黃再軍 刁鵬 饒德 景小琴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180-01
2020年9月,我們收治了一例左側大面積腦梗塞患者,給予路路通散配合黃風濕系列療法進行治療,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肖XXX,女,32歲,已婚,清潔工,四川資中縣孟堰鎮石古村七組35號,因右側肢體活動障礙伴失語10天,于2020年9月7日以左側大面積腦梗塞、左側頸總動脈血栓形成、并閉塞,左頸總動脈狹窄收入院。10天前由于受涼、頭痛、視物模糊、肢體活動不能,未引起重視,繼而出現噴射性嘔吐一次,右側肢體活動受限,不能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意愿,不能明白他人的指示,入住當地縣醫院,腦CT檢查未見異常,治療兩天無效,于2020年8月28轉川大華西醫院,頭部MRA檢查示:左側額聶頂葉、島葉、基底節區大腦中動脈供血區腦梗塞;左側大腦中動脈MI段管腔鼠尾狀狹窄、M2段截斷,頸部CTA:右側頸總及左側頸總動脈起始段共干,左側頸總動脈起始段管腔狹窄,內造影劑充盈欠佳,管腔內見稍低密度影環繞,雙側鎖骨下動脈單獨從主動脈發出,右側鎖骨下動脈從食管后方繞行向右。左側頸內動脈管腔狹窄,左側頸總動脈起始段管腔狹窄,內見軟組織影,多系附壁血栓,左側頸內動脈管腔纖細。經治療10天無效,為求進一步治療于2020年9月7日下午5時入成都黃再軍醫院。入院查體:T36.4℃ P70次/分 R20次/分 BP88/66mmHg淺表淋巴結無腫大,五官無異常,心、肺、腹未見異常。專科情況:言語不能,口眼無歪邪,右側肢體肌力O級,右側腱反射亢進,右側痛剌激能引出,右病理癥(十),腦膜剌激癥(一)。入院后給予內科護理常規,一級護理,低鹽低脂飲食,間斷吸氧。除常規給予維生素類、血塞通片、阿司匹林腸溶片、阿托伐他汀鈣片口服,靜滴醒腦靜、胞二磷膽堿、低分子右旋醣酐及中藥以補陽還五湯為主體,隨癥加減外,主要給予路路路通散外洗配合黃風濕系列療法,患者病情逐漸好轉,約40天基本治愈出院。
2、治療方法
2.1外洗路通散,即取本品一袋,加沸水3000ml左右,先熏蒸手足或患處,至藥水溫度下降至40-45度后將手足或患處置于藥水中洗泡20-30分鐘,早晚各一次,15天為一個療程。
2.2“黃風濕系列療法”治療,其中循經推拿以四肢腰背為主,一日一次,15日為一療程;刮痧拔罐療法:以腰背膀胱經和四肢為主,3日一次,15日為一療程;火針、電針療法:主取百會、頭維、廉泉、風池、肩髃、曲池、外關、合谷、風市、陰陵泉、足三里、三陰交、太沖等穴位,3日一次,15日為一療程;梅花針:以膀胱經和四肢經絡為主,3日一次,15日為一療程;刺血療法:以舌下靜脈(金津、玉液)四縫穴、手足十井穴為主,15日一次;燈火灸:主以百會、四神聰、涌泉、神闕、八風、八邪等為主,15日一次。
2.3輔以語言訓練及偏癱康復訓練。
3、治療結果
經以上中西醫結合治療38天后,患者能說出簡單的語言,能夠邁步行走半小時左右,于2020年10月15日以臨床基本治愈出院。
4、治療體會
大面積腦梗塞以意識障礙和顱內壓增高癥狀較突出時,與腦出血酷似,給診斷帶來困難。頭顱CT掃描是診斷的必要條件,但若無條件作CT時,以下幾點可作為鑒別診斷的依據:
①大面積腦梗塞常有腦血栓病史,在發病前數日或數周常有一側肢體乏力、麻木、頭昏等前軀癥狀。
②起病于勞動、排便、飲酒、激動時,腦出血可能性大,傳統觀念認為腦梗塞常于安靜狀態下發病。
③腦出血病人70%以上有高血壓病史,且絕大多數在病初即有血壓明顯升高;大面積腦梗塞多無類似現象。
④腦出血病人起病時,就有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的癥狀;大面積腦梗塞顱內壓增高出現相對較晚,多呈進行性加重。
⑤腦膜刺激征,腦出血多見,而且出現得較早;大面積腦梗塞一般不易查出,或出現較晚。
腦梗塞系缺血性中風,是在顱內或顱外動脈管壁發生病理改變的基礎上,血液成分異常,黏稠度增加,血流緩慢,最終導致血管閉塞,從而發生腦供血障礙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其主要變化是:
①、運動功能障礙:常見的是病變大腦半球對側肢體癱瘓,不能自主活動。
②、語言障礙:主要是失語。
③、情感障礙:抑郁和焦慮是中風患者發生最多的情感障礙,表現為煩躁,焦慮,悲觀失望,情感淡漠。
④、智力障礙:記憶力,計算力,思維能力均都明顯減退。依據上述四大障礙,我們采用了中西醫綜合治療,重點是降低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擴張周圍血管和心腦血管,改善心腦、神經、肌肉缺血缺氧狀態,配合肢體及語言的鍛煉。
治療中的所用路路通散由路路通,姜黃,石菖蒲,荊芥,老鶴草,小茴香,花椒,干姜等中藥組成,具有活血通絡,利水之功效,干姜溫經散寒,姜黃行氣止痛,老鶴草肢體麻木通絡筋骨等功效;而“黃風濕系列療法”之循經推拿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舒利關節、提高免疫力之作用,在人體內直接激發經氣,鼓舞氣血運行;火針具有溫壯陽氣、散寒除濕、止痛緩急除麻木的作用;刮毒拔罐具有疏經活血、解表散寒、祛風除濕之目的;《醫學入門》曰:“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還說:“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余年壽矣”;又《扁鵲心書》云:“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此番古人之語,句句道出了灸療的神奇作用。。同時配合皮膚針、三棱針刺血,拔罐拔出疼痛部位之瘀血和瘀毒,使氣血和暢,通則不痛。
綜合以上的臨床方法,在治療大面積腦梗塞方面,取得了滿意療效。
參考文獻:
[1]《黃風濕系列療法》 作者:黃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