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仁軍 郭廣英 蘇建平


摘要:目的 探討精準定量結合MED檢測治療白癜風的臨床療效,推動白癜風精準定量治療體系在臨床的普及。方法 通過對無錫開源白癜風研究所收治的154例白癜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人群、白癜風類型、白癜風分期,隨機分為對照組(77例)和觀察組(77例),對照組根據患者情況采取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療法基礎上結合MED檢測提供光療峰值數據,觀察比較兩組見效時間、治療周期及總有效情況。結果 對照組77例患者痊愈38例,有率為88.31%。觀察組77例患者痊愈59例,有效率為94.81%。結論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得知,MED檢測結合精準定量治療,可縮短白癜風臨床治療周期,明顯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白癜風治療,MED檢測,精準定量,臨床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75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335-01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多發的色素性皮膚病,各年齡、全身各部位均可發生,臨床特點是易診斷,治療難。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關于白癜風診療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從最初民間偏方幾經變革到綜合多維化診療模式,白癜風的治療觀念和治療手段都在發生著跨越性的改變。
2018年《白癜風診療共識》提出“精準診治”的目標,經過兩年多的臨床轉化應用,2020年在精準醫學理念下,系統綜合進一步發展為精準定量治療。所謂精準定量治療,就是在“綜合多維化診療”的基礎上,細分不同類型、不同部位、不同皮膚狀態下的白斑,結合患者年齡、用藥史、治療史等各方面因素,通過與MED檢測相結合達到“按需給量”精準定位用藥和用量,解決了無效光療和過度濫用光療的現象,減少過度用藥帶來的副作用,使得臨床治療更加高效,推動白癜風精準定量治療體系將造福更多患者。
1 資料和方法
1.1案例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無錫開源在2020年11月-2021年7月所收治的154例白癜風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臨床檢驗方法對其進行臨床檢查,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為綜合多維化診療的77例患者,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9例,病程為4個月至31年,平均病程(10.2±8.6)年,患者年齡8個月至65歲,平均(16±16.6)歲。觀察組為采取精準定量治療的77例患者,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41例,病程為3個月至32年,平均病程(12.1±10.9)年,患者年齡1至67歲,平均(28±18.3)歲。在性別、年齡、病史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根據患者的檢查報告及病情,采用光療及藥物治療,每周治療1-2次,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觀察組治療頻次及療法與對照組相同,在白癜風全項檢查的基礎上增加了MED檢測,根據不同患者的光敏感度,制定“首次劑量”作為光療的起始值,臨床治療中根據患者病情再次進行MED檢測制定“遞增劑量”。
1.3 療效評判
通過治療前及治療過程中,每15天對患者進行智能AI查體并留取影像資料紀錄兩組所有患者的治療過程和治療手段及治療反應。根據《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草案)》重新修訂結果,白癜風療效標準主要分為以下四類: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復正常膚色;顯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皮損面積≥50%;好轉: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無效:白斑無色素再生或范圍擴大。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2 結果
2.1 表1:兩組總有效率對比分析
由表1數據得出,觀察組痊愈率比對照組更高,更低在無效率方面,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2.2 兩組綜合療效評估對比分析,見表2。
從表2數據可得出,觀察組采用的精準定量治療相比較對照組使用綜合多維化治療,起效時間更短,有效縮短了治療周期。兩組數據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論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和觀察組采用的診療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白斑的發展和擴散。采用MED檢測與精準定量治療相結合的白癜風患者相對采用綜合多維化治療的白癜風患者起效時間、治療周期都相對更短。MED檢測結合精準定量治療根據臨床病理分型、患者年齡段、以往治療史綜合考量,準確把控患者身體各項情況,給予合理、精準化的治療,在極大程度上解決了無效光療和過度濫用光療的現象,減少過度用藥帶來的副作用,通過物光療定量、藥物定量、手術定量等進行綜合精細治療,從而精準高效祛除皮膚白斑,使得臨床治療更加高效。
MED檢測與精準定量相結合的治療體系,使得白癜風臨床醫學的發展更加精確化、科學化、精細化,大大提升了白癜風臨床治療的有效率與治愈率。本次研究旨在結合真實病案、病理數據,提升白癜風疾病診療質量,規范診療過程,推動白癜風精準定量治療體系和MED檢測在臨床的普及。幫助更多患者通過科學、規范、系統、定量、合理、精準化、個性化的多維化治療走向康復!
參考文獻:
[1]何怡,鄭志忠.白癜風治療的新進展[J]. 《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2007,33 (1) :142-144
[2]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白癜風治療共識[Z].2014.
[3]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003.
[4]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黃褐斑和白癜風的診療標準.2010.
[5] 杜娟. 白癜風治療《指南》解讀[J]. 健康管理, 2014(4):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