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奕東
摘要:急性中毒引起的心搏驟停患者具體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多樣化,臨床往往對該病患者實施標準的心肺復蘇外,還包括予以脂肪乳劑、高糖胰島素以及解毒劑等特殊治療,但其治療效果仍不容樂觀。而體外膜氧合(ECMO)的應用,可有效替代心臟功能運作,將血氧合后重新輸注至機體外周動脈處,以此保障呼吸循環系統能夠持續有效的運行,為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創造一定的治療時機。本文就臨床近幾年的急性中毒引起的心搏驟停患者應用ECMO的治療進展進行逐一綜述。
關鍵詞:體外膜肺氧合;急性中毒;心搏驟停;流行病學特點
【中圖分類號】R827.1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350-01
急性中毒導致心搏驟停主要指患者在嚴重中毒后發生的急性循環衰竭,目前由于其機制較為復雜,故臨床尚未完全掌握其發病機制,難以實施有效的治療措施,不僅對患者存活率造成影響,且同時絕大多數患者在治療后期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損傷[1]。近年來,隨著臨床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被逐漸應用于常規復蘇治療無效的患者中[2]。但隨著ECMO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工作中,其存在的各種問題也不斷發生。對此,臨床學者仍需要高質量的研究結果來進一步完善與評估ECMO技術[3]。本文特圍繞急性中毒導致心搏驟停應用ECMO技術的治療進展進行以下綜述。
1疾病流行病學特點
在十九世紀中葉,有學者報道有關鴉片致兒童中毒后猝死的案例[4]。隨后,各國地區關于不同藥物或毒物引起的心搏驟停案例不斷發表于臨床治療研究中,在此之內,急性中毒導致心搏驟停發生率往往低于其他因素引起的心搏驟停患者[5]。藥物過量引起的心搏驟停約占新博驟停發生總例數的2.0-29.4%,發生率普遍較高,且呈逐年遞增的速度增長。歐洲藥物以及毒物濫用監測中心最新發布的數據表明[6],急性中毒所最常見的藥物為海洛因。而韓國發病人群主要以老年男性為主,一般以除草劑或農藥中毒為主。
2疾病發病機制
急性中毒引起心搏驟停常見的病發機制主要是由藥物或毒物間接或直接造成的心肌損害:(1)氧化磷酸化受到抑制,導致心肌細胞直接死亡;(2)誘發血壓升高、躁動以及高熱等應激狀態;(3)誘導心臟冠狀細胞攜氧能力或動脈血管痙攣下降,減少機體心肌細胞供氧能力[7]。與此同時,藥物或毒物均能夠導致難治性惡性心律失常發生(如簡短扭轉性心室纖顫或心動過速):(1)導致心肌細胞鈣超載,通過延遲作用計劃移位,使其產生波動。(2)影響心肌細胞鉀、鈉離子通道,延長QT間期,導致心肌致敏。藥物或毒物還能夠通過誘導血管擴張、血容量丟失或機體體液丟失,導致機體發生分布性休克或低血容量性休克,進而造成心臟灌注下降,損害心肌細胞[8]。
3ECMO在臨床救治工作中的應用
ECMO在臨床治療中又被稱為體外生命支持,是一種較為新型的主動機械循環輔助治療技術,是一種能夠通過經皮置入技術治療的方式,能夠短期或長期為患者提供呼吸輔助或機體循環支持,直至患者能夠糾正可逆性病因,幫助其恢復呼吸循環功能[9]。ECMO主要分為動脈(V-A)模式和靜脈-靜脈(V-V)模式。動脈(V-A)模式主要是在機體靜脈系統將血液抽出,在經過人工肺氣體交換處理后,直接將血液注入動脈系統,以此提供完全或部分的呼吸功能以及循環功能支持[10]。當該項技術治療心搏驟停患者時,則被臨床學者稱之為體外循環心肺復蘇。近年來,動脈(V-A)模式在心臟手術術后、病毒性心肌炎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各種病因引起的難治性心源性休克或心搏驟停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1]。
4ECMO治療的基礎研究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臨床學者通過研究發現[12],ECMO能夠幫助患者提高藥物中毒引起的新博驟停的存活率。通過對同樣應用靜脈卡因患者分別實施標準復蘇治療和ECMO發現,應用ECMO治療的患者其病情惡化程度改善效果優于標準復蘇治療,且能夠存活,而對于實施標準復蘇治療患者而言,仍具有較高的死亡率。研究通過對動物加以試驗證實[13],分別對一氧化碳中毒動物進行常規機械通氣與ECMO治療,發現后者的治療效果較為顯著,能夠有效降低動物在試驗過程中的死亡率與心搏驟停的發生率,且部分應用常規機械通氣治療后采取序貫ECMO治療的患者,其遠期存活率得到明顯改善。
5ECMO治療性研究
學者表明[14],ECMO在臨床應用中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生存質量,還能夠促進患者自主循環恢復。與此同時,絕大多數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無神經功能缺損現象,說明該項治療技術日漸成熟,實用性與安全性得到進一步提高,也為心搏驟停患者提供很好的治療保障[15]。
6小結
臨床急性中毒引起的心搏驟停發生例數雖不高,但由于其致病機制較為復雜,難以實施有效的治療措施,導致臨床無法降低整體死亡率。臨床通過眾多研究數據證實,在對患者實施常規復蘇治療無效時,可改用ECMO治療技術,以此挽救患者生命。但在實施ECMO治療技術的同時,臨床醫護人員需結合患者最佳治療條件以及人群適應癥等問題開展治療,以此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楊子含,常莉,宋孟龍,等. 一例高海拔地區ECMO聯合航空轉運救治高原性肺水腫致呼吸心搏驟停患者經驗[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20,29(12):1622-1626.
[2]向玲玉. 體外膜肺氧合治療暴發型心肌炎致心搏驟停的專科護理效果[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4):59-60.
[3]李偉,陳旭鋒,梅勇,等. cTnT對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V-A ECMO治療的預后預測價值分析:一項連續5年的回顧性研究[J].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20,32(9):1091-1095.
[4]胡燕,王春,王靜,等. 體外膜氧合治療兒童急性暴發性心肌炎的臨床觀察[J].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2021,19(1):13-17,41.
[5]邵勁松,溫偉標,余志輝,等. 體外膜肺氧合聯合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成功搶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搏驟停患者1例[J].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9,31(10):1289-1291.
[6]張華忠,陳旭鋒,張勁松,等. 體外膜肺氧合患者腎臟替代治療的預測因素分析[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20,29(2):222-226.
[7]冉曉,張琴,李樹生. 體外膜肺氧合聯合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血液凈化,2021,20(4):239-243.
[8]曾慶芳,羅夢潔,劉巧. 體外膜肺氧合治療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對并發癥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8):1488-1491.
[9]韓宗茂,高潔,高傳玉,等. 早期血運重建及體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療效觀察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循環雜志,2021,36(5):433-438.
[10]劉婕. 靜-靜脈體外膜肺氧合治療聯合俯臥位通氣患者標準化護理流程表的設計和應用[J]. 當代護士(中旬刊),2021,28(5):177-179.
[11]錢露露,喬力,曹洋陽,等. 體外膜肺氧合治療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療效及對患者預后的影響[J].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21,46(2):248-251.
[12]梁茜茜,王寶玉,劉暢. 體外膜肺氧合聯合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搶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臟驟停患者臨床結局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醫藥,2021,16(2):183-187.
[13]吳穎,張勵庭,馮力,等. 體外膜肺氧合聯合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搶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臟驟停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循環雜志,2018,33(6):561-566.
[14]宋艷,郭鋒偉,陳紅,等. 超聲在靜脈-動脈體外膜肺氧合圍治療期患者評估及并發癥監測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臨床研究,2020,33(10):1325-1330.
[15]鄞松峰,陳太碧,謝惠晗,等. 體外膜肺氧合聯合急診PCI搶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臟驟停的效果[J].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8,16(11):1023-1028.
[16]Veno-arterial-ECMO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From technical aspects to clinical practice.Le Gall A, Follin A, Cholley B, Mantz J, Aissaoui N, Pirracchio R.Anaesth Crit Care Pain Med. 2018 Jun;37(3):259-268.
[17]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a review of the pathophysiology.Millar JE, Fanning JP, McDonald CI, McAuley DF, Fraser JF.Crit Care. 2016 Nov 28;20(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