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厚明



摘要:甲狀腺腫塊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本研究選取團風縣婦幼保健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的甲狀腺病例,探討疾病種類和手術原因的構成,并比較術前超聲診斷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目前,甲狀腺結節等良性疾病在甲狀腺手術構成中的比例還比較高。究其原因,與對病理規范變化認識不足有關。不同手術組對甲狀腺癌手術指征的理解和經驗判斷存在差異。超聲科通過學習適應病理診斷新標準,以期提高了自身的診斷水平。
關鍵詞:甲狀腺;手術;結節
【中圖分類號】R58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410-01
1.前言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甲狀腺疾病認識的提高,良性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標準發生了變化,甲狀腺腺瘤的診斷標準也更加嚴格。 在沒有臨床指征的情況下,只有確診惡性或腺瘤的甲狀腺結節才應手術治療,其余可不手術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非腫瘤性甲狀腺結節的手術組成比例仍然很高。 除了少數具有明確臨床指征的病例外,超聲和外科醫生的診斷值得懷疑和分析。 對于許多性質不明的甲狀腺結節,如何在實現甲狀腺癌早期發現和治療的同時,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甲狀腺手術,是一個必須多方努力解決的問題。
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我院甲狀腺手術年度病例和年度病例的回顧性比較分析,了解甲狀腺手術的現狀及疾病構成的變化。 聚焦非腫瘤性甲狀腺結節手術病例部分,分析手術原因,探討多科協作配合能否盡可能減少這部分不必要的甲狀腺手術,提高甲狀腺腫塊風險。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對象為129例團風縣婦幼保健院普外科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的經住院手術治療且資料完整的甲狀腺病例。疾病類型包括甲狀腺惡性腫瘤、甲狀腺良哇腫瘤以及以結節性甲狀腺腫為主的非腫瘤性良性病變,以下分別簡稱為甲狀腺癌、甲狀腺腺瘤和甲狀腺結節。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為了完成好本次論文撰寫,在研究前去團風縣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檢索了有關甲狀腺的發展、甲狀腺病變的影響因素以及甲狀腺診斷特征等相關文獻資料。同時結合自身行醫過程中所感悟到甲狀腺的治療特點,將所查詢的文獻資料進行了數理概括,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2.2.2分析法
按時間將病例團風縣團風縣婦幼保健院普外科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別分為甲乳組與非甲乳組病例。通過回顧性分析,與其臨床數據相比較,分析甲狀腺手術的構成及其變化特征,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提供參考。 在納入病例的臨床資料中,我們主要關注與患者手術適應證相關的信息。 首先是臨床表現,包括腫塊的大小是否較大,是否有臨床主訴和壓迫癥狀的客觀證據,檢查甲狀腺功能時是否升高,以及是否有明顯的惡性腫瘤跡象。
3結果與分析
3.1甲狀腺腺瘤與結節性甲狀腺腫的特點
從上表可以看出,將腺瘤與結節和甲狀腺腫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甲狀腺腺瘤和結節性甲狀腺腫只是通過有無包膜來區分的,而現在兩者的區別是進行了多因素區分。 還應該強調的是,切片診斷是由不同的病理學家進行的。 基于相同的診斷標準,不同的病理學家可能仍有不同的主觀判斷。
3.2甲狀腺手術量中外科因素所占比例
在臨床表現和超聲檢查沒有發現腫瘤,特別是惡性腫瘤的跡象的情況下,我們認為外科醫生基于各種原因決定根據經驗進行手術,包括觸診、超聲報告的解釋和其他個人因素。 由于這部分患者的手術原因,在病理診斷中,若甲狀腺癌伴有其他良性病變,則為甲狀腺癌。病理診斷中甲狀腺癌若伴有其他良性病變時仍記作甲狀腺癌腺瘤若伴結節性腫仍記作腺瘤結節性甲狀腺腫以及其他良性非腫瘤性如炎癥病變均記作結節。甲乳組的總手術量中,既無臨床表現也無超聲提示,低于非甲乳組的比例。甲乳組的這一比例更低。
3.3超聲檢查的診斷符合率
在超聲檢查中,根據腫塊的包膜、邊界、回聲、鈣化或血流情況,可提示疑似癌癥或腺瘤,并將手術原因記錄為超聲病因。 本文不涉及超聲本身的內容,故不展開詳細標準。 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在超聲診斷分析中,我們根據甲狀腺良、惡性腫瘤和非腫瘤性疾病的病理診斷符合率來評價診斷水平。 在統計超聲診斷的符合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超聲醫師的情況不盡相同。
4.結論
目前,甲狀腺結節等良性疾病在甲狀腺手術構成中的比例還比較高。 不同手術組對手術指征的把握和甲狀腺癌的經驗判斷存在差異,仍需學習和提高。 超聲科通過學習適應病理診斷新標準,提高了自身的診斷水平。
參考文獻:
[1]郭芳琪,趙佳琦,陳蕊,劉晟.2.0版人工智能自動檢測系統對甲狀腺結節術前超聲評估效能的初步探討[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20,41(10):1077-1083.
[2]高鳳娟,趙潔,韓琤琤,劉菊紅,何志宏,溫秀芹,謝妍,張鳴,姚軍,葉京明.一例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健康管理全科醫生教學案例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20,23(32):4141-4145.
[3]王寧,吳多佳.單側甲狀腺結節手術的治療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9,22(S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