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江輝


摘要:目的 觀察早期營養支持治療和護理干預對食管癌術后胃腸功能的影響。方法 本次研究對象隨機選擇2020年01月-2021年04月納入的50例食管癌手術患者并分為兩組,實行常規干預以及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分別為參照組和觀察組,比較應用效果。結果 觀察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較參照組明顯降低;比較兩組的營養恢復各項指標,觀察組較高(P<0.05)。結論 給予食管癌患者早期營養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以及機體營養狀況,存在應用價值。
關鍵詞:早期營養支持;食管癌;胃腸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307-01
食管癌為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受到腫瘤消耗、吞咽障礙等因素的干擾,患者營養不良現象較為明顯。再加上受到術后長時間禁食、創傷等因素的影響,其營養不良狀態隨之加重。以往臨床通常都是以靜脈高營養方式對患者機體所需營養進行補充,但是其并發癥發生率較高、費用昂貴,而隨著早期營養支持的應用,其取得了更為明顯的效果[1]。本文主要觀察早期營養支持治療和護理干預對食管癌術后胃腸功能的影響,見下文。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隨機選擇2020年01月-2021年04月納入的50例食管癌手術患者并分為兩組,各25例。觀察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齡范圍為41-78歲,中位年齡為(68.12±1.87)歲;參照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齡范圍為43-79歲,中位年齡為(68.55±2.00)歲。比較兩組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均已經確診為食管癌,并且可耐受手術治療。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內分泌、代謝疾病患者以及肝腎功能損傷患者;排除精神障礙、神志不清患者;排除存在藥物過敏史以及配合度較低患者;排除無法正常交流患者。
1.3方法
1.3.1參照組
該組給予常規干預。主要內容包括胃腸減壓、禁食、補液等。
1.3.2觀察組
該組實行早期營養支持。術后第一天,將30毫升10%氯化鉀溶液溶于2000毫升5%葡萄糖溶液中對患者實行靜脈滴注,經鼻腔營養管泵入250毫升氯化鈉溶液;術后第二天泵入能全力、白普力各500毫升,并將其速度控制在40ml/h;術后第三天,經鼻營養管泵入1000毫升能全力及800毫升百普力,90ml/h;術后第四天以90ml/h速度泵入能全力和百普力各1000毫升。使用加濕器控制營養液溫度,對營養管定時清洗,若患者存在營養反流、腹脹等現象,則要降低泵入速度,如果有必要則可暫停輸注。
護理干預。①心理指導。對于食管癌患者,由于其營養狀態較差,再加上受到管道刺激以及手術創傷的影響,其不良情緒嚴重。早期營養支持時間相比于傳統進食時間早,需要及時普及相關知識,并講述和腸內營養支持的流程、方法、注意事項以及重要性等,及時解答患者問題,提高患者依從性和配合度。②營養輸注和導管護理。留置導管后使用蝶形膠布固定導管,及時更換膠布以確保導管妥善固定,分開固定十二指腸營養管及胃管并詳細標記,觀察其引流情況。營養支持期間要輔助患者保持半臥體位,合理抬高床頭,降低誤吸及反流風險。③口腔護理。對于食管癌患者,由于其經口進食較為困難,唾液分泌量降低,口腔黏膜干燥性隨之增加,很容易滋生細菌,可以使用蘸有生理鹽水的棉球清潔患者口腔,并對患者實行早期活動指導,進而縮短其胃腸功能的恢復時間。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主要包括進食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肛門排便、腸鳴音恢復時間;同時對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外周淋巴細胞、體質量等營養恢復指標進行記錄[2]。
1.5統計學分析
以SPSS20.0軟件分析統計數據,(%)描述計數資料、()描述計量資料,分別行卡方、t檢驗;若組間值P<0.05,則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比兩組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參照組中,其進食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肛門排便、腸鳴音恢復時間均高于觀察組(P<0.05)。詳見表1。
2.2比較兩組的營養恢復指標
觀察組的血清白蛋白、外周淋巴細胞、體質量均高于參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對于食管癌患者,其進食困難,機體免疫力以及營養狀態相對較差。由于創傷性治療很容易引起應激反應,其會破壞食管下括約肌進而對胃腸功能產生影響,增加患者治療痛苦[3]。在靜脈營養支持中,其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高并且費用昂貴,具有局限性。
早期營養支持治療對于強化患者自身免疫極為有利,能夠對膽汁排泄起到促進作用,進而實現對肝臟的保護;與此同時其還可以有效改善胃腸黏膜功能,能夠提高消化道血液流量,降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4]。而通過護理干預,能夠強化患者胃腸蠕動,促進胃腸道激素分泌,能夠在短時間內使營養物質進入到胃腸道。營養物質達到腸道后,其會刺激腸道帶,會對腸道內分泌系統產生激活作用,促進腸道激素的釋放和合成,提高消化器官血流,進而達到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以及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的目標[5]。通過對患者術后情況進行整體分析,其身心狀態比較差,特別是負面心理尤為顯著,會對治療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護理期間要對患者的心理指導加以關注,同時展開導管、口腔護理,這樣一來可以在改善患者機體營養狀態的同時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配合性,有益于患者恢復。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較參照組明顯降低;比較兩組的營養恢復各項指標,觀察組較高(P<0.05)。這也就說明給予食管癌患者早期營養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以及機體營養狀況,較傳統常規干預更為明顯。
綜上所述,早期營養支持在食管癌患者中的應用,可以在促進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同時強化患者機體營養,應用效果明顯。
參考文獻:
[1]劉新麗.護理干預對食管癌術后早期營養支持患者營養狀態及恢復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9,28(4):190-191.
[2]侯梅.護理干預在食管癌術后早期營養支持治療中的應用探討[J].人人健康,2020,No.515(6):208-208.
[3]艾永寧,王麗華,李先榮.中醫護理干預對老年食管癌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光明中醫,2019,v.34;No.315(2):152-154.
[4]劉建.加速康復外科對食管癌根治術后患者胃腸功能及炎性因子影響的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10):47-48.
[5]張椿娜.快速康復護理在晚期食管癌患者食管支架置入術后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0,v.27;No.581(22):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