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朦朧詩選》的版本差異與“朦朧詩派”的多種形態

2021-08-02 13:36:29徐勇
當代文壇 2021年4期

徐勇

摘要:在朦朧詩派的構筑過程當中,1980年代初關于朦朧詩的爭論是其關鍵,但也因為爭論中“朦朧”一詞指涉對象的模糊,決定了此后詩派建構的不同方向和取向。其間,閻月君等人編選的《朦朧詩選》發揮了重要作用。對這種作用的考察,需要放到具體歷史語境中結合其三個版本之間的差異展開。《朦朧詩選》的版本差異反映出朦朧詩派構筑中的復雜性和多向性,要想對朦朧詩派的爭論、建構及其衍化過程有一個更好且更全面的理解,應以這一詩選作為重要考察對象。

關鍵詞:《朦朧詩選》;版本差異;朦朧詩派

在當前流行的文學史看來,1980年代的朦朧詩潮,自有其來路和去路,有其譜系和代表作家作品。但就歷史實踐論,1980年代以來,我們對朦朧詩始終沒有統一的認識:不同階段或不同時代,有著對朦朧詩的不同認識。這種不同,在1980年初關于“朦朧詩”的討論中就已經表現出來,“朦朧”的命名背后顯示出來的是其指涉對象的模糊。可以說,正是這種認識上的模糊,決定了此后建構“朦朧詩派”的不同的方向和取向。在這過程中,閻月君等人編選的《朦朧詩選》至關重要。說其至關重要是因為,這是最早從選本的角度構筑“朦朧詩派”的嘗試,但這種構筑,就《朦朧詩選》的編選而言,又具有時代階段性的差異。這是因為,這一詩選在不同階段有多個(三個)不同的版本,版本差異所關乎的并不僅僅是編選者編選標準和審美觀的演變,更是與其所屬時代的互文性關系。即是說,圍繞這一選本的編選而展開的話語實踐,使得“朦朧詩派”的構筑實際上在歷時性和共時性兩個層面表現出來,這也意味著,《朦朧詩選》的版本變遷在這方面顯示其研究的重要性。

比較三個版本的《朦朧詩選》會發現,1985年版至關重要。相對于1982年版,1985年版有較大的增刪現象。但2002年版時,變化不大,只是新增了食指(18首)和多多(22首)的詩歌,其他均未改動。可見,1985年版《朦朧詩選》是一個穩定性較強的選本。對于這種不同,一方面需要放到其具體歷史語境中加以考察,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其選本編纂的表意方式。本文將以1985年版《朦朧詩選》為中心,通過考察其版本變遷,試圖揭示朦朧詩派的構筑過程中的復雜性和多面性,以期對特定時代的朦朧詩潮有一個更為合理和公允的理解。

就版本的差異論,三個版本《朦朧詩選》的不同,除了表現在增刪的作品上,還表現在,1985年版的《朦朧詩選》和2002年版的《朦朧詩選》,把1982年版的《朦朧詩選》的附錄部分,即“朦朧詩討論索引”“出版前言”和“情況簡介”一并刪掉了,增加了謝冕的序。

1985年版和2002年版,之所以要做這種刪除,應該說與其日趨遠離朦朧詩論爭現場有關,某種程度上,刪除所顯示出來的其實是歷史痕跡的清除之效果。即是說,《朦朧詩選》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版本,是想構筑一個時空模糊的有關朦朧詩的流派作品選;而1982年版的《朦朧詩選》則意在構筑一種指涉“朦朧詩”爭論的現場效果。1982年版的《朦朧詩選》與有關“朦朧詩”的爭論之間關系密切,彼此構成一種互文關系。關于這一點,把杜運燮的《秋》收入其中是其最為鮮明的表征,據編選者閻月君說:“當時在油印版(即《朦朧詩選》1982年版——引注)中選了杜運燮的詩(即《秋》——引注)是因為杜的詩中有一篇在當時是有爭議的,被劃在朦朧詩的范疇里,好像是在《令人氣悶的朦朧》里被章明舉例子批評了。”①這樣一種互文關系,從其編選方式中更其明顯顯示出來。其“出版前言”是這樣說的:

近來,國內詩壇對朦朧詩展開了熱烈討論,也發表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詩作和理論文章。許多同學要求參加這一討論,但因缺乏參考資料,不能深入開展。

中文系七八級閻月君、梁云、高巖和進修生顧芳等同學,在課業之暇,編選了朦朧詩的部分作品和有關論文索引,雖不完備,尚可窺見概貌。現在作為中文系師生教學參考資料,少量刊行,在內部發行。②

可以認為,這是為“討論”的“深入開展”而編選“刊行”此部朦朧詩選的。但若僅僅以為是為了討論的開展,則又是誤解。因為顯然,這一《朦朧詩選》(1982)中并沒有選入討論文章(雖然有文章索引附在篇末),而只是選入了詩歌作品。這一“選”和“不選”說明了什么?同當時的其他爭論作品選或爭鳴作品選做一比較便能發現,這種“選”和“不選”其實包含著某種傾向。這里僅舉一例,即中國作家協會江西分會和《星火》文學月刊社編選的《朦朧詩及其他》(1981)。這也是內部出版的讀物,也是為了關于“朦朧詩”的深入討論而編選,但其編選方式卻截然不同。《朦朧詩及其他》由“文選”“詩選”“附錄”和“后記”等四部分組成,與《朦朧詩選》(1982)的五部分——“出版前言”“情況簡介”、詩選“青春詩論”和“朦朧詩討論索引”——顯然不同。就篇幅而言,《朦朧詩及其他》中,“文選”占222頁,“詩選”60頁,“附錄”10頁,“后記”1頁,其中“文選”和“詩選”所占比例分別為75.8%和20.5%。而對于《朦朧詩選》(1982)而言,詩選159頁,“青春詩論”18頁,“朦朧詩討論索引”13頁,所占比重分別為82%、9.3%和6.7%。

從篇幅數不難看出,《朦朧詩及其他》中,“文選”是重點,而“詩選”是次要的。也就是說,“詩選”是為“文選”服務的,即是為討論和爭鳴服務的。這是其一。其二,這一選本中,“詩選”部分的詩歌作品,也并不都是“朦朧詩”,還選擇了包含郭沫若、李金發、徐志摩、何其芳、卞之琳和戴望舒在內的現代詩人詩作,同時還在“附錄”部分,選錄了部分西方的“意象派詩”和對意象派的介紹文字(即趙毅衡的《意象派》一文)。這樣一種編選方式,其意在表明,當前有關“朦朧詩”的創作,必須放在中外詩歌發展的歷史的角度加以理解。而這也表明,這樣一種編選方式,不僅僅是在為“文選”服務,而且是在以編選的方式參與到有關“朦朧詩”的爭論中去:朦朧詩并不是無源之水,而是其來有自。其言外之意是,朦朧詩的創作合乎中外詩歌的發展歷史脈絡,自是合理合法而不必要大驚小怪。

應該說,在討論之初,“朦朧”指涉的主要是一種詩歌風格,即“某些詩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表達那種思想感情的方式”③,章明那篇著名的《令人氣悶的“朦朧”》其意也在于此。也就是說,爭論之初,“朦朧”是被作為一種詩風對待的,這一詩風,既與中老年作家諸如杜運燮有關,也與青年詩人有關,雖然更多是與后者(即青年詩人)聯系在一起。但隨著爭論的深入,“朦朧”詩風逐漸固定在“青年詩人”群身上,于是“朦朧”一詞就具有了一代人的詩歌創作傾向的外延,因而也就具有了流派的意義。

討論的復雜性和多面性表明,“朦朧”的含義從一開始就不是單一的。就詩歌風格而論,章明的那篇《令人氣悶的“朦朧”》一文中提到的兩首詩《秋》(杜運燮)和《海南情思·夜》(李小雨)當屬于此,而事實上,當時的討論者或者說支持者也有從詩歌風格的角度立論,前面《朦朧詩及其他》的編輯方式是這種風格論的最好說明。周良沛在《說朦朧》一文中,就對當時以流派來定位“朦朧”詩感到憂慮:“我們的評論就他們的詩指出哪點好哪點壞,該發揚什么克服什么,不就很好嗎?一開始就視為一個流派的開拓者,捧的要把人捧煞,打的要把人打煞。這樣對年青人,不是太粗暴了嗎?”④周良沛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好處說好,壞處說壞,不要做引申或延伸理解,就詩作談詩作,不需要上升到潮流或流派的高度與角度。就單篇作品或單個作家的批評來說,這相對容易做到,一旦把多個詩人的諸多作品放在一起討論論述,情況就不一樣了。詩歌選本創造的正是這樣一種把多個詩人和諸多詩作并置一起的“陳述方式”⑤。《朦朧詩及其他》把現代以來的不同詩人的詩作匯聚一起,其意在于說明當前“朦朧詩”的源與流,并無建立流派的明顯傾向;它把爭論的文章置于首位,其意在于盡可能提供更多關于“朦朧詩”的爭論的情況,讓讀者自己去做判斷。相對而言,《朦朧詩選》(1982)的傾向性則很明顯,它只選擇當下活躍的具有朦朧傾向的詩歌作品(而沒有構筑朦朧詩風的源與流),排列一起,有為朦朧詩建構流派的意圖。相對于爭論中的流派建構的零散例舉,《朦朧詩選》(1982)是一次更為集中的呈現,呈現之外,還在構筑朦朧詩派的代表詩人和代表詩作,及其流派構成圖。從這個角度看,《朦朧詩選》(1982)其實是把關于“朦朧詩”的爭論的復雜性給固定化和簡單化了。它比爭論文章更具有建構流派特征的功能和效果。

正如謝冕在為1985年版《朦朧詩選》所寫的序中所說:“當時遼寧大學中文系四位同學閻月君、梁云、高巖、顧芳,在該校老師的支持下,編選印行了《朦朧詩選》。這是當代新詩有特色的一個選本:它集中顯示了新詩潮主要的組成部分的創作實力。詩選對這些有著大體相同的追求目標和在這一目標下表現了大致將近的創作傾向的詩人群,做了最初的總結與描寫。”⑥這一建構流派的策略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確認流派和建構流派特征,即對作者構成和詩歌創作的共同傾向的認定,這在“情況介紹”中有所表現:“一九七九年下半年以來,我國詩壇上出現了一種與傳統詩在題材、內容、表現手法上都形成對照的新的詩歌現象,一般統稱之為‘朦朧詩……這些詩之所以引起較大反響,是因為內容上更多和更深地表現了這一代人的思考和內心的感受、矛盾和奮進的決心。形式上,由于表現內容決定,傾向于探索一種新的表現手法,有些詩吸收了某些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手法,特點大致是:感受、觀察和進入的角度新,象征派、意象派手法的吸收,行進節奏快,意象的組合及跳躍的空間大,電影蒙太奇手法的運用等。所達到的效果,擴大了詩的概括力和容納量,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尤其是對于人的內心世界的表現力。”⑦

其次是建構作家群和秩序構成。《朦朧詩選》(1982)中收入舒婷(31首)、北島(15首)、顧城(29首)、梁小斌(12首)、江河(4首)、楊煉(1首)、呂貴品(6首)、徐敬亞(3首)、王小妮(5首)、芒克(1首)、李鋼(2首)和杜運燮(1首)。從這里可以看出,舒婷、顧城、北島、梁小斌和呂貴品,是朦朧詩派的主要代表。在這里,江河和楊煉的地位是不高的。他們作為朦朧詩派的五個代表之一,顯然是1985年以后的事情,即當時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五人詩選》出版后。換言之,在1981年前后的關于“朦朧詩”的爭論中,江河和楊煉并不是主要涉及的對象。

這里需要注意,1982年版《朦朧詩選》雖然意在建構朦朧詩派,但它與1985年出版的《朦朧詩選》有所區別。其最具象征性的表征,是把杜運燮的詩《秋》刪掉了。關于朦朧詩的爭論,最開始是與《秋》聯系一起的,把這一首詩刪掉,其實也就意味著要把《朦朧詩選》從爭論的語境中剝離出來。這樣一種剝離意圖,在其編選方式中表現明顯。1985年版《朦朧詩選》中把1982年版的《朦朧詩選》的附錄部分,即“朦朧詩討論索引”“出版前言”和“情況簡介”一并刪掉,其意義在于淡化“朦朧詩”產生的特定語境以凸顯其詩歌流派特征,即共同的傾向性。這樣一種“去語境化”的做法,還體現在每首詩的編排上。1982年版中,每首詩的后面,均有出處,但在1985年版中,這些全部刪掉了。對于選本而言,注不注明(原始)出處,并不是無關緊要的事情。把出處刪掉,容易給人一種脫離具體語境的“共存的秩序”⑧的超時空感。可見,1985年版意在構筑作為詩歌流派的朦朧詩,而不是作為爭鳴對象的朦朧詩。

這是不是意味著1985年版就與朦朧詩的爭鳴無關呢?顯然不是這樣的。關于1985年版,這里有一個數據對比。1985年版中新增的詩人及其詩歌數量有:傅天琳6首;駱耕野3首;邵璞7首;王家新1首;孫武軍2首;葉衛平1首;程剛1首;謝燁3首;路輝1首;島子1首;車前子1首;林雪3首;曹安娜3首;孫曉剛2首。再來比較一下徐敬亞那篇引起較大反響的《崛起的詩群》,其中一段話提到了“崛起的詩群”詩人:“全國涌現出了一大批青年詩人: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楊煉、梁小斌、王小妮、孫武軍、傅天琳、駱耕野……同屬于這一傾向的年輕人名字可以排出一串長長的隊形。”⑨這些詩人,都是關于朦朧詩的爭論中,被反復多次提到的詩人。徐敬亞提到的這些詩人,都是1985年版《朦朧詩選》的主要詩人構成。1985年版《朦朧詩選》之所以新增傅天琳、孫武軍和駱耕野三人并且選詩數較多,與他們作為“崛起的詩群”的主要代表不無關系。這一重疊情況表明,1985年版《朦朧詩選》的編選雖有意在脫離具體歷史語境的傾向,但其與爭論的密切關系仍是顯而易見的。即是說,1985年版《朦朧詩選》意在凸顯構筑詩歌流派的意義,而盡量與爭鳴現場相脫離。

對于1985年版《朦朧詩選》而言,值得玩味的還有朦朧詩主要詩人(即兩個版本中重合的詩人)的增刪情況。這里有必要對1985年版中那些新增的詩歌做一考古學式的初步考察。比如說北島的《是的,昨天》原刊于《詩刊》1982年第5期;《結局或開始》原發于《上海文學》1980年第12期;《彗星》原發于《青年詩壇》1983年第3期。舒婷的《珠貝》,原發于《福建文學》1980年第1期;《神女峰》原刊于《綠洲》1982年第1期。顧城的《回歸》原發于《文學報》1983年3月10日。楊煉的《海邊的孩子——一本新詩集的序言》,原刊于《詩刊》1982年第5期;《諾日朗》原刊于《上海文學》1983年第5期。江河的《讓我們一起奔騰吧》;原刊于《上海文學》1981年第3期。梁小斌的《大地沉積著黑色素》原發于《丑小鴨》1982年第10期。王小妮的《假日·湖畔·隨想》原刊于《長春》1980年第9期。徐敬亞的《別責備我的眉頭》;原發于《詩刊》1980年第5期。比如說,北島的《黃昏·丁家灘——贈一對朋友》原發于《今天》第1期,后被《中國現代愛情詩選》(長江文藝出版社,1981年)收入。而《中國現代愛情詩選》中收入北島這首詩,也并不是公開發表過的,也就是說,《朦朧詩選》(1985)收入北島這首詩,并不是原發或公開發表的作品。

從前面的例舉可以看出,這些代表詩人新增的作品,很多仍是1981年12月——也即1982年版《朦朧詩選》的編輯時間——前發表的。新增的這些詩當時沒有被收入1982年版,而在1985年公開正式出版的時候增加進來,這說明了什么?為什么要刪除那些曾經選入其中的詩作?1985年版中主要詩人的入選詩歌之所以出現較大增刪現象,據閻月君說,與入選詩人如北島、顧城、楊煉等向選家閻月君等人提供詩稿有關⑩。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詩選首先是一種選擇,而不在于是不是詩人自己供稿。誠然,當時“能找到的在實太少”11,1982年版所選詩人詩作并不是很多,但從前面的例舉可以看出,除了選本中收入的詩歌之外,前面提到的王小妮、楊煉、江河等人,在當時還有其他詩作正式發表,而且是在《詩刊》這樣的主流刊物發表。對于這些詩作,編選者不可能沒有看到。這些詩,之所以沒有被收入《朦朧詩選》(1982)只能說明一點,即編選者的“選”的眼光:他們當時沒有認識到這些詩的流派性質。可見,對于這種增刪情況,不能把原因歸于詩人供稿這么簡單,還應該從對“朦朧詩”的理解的角度展開分析。

這里可以洪子誠、程光煒編選的《朦朧詩新編》(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為參照。洪子誠和程光煒是當代詩歌研究的重要學者,他們編選的《朦朧詩新編》可以說是有關朦朧詩派的最權威和最具文學史意識的選本。通過對比增刪情況與《朦朧詩新編》,便會發現,那些被刪除的詩歌,并不能很好代表詩人的詩歌成就,或者說不具有朦朧詩派的流派特征的代表性。比如說刪掉的顧城的四首詩,均沒有出現在《朦朧詩新編》中,而新增的13首,有《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們去尋找一盞燈》《回歸》被收入《朦朧詩新編》。再比如,北島的被刪掉的《桔子熟了》《無題(我已不再年輕)》,也沒有出現在《朦朧詩新編》中,而新增14首中,有《一切》《是的,昨天》《船票》《結局,或開始》《楓葉和七顆星星》《明天,不》《彗星》《走向冬天》《黃昏·丁家灘——贈一對朋友》(《朦朧詩新編》中,題名改為《黃昏:丁家灘》)被收入于《朦朧詩新編》。再看舒婷。舒婷的被刪掉的8首詩中,有《流水線》《秋夜送友》《自畫像》《當你從我的窗下走過》被收入,而新增的6首《珠貝——大海的眼淚》《雙桅船》《春夜》《黃昏里》《楓葉》《神女峰》,則全部被收入其中。梁小斌的被刪除的7首,及其新增的20首,均與《朦朧詩新編》無關。從這一主要代表詩人的詩歌增刪情況可以看出,被刪除的詩歌,很多都不被認定為朦朧詩派的代表詩作。再來看被保留的部分。北島被保留的13首中,有9首被收入《朦朧詩新編》;舒婷被保留的21首中,15首被收入《朦朧詩新編》;顧城被保留的20首中,有7首被收入其中;梁小斌的被保留的5首中,有2首被收入其中;江河的被保留的4首中,有3首被收入其中;王小妮的被保留的5首中,有3首被收入。從這里的統計可以看出,被保留下來的這些主要詩人的詩作,大部分都被收入《朦朧詩新編》之中。

可見,《朦朧詩選》1985年版比1982年版,在代表詩人、詩作的認定上要更準確且更有歷史感。這也說明,1982年版《朦朧詩選》是一部更具現場感的朦朧詩選。但這種現場感,與彼時文學現場的另一種形式,即大量的民間刊物和民間出版物所構筑的現場無關。1982年版《朦朧詩選》中所選詩歌大都是期刊上公開發表的。但也有部分詩歌選自內部讀物福建三明地區《希望》編輯部編《青春協奏曲》(1982)。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這一詩選選源中,有內部讀物《青春協奏曲》,卻沒有選自《今天》雜志編印的雜志及相關選集。這說明什么?這里的原因可能還在于《青春協奏曲》與《今天》雜志的發表方式上的不同。1982年版《朦朧詩選》之所以更傾向于選擇《青春協奏曲》,某種程度上與《青春協奏曲》帶有半官方性質有關。這一民間詩歌選本(不是朦朧詩派選本)是由《希望》雜志社編選,而《今天》雜志則是純粹民間刊物及油印出版物。即是說,《朦朧詩選》在性質上與《青春協奏曲》一樣,都帶有半官方性質,印刷方式(都是鉛印)也是介于正式出版物和油印出版物之間。這是《朦朧詩選》1982年版的保守性所在12。這樣來看就會發現,《朦朧詩選》1982年版和1985年版,其中收入詩歌,雖然很多都是在《今天》雜志首發,但卻不是選自《今天》。因此,其所選詩人,也不以《今天》詩人群為主。

關于這一點,可以從1985年新增詩人群得到佐證。1985年版《朦朧詩選》中,新增詩人傅天琳、駱耕野、邵璞、王家新、孫武軍、葉衛平、程剛、謝燁、路輝、島子、車前子、林雪、曹安娜、孫曉剛,無一出現在《今天》的作者名單中;而像《今天》中出現較多次數的詩人,除了北島、舒婷、顧城和江河外,還有楊煉和芒克,但這兩人的詩在《朦朧詩選》(1982)中也只收入了1篇。這樣一種情況表明,《朦朧詩選》(1982)中主要詩人雖然與《今天》雜志詩人群有很大重合,但卻沒有直接關系。兩者(即朦朧詩派與《今天》雜志)之間直接關系的建立有待其他朦朧詩選來完成,比如說唐曉渡編選《在黎明的銅鏡中——朦朧詩卷》(1993)。

相對于1982年版,1985年版《朦朧詩選》雖然增加了不少詩人,但這些詩人并不常被確認為朦朧詩人,《朦朧詩新編》就沒有選入這些詩人的詩作。僅有駱耕野和王家新被《在黎明的銅鏡中——朦朧詩卷》中收入其中。這說明,在對朦朧詩群代表詩人的認定上,不論是在當時還是后來,都存在一定分歧。

在對“朦朧詩派”的認定上,當時主要有三種傾向。第一種是以《朦朧詩選》(1982年版)為代表,即以朦朧詩的論爭為背景,朦朧詩派被認為主要局限于青年詩人群體,以公開發表的詩歌作為其選源。第二種是以喻大翔和劉秋玲編選《朦朧詩精選》(1986)為代表。這一朦朧詩的構筑,也以朦朧詩的論爭為背景(附錄中也有“關于朦朧詩爭論文章的目錄索引”,《前記》和《編輯贅語》中均對朦朧詩爭論有所提及),但因以《新詩潮詩集》為“選源”,其入選詩人很多不被認為是朦朧詩代表詩人,這些詩人有較年長的杜運燮、昌耀、蔡其矯,和更年輕的潞潞、歐陽江河、黑大春。即是說,這一詩集中的“朦朧詩”只是一種廣義的詩歌風格,與我們通常認定的朦朧詩都不一樣。第三種,就是以《在黎明的銅鏡中——朦朧詩卷》為代表。這一朦朧詩選的意義在于,構筑了朦朧詩的另一個脈絡,即以《今天》為核心且集結在《今天》雜志周圍的詩人群。這在其編選者唐曉渡的《編選者序》中有明顯的表述:“‘朦朧詩的涌流期可以1978年底《今天》的創刊為標志,前后經歷了近四年的時間”,“主要集合在《今天》旗幟下的‘朦朧詩最初是作為一場偉大詩歌復興運動的組成部分登上詩壇的。北島的《回答》……等一經見諸報刊,就理所當然地立即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反響和贊譽”13。三種傾向,其實是構筑了朦朧詩派的三種形態,一種是以青年詩人為主的,作為爭論對象的朦朧詩派(1982年版《朦朧詩選》),一種是以《今天》詩人群體為主的朦朧詩派(《在黎明的銅鏡中》),一種是作為詩歌風格的朦朧詩派(即《朦朧詩精選》)。

不難看出,三種朦朧詩派形態有一個共同特點或者說契合點即“朦朧詩”論爭。即是說,“朦朧詩”論爭,是“朦朧詩派”的建構中至關重要的因素。沒有這個論爭,這一詩歌流派就不能進入視野,而一旦進入視野,其建構又會沿著不同的方向展開。某種程度上,《朦朧詩選》的編選實踐貫穿其中。1982年版主要是在爭論的背景中,把朦朧詩主要固定在青年詩人群身上。1985年版《朦朧詩選》,一方面有從具體爭論語境中剝離出來的意圖,一方面又把1984年前后發表的詩歌也納入進來,比如說車前子的《我的塑像》發表于《青春》1983年第3期,島子的《大地·森林·我們》發表于《青春》1984年第3期,其結果是向更年輕的一代人延伸,因而把后來被稱為第三代詩人的某些詩人,如島子、王家新、車前子、孫武軍等人也納入其中,1985年版《朦朧詩選》顯示出其包容性和敞開性的面向。這樣一來,1985年版《朦朧詩選》就具有了與《朦朧詩精選》和《在黎明的銅鏡中——朦朧詩卷》的互文性關系。2002年版《朦朧詩選》則傾向于從文學史論述的角度加以修訂,增加了食指和多多的詩歌,這也使得朦朧詩派形態具有了第四種可能,即從文學史層面認定朦朧詩派,其代表是洪子誠和程光煒主編的《朦朧詩新編》。

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閻月君等人編《朦朧詩選》的版本差異,其所涉及的不僅是朦朧詩派代表詩人和代表作品的認定上的異同,更是現場建構和歷史敘述的差異。歷史或現實本身的復雜性決定了《朦朧詩選》版本的差異。要想對朦朧詩派的爭論、建構及其衍化過程有一個更好且更全面的理解,閻月君等人編《朦朧詩選》(三個版本)顯然是其核心文本,舍此便不可能有效完成。

注釋:

①轉引自葉紅:《重讀〈朦朧詩選〉——不該塵封的歷史記憶》,《文藝爭鳴》2008年第10期。

②⑦閻月君等編:《朦朧詩選》,遼寧大學中文系文學研究室1982年版,出版前言頁第7頁,情況簡介頁第8頁。

③公劉:《新的課題——從顧城同志的幾首詩談起》,《星星》復刊號(另載姚家華編:《朦朧詩論爭集》,學苑出版社1989年版,第7頁)。

④周良沛:《說“朦朧”》,《文藝報》1981年第2期(另載姚家華編:《朦朧詩論爭集》,學苑出版社1989年版,第83頁)。

⑤[法]福柯:《知識考古學》,謝強、馬月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版,第54頁。

⑥謝冕:《歷史將證明價值·〈朦朧詩選〉序》,閻月君等編:《朦朧詩選》,序言頁第5頁,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

⑧[英]艾略特:《傳統與個人才能》,載拉曼·塞爾登編:《文學批評理論:從柏拉圖到現在》,劉象愚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411頁。

⑨徐敬亞:《崛起的詩群》,《當代文藝思潮》1983年第1期(另載姚家華編:《朦朧詩論爭集》,學苑出版社1989年版,第251頁)。

⑩參見葉紅:《重讀〈朦朧詩選〉——不該塵封的歷史記憶》,《文藝爭鳴》2008年第10期。

11閻月君語,轉引自葉紅:《重讀〈朦朧詩選〉——不該塵封的歷史記憶》,《文藝爭鳴》2008年第10期。

12據閻月君回憶:當年從出版的角度考慮,入選的詩最好是在公開發行的報刊上發表過的,而食指和多多那時幾乎沒有詩作見諸公開出版的報刊,所以就沒有入選,并不是今天許多人猜測的,認為他們不屬于朦朧詩派,這是歷史的遺憾,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葉紅:《重讀〈朦朧詩選〉——不該塵封的歷史記憶》,《文藝爭鳴》2008年第10期。

13唐曉渡:《在黎明的銅鏡中·編選者序》,載唐曉渡編:《在黎明的銅鏡中——朦朧詩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序言第5、6頁。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中國當代新詩選本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9FZWB048;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制度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8ZDA271)

責任編輯:劉小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亚洲美女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色妺妺在线视频喷水|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不卡无码| 在线99视频| 女人18毛片久久|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伊人福利视频|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91亚瑟视频|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婷婷五月在线| 欧美一级夜夜爽|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婷婷色丁香综合激情|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色婷婷啪啪| 精品福利国产| 国产二级毛片|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国产精品第页|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色视频|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 免费在线a视频|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香蕉在线|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日本黄色a视频|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99热最新网址|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婷婷色狠狠干|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一本大道在线|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 很黄的网站在线观看|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亚洲成人在线网|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亚洲第一成年网|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免费看|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日韩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a级片|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