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根
功能性護膚品是護膚品行業中近年增速最為迅速的細分賽道。功能性護膚品在此前常常以“藥妝”概念出現在消費者面前,主要指以醫學理論為核心指導思想,突出專業性、針對性、功效性、安全性,以解決輕微肌膚問題。
在功能性護膚品這個細分賽道中,最令投資者關注的龍頭企業就是貝泰妮。2021年,貝泰妮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實際上,貝泰妮的明星品牌“薇諾娜”是滇虹藥業2008年孵化的多個項目之一。滇虹藥業主要從事藥品生產和銷售業務,自設立以來主要經營藥品,產品包括皮膚病藥物、藥用去屑洗劑等產品。2011年滇虹準備A股上市,薇諾娜項目卻一直未能盈利,因此該項目被剝離開來,轉讓至貝泰妮有限公司。此后,薇諾娜逐漸成長為敏感肌護膚品中市占率最高的品牌之一。
2020年,貝泰妮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5.64%、31.94%;過去三年公司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45.79%、44.44%。貝泰妮以解決敏感性肌膚問題為突破口,并在渠道運營上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不僅實現了業績的快速成長,也使貝泰妮成為國內領先的化妝品品牌運營集團。那么,貝泰妮所處的行業前景如何?公司又面臨哪些問題?
2015年至2020年,中國護膚品市場處于高速增長期,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0.4%。截至2020年,中國護膚品市場規模達2630億元,增速上漲趨勢明顯,從2015年的6.6%增長至2019年的15.2%,2020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是護膚品市場仍保持7.6%的增速。與此同時,皮膚學級(敏感肌)護膚品市場的發展更為迅速:2015年至2020年,中國皮膚學級(敏感肌)護膚品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4.0%,遠高于護膚品市場整體增速。截至2020年,中國皮膚學級護膚品市場規模達161.3億元。
近年來,雖然中國功能性護膚品市場滲透率有大幅提升,但仍低于歐美成熟市場水平。根據觀研天下計算,2019年中國功能性護膚品市場滲透率僅為5.5%,低于法國(43.01%)、美國(14.71%)以及全球平均水平(10.28%)。
從功能性護膚品的競爭格局來看,全球功能性護膚品市場格局已經趨于穩定。2019年全球功能性護膚品CR10達58.7%,較2011年提升了10.9%,市占率最高的前十大品牌基本保持穩定,理膚泉、雅漾、薇姿穩定在市場前三名,全球市場中市占率呈現逐漸提升,市場中小公司逐漸出清,整體較為穩定。
反觀中國市場,功能性護膚品賽道的競爭才剛剛開始。2019年中國市場的功能性護膚品CR10達87.8%,較2011年下降了10.8%,中國品牌比杜克及玉澤2019年市占率分別位列第10名、第13名。2015年到2019年,薇諾娜品牌的市占率逐年攀升,從2015年的6.76%上升到2019年的20.54%。薇諾娜作為國產品牌在2019年市占率首次超過雅漾、理膚泉等海外成熟品牌,躍居第一位。根據貝泰妮公司年報,2020年薇諾娜市場份額較2019年度提升2.5%,較第二、第三名的領先優勢繼續擴大。
國產新銳品牌興起沖擊國內市場,相比于全球紅海競爭,國內藍海市場剛剛起步。在這個過程中,貝泰妮主要以社交媒體+電商新業態激活了更多消費潛能。過去幾年以微博、微信、小紅書、抖音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對消費者購物決策的影響越來越大,貝泰妮也適時抓住了機遇,對消費者進行教育及品牌營銷,充分享受了賽道紅利。
貝泰妮的產品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護膚品、彩妝和醫療器械,其中護膚品類主要包括霜、護膚水、面膜、精華、乳液等;彩妝類主要包括隔離霜、BB霜、卸妝水等;醫療器械類主要包括透明質酸修護生物膜、透明質酸修護貼敷料等。
2019年及2020年,貝泰妮的護膚品類收入占主營收入的比重分別達到86.86%和90.07%;醫療器械類產品收入占比次之,2019年和2020年分別為9.85%、7.44%;彩妝類產品占比最小,2019年為3.29%,2020年受疫情影響占比下降至2.49%。
分品牌來看,2017年至2020年,薇諾娜實現的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均超過99%,貝泰妮對薇諾娜的依賴是比較嚴重的。雖然貝泰妮除了薇諾娜之外已經擁有“WinonaBaby”、“BeautyAn?swers”、“痘痘康”、“資潤”等多個品牌,生產、銷售11個大類產品,以及數百個SKU的系列產品,涵蓋舒敏、美白、祛斑、抗衰、防曬等多個領域,但是除薇諾娜之外,公司其他品牌在消費者中并沒有較高的知名度。貝泰妮公司如何孵化其他子品牌,完善品牌矩陣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渠道端來看,貝泰妮2011年開設天貓旗艦店,2012年成立電商事業部以拓展線上渠道,公司始終把握線上流量紅利,2013年開設京東旗艦店,公司抓住直播及社交電商浪潮,布局小紅書、抖音等平臺。2017年在微信平臺搭建平臺,在行業中率先實現了線上和線下的相互滲透,通過派駐在終端網點的BA與客戶進行溝通,后引導客戶加入會員,實現了線下帶動線上的協同發展。
貝泰妮始終以線上銷售為主,2018年至2020年,公司線上收入占比分別為71.71%、76.70%和82.87%,同期線上和線下銷售收入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56.94%和13.57%。2020年在疫情影響的背景下,公司線下渠道收入略下滑0.44%,線上渠道成為推動公司繼續實現快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同比增長46.38%。
但是,線上渠道的推廣也使貝泰妮的銷售費用居高不下。2017年至2020年,公司銷售費用率相對較高,均在40%以上,這體現出公司在品牌形象推廣宣傳、電商渠道等較大的投入力度,公司通過高廣告投入換來高營收增長。2021年一季度,貝泰妮的銷售費用率進一步升高,達到45.92%,品牌形象推廣和部分電商渠道費用的投入進一步增加。盡管貝泰妮精準把握了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線上布局具備先發優勢,目前天貓旗艦店粉絲數量達849萬人,但不可忽視的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覆蓋率趨于飽和,流量有效性不斷下降,同時社交媒體平臺更加多樣化,不同平臺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行業中流量紅利下降使貝泰妮的獲客成本日漸增加。在獲客成本提高、流量紅利減少的背景下,如何增加存量消費者的復購率也將成為貝泰妮的經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