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曉霞
摘要:目的:"1+3+X"的中醫特色護理對面癱患者神經功能、負性情緒及康復效果的研究。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82例周圍性面癱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基礎組和中醫組,各42例。基礎組進行傳統護理,中醫組在上一組護理方法上進行"1+3+X"的中醫特色護理。觀察面神經功能、負性情緒及康復效果。結果:護理后,中醫組患者面神經功能升高,負性情緒降低,與基礎組有意義(P<0.05);中藥組患者臨床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基礎組(P<0.05)。結論:周圍性面癱患者采用"1+3+X"的中醫特色護理能夠提高面部神經功能,降低焦慮抑郁情緒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復。
關鍵詞:周圍性面癱;"1+3+X"的中醫特色護理;面神經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252-0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82例周圍性面癱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符合中醫、西醫臨床診斷標準。(2)18歲-65歲;(3)病程<7d;排除標準:(1)年齡<18歲或>65歲;(2)中耳炎、腮腺炎或腦部疾病導致的面癱。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基礎組組和中醫組,各42例。基礎組男性18例,女性24例,平均年齡(43.50±12.56)歲,進行傳統護理,中醫組男性2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44.11±12.45)歲,進行"1+3+X"的中醫特色護理。兩組患者及家屬了解本文研究內容。
1.2方法
基礎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護理內容包含對患者基礎藥物治療及日常護理,實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等。中醫組患者在基礎組護理上進行1+3+X"的中醫特色護理,具體步驟如下:(1)飲食護理:以清淡飲食為主,多數患者明顯的咀嚼障礙,多食營養豐富,易消化食物,必 要時可使用流質食物。(2)心理護理:面癱患者初期患者存在強烈的心理落差和人群交流恐懼感,告知患者病情的發病情況和檢查結果,及時干預不良的心理。(3)治療方式護理:針刺前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評估,辯證選擇穴位,避免在過饑、過飽、過疲勞等情 況下使用針灸治療。(4)康復護理:在患者治療過程中可面部按摩增加患者面血液循環,手法宜輕快柔和,時間15min為宜,加強血液循環,患者覺舒適為宜。
1.3觀察指標
1.3.1面神經功能分級量表(H-B)
House-Brackmann(H-B)面神經功能分級量表:參照文獻[4],Ⅰ級:面肌運動完全正常;Ⅱ級:輕度失常;Ⅲ級:中度失常;Ⅳ級:部分區域面肌有中度運動并伴有聯動;Ⅴ級:大部分面肌運動失常;Ⅵ級:面肌無任何運動。
1.3.2負面情緒評分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超過50分分為為焦慮及抑郁,兩個量表分數越高越嚴重。
1.3.3護理效果
痊愈:面部功能完全正常。顯效:輕微功能減弱。有效:明顯的功能減弱。無效:上述功能無好轉。總有效率=顯效+顯效+有效/無效×100%。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3.0軟件對兩組研究內容進行分析,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X2表示計數數據,[n(%)]檢測,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面神經功能
基礎組和中醫組患者護理前的面神經功能無意義(P>0.05),治療后患者面部神經功能均改善,與治療前存在差異(P<0.05),治療后,中醫組患者面神經功能高于基礎組(P<0.05)。
2.2兩組患者負性情緒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和SDS評分均無差距(P>0.05),護理后均降低,中醫組患者SAS和SDS評分低于基礎組(P<0.05)。
2.3兩組患者護理療效比較
護理后,中醫組(痊愈+顯效+有效的人數為44例)總有效率(92.86%)高于基礎組(痊愈+顯效+有效的人數為33例)總有效率(78.57%),兩組比較差異顯著(2=3.951,P<0.05)。
3.討論
本文研究證實中醫組采用1+3+X"的中醫特色護理能夠顯著改善周圍性面癱患者臨床療效和面神經功能。House-Brackmann 分級量表近年來廣泛用于周圍性面癱患者面神經功能的評價,能較好反映面神經的損傷情況。面癱患者存在面部神經功能障礙,臨床通常采用面神經功能能充分客觀、全面地反映急性期針刺“反映點”治療周圍性面癱的臨床療效。周圍性面癱在傳統護理基礎上總結出1+3+X"的中醫特色護理,“1”表示以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為中心,“3”表示周圍性面癱的三個時期,X表示多種護理方式如疾病知識宣教、心理干預、飲食護理、治療方式護理、康復護理等并應其對周圍性面癱患者進行干預而提高護理效果[1]。韓兆瑩等[2]研究表示,基于"1+3+X"的中醫特色護理配合穴位貼敷護理在面癱患者護理中的效果顯著,能改善患者的面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今后此類疾病的護理提供新的思路。周圍性面癱患者面部功能障礙給患者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礙,易導致焦慮及抑郁產生。1+3+X"的中醫特色護理評估患者需求,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進行心理干預,加強自我護理主體意識被激發和引導,采用積極方式面對病情,緩解焦慮及抑郁[3]。中醫特色護理能夠環節面癱患者負面情緒,改善心理特征.提高預后。本文研究證實,應用1+3+X"的中醫特色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康復總有效率、神經功能,降低負性情緒,值得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周圍性面癱患者采用"1+3+X"的中醫特色護理能夠提高面部神經功能,降低焦慮抑郁情緒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 陳真玉. 1+3+X新型中醫護理模式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0,33(7):1187-1189.
[2] 韓兆瑩. 耳壓法聯合中藥熏蒸護理對周圍性面癱面神經功能的影響[J]. 四川中醫, 2016, 34 (05):197-199.
[3] 周麗娜, 顏婷, 蘭美娟. 基于"1+3+X"的中醫特色護理配合穴位貼敷護理在面癱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20, 39(11):201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