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偉
摘要 在中國,林業生態工程不僅增加了森林覆蓋面積,還落實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要求。這有利于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因此,為提升造林效率及質量,必須重視樹種的選擇,對甘肅定西的生態降水情況進行必要的統計,以提高林業生態工程的社會效益。基于此,就如何選擇林業生態造林樹種以及如何提高造林質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林業生態工程;造林樹種;造林質量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1–0148–02
林業生態工程的實施目的是打造優質的環境,依據生物群落、食物鏈的情況確定樹種的選擇方案,營造一個生態和諧的空間環境。因此,在造林工程進行時,林業工作者應革新造林方法及造林技術,結合林業運行特點、水資源儲備、大氣污染的情況作出必要的調整,有利于提高造林質量。
1 林業生態工程造林樹種選擇的要點
1.1 造林樹種的基本目標
在造林工程進行時,應合理選擇造林環境及造林空間,并結合定西地區的造林方法確定核心目標。因此,種植人員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1)適應性目標。種植人員要了解當地的自然環境,總結降水情況。定西南部的降水量超過800 mm,西北地區降水量最少(≤200 mm)。因此造林樹種的選擇應與當地環境相適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為樹種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1]。
(2)目的性目標。種植人員應明確林業生態造林工程的建設需求,結合定西水文、土壤功能需求,確定種植方式和動態監測樹木的生存過程,促使造林要求與生態造林相適應。通過提高當地綠化率,逐步改變當地生態環境,可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因此,種植人員應明確造林目標需求,總結樹種生長具備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以改善當地環境質量。
1.2 水土保持要求
保護定西市水體、土壤的功能,避免環境污染而造成水土流失,是林業生態工程實踐的目的。因此,在造林樹種的選擇上,應根據土壤特點盡量控制水土流失的負面影響,確定造林樹種的選擇方案。
定西市的土壤類型為黃面土和灰褐土,這種土壤之所以可大規模地種植根蘗型植株,是因為土壤含水量大,可避免土壤過于疏松的不利影響。例如,西北部鄉鎮地區可選擇吸水效果較好的苗木,如火炬松、馬尾松、松樹等。
南面降水較多,可選擇喜水植物,期間需統計植物根、莖、葉的功能性。腐葉中含有大量的養分,分解后可為植株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和有機物。在一定條件下,土壤表面的樹葉也自主分解,分解所得的物質也為樹種提供了充足的養料。
北面降水相對較少,因此要選擇耐旱植物,同時了解植物根、莖、葉與土壤性質的關系,降低當地水土流失的發生概率。為此,可選擇梧桐、香樟、木荷等植物,達到固水的目的[2]。
1.3 喬灌草搭配選擇
造林過程中合理搭配草坪,應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并結合喬灌木地種植需求合理配置樹種,以提高生態工程效益。因此,在優化喬木搭配時,應根據樹、草的覆蓋面積,統計出最適合兩者的生存空間,穩定當地生態環境。
定西市的年平均降水量相對較少,所以應盡量選擇耐寒、耐旱的喬灌木,消除氣候干旱對植物根系的不利影響,逐步提高樹種的生存質量。另外,優化土壤環境,應在指定位置配置草坪和果樹,這不僅有利于促進植被恢復,還有利于改善當地空氣質量。值得注意的是,選擇草種時,需確保其具有耐寒功能。在坡腳≥26°的區域設立生態防護林,則要求種植人員結合當地地貌特點確定基本的種植方案,也能讓喬灌草的搭配更為合理。
2 提高林業生態工程造林質量的措施
2.1 確立生態造林方案
實施科學的生態造林方案,有利于提高造林技術的可靠性。因此,種植人員應充分利用當地的氣象特點、地理環境特點實施詳盡的管理方案及管理思路,為造林技術的應用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因此,技術人員需掌握動態管理的控制要點,分析明穴植苗法的應用要點,提高造林質量。在實踐中,應在土壤表層鋪設熟土土壤,分析土壤面積與施肥方法的關系,盡量選擇有機肥、復合肥等肥料,為植物根系提供充足的養分,改善土壤的滲透功能。另外,熟土土壤成分應選擇高質量的細土原料。通過將這些復合肥料的土壤置入樹穴中,逐步滿足樹苗生態需求,及時監測其形態及色澤特點。當根莖發生彎曲時,應在表層土壤中鋪設含水量較大的濕土原料,待濕土與表層土壤混合后,才能完成土壤覆蓋處理。
2.2 落實科學的整地處理技術
當苗木、草坪鋪設完畢后,技術人員應對這些綠化區域進行整體處理。原因是該技術能夠優化當地地質生態環境,在改變土壤功能的過程中創造優質的種植環境。其中,種植人員應注重土壤坡度的優化,不僅可讓苗木根系吸收足量的水分,還能提高土壤的穩定性,降低水土流失概率。樹木的生長需要光照、水分和優質的土壤資源,而整體處理技術可協調水資源和土壤資源,促進苗木的光合作用。處理好區域內的碎石材料,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平整度。在土地功能優化中,技術人員應分析當地生物種群、食物鏈,盡量確保原生植被不會遭到破壞,以全面提高工程范圍內生物的多樣性特征[3]。因此,技術人員應采用全站儀、GIS技術、物探技術做好野外環境、生態的勘測工作,分析需要整改的土壤性能參數,標識出待改區域,將坡度、土壤質量控制在額定要求內,提升生態綠化工程的實踐質量。
2.3 重視水肥管理技術
實施水肥管理技術,有利于為樹木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但主要是要為苗木提供充足的養分,這對提高造林質量很有幫助。因此,應盡量選擇含N、Ca、K、Fe等元素的肥料,有利于為植物的根、莖、葉提供充足的養料。待完成苗木的灌溉處理后,應明確苗木的澆灌方式,結合植物對水分、光照的需求進行總結與評價,對需水量較大的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待完成植物的栽種管理后,應分析不同季節的耐寒方式,尤其是應當注意冬季、春季植物的抗旱需求,有利于及時滿足不同支植株對氣候、水分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樹齡、雜草都會影響林木的生存質量,所以待完成林木的澆灌后應注意對其枝干進行修剪,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寒
功能。
2.4 落實除草及松土管理
在林木的生存過程中,應統計出與林木種植相關的除草及松土方式,總結機械處理相關的處理方法,有利于提高土壤穩定性。因此,技術人員應采用機械裝備檢驗土層表面的功能,敲碎堅硬的土壤,在土層表面滲透水,也能鞏固土層的通透功能。在此過程中,技術人員應結合定西區域的氣象指標數據進行必要的收集測試,為植株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另外,雜草會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礦物質,可能會影響苗木的生存質量。所以技術人員應當定期定時對雜草進行清除,分析雜草在不同季節的生長情況及變化趨勢,并制定必要的除草處理技術,以避免植根營養不足的不利影響。此外,技術人員還應及時監測森林中溫度參數,做好必要的管理和維護工作,避免森林火災、苗木病蟲害的問題。
3 結語
在林業生態工程中選擇造林樹種時,技術人員應結合定西市的生態、降水、土壤特點,采取相關管理措施及應用措施,采用指定的測試標準分析苗木種類。另外,為提升林木的生存率及質量,技術人員應落實詳實、完整的造林方案,在必要的管理中鞏固造林質量,以利于林業生態工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童.沙地造林技術及提高造林質量措施[J].現代園藝,2019(4):56-57.
[2] 雷紅.淺談提高造林質量的相關措施及管理方法[J].南方農業,2020(11):83-84.
[3] 張承惠,李玉珍,布乃濱,等.林業工程中營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優化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6):49-50.
責任編輯:黃艷飛
Selection of Afforestation Tree Species for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Analysis of Methods for Improving Afforestation Quality
SHAO Jian-wei (Forestry and Grassland Service Center of Weiyuan County, Weiyuan, Gansu 748200)
Abstract In China, forestry ecological projects have not only increased forest coverage, but also implemented the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fo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afforestation,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ree species selection, and necessary statistics must be made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precipitation in Dingxi, Gansu,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ocial benefits of forestry ecological projects.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choose forestry ecological afforestation tree species and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fforestation.
Key words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fforestation Tree Species; Afforestation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