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設
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是指多種因素引起下肢深靜脈血管內部血液異常凝結、回流受阻,導致患肢疼痛、腫脹等一系列癥狀,還可進展為肺栓塞,引起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1]。研究報道[2],DVT在骨科手術患者術后發生率可達30%~50%。預防性使用抗凝藥物成為下肢骨折術后預防DVT的必要環節。目前,關于髖膝關節置換術后DVT預防的研究報道較多,但關于脛骨平臺骨折手術術后DVT預防的研究,特別是采用中醫藥進行干預的研究報道尚少見。本研究以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氣虛血瘀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予以桃紅四物湯干預,觀察其對下肢DVT的預防效果,為臨床應用中醫藥進行術后抗凝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接受手術治療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2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見表1。本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均確診為脛骨平臺骨折;②符合中醫氣虛血瘀證[3];③新鮮閉合骨折;④近期未服用過會影響凝血功能的藥物;⑤術前彩超證實無DVT。排除標準:①病理性骨折;②開放性骨折;③骨折部位之外存在血管損傷者;④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⑤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1.3 治療方法2組均由同一組手術醫師完成手術,術后均行常規抗凝,抬高患肢,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術后常規予以下肢氣壓治療,并給以對癥止痛、抗感染等處理。對照組在術后拔除止疼泵12 h后,給予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國藥準字J20090095,法國安萬特制藥公司)注射,0.3 ml/d。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加用桃紅四物湯口服,方藥組成:桃仁、紅花各30 g,生地黃、當歸各15 g,赤芍、川芎各9 g。每日1劑,以水煎,取汁200 ml,于早晚2次分服。2組療程均為14 d。
1.4 觀察指標記錄2組術后14 d下肢DVT發生情況。觀察2組術后1 d及14 d血液流變學指標(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紅細胞壓積)及凝血指標[部分活化凝血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時間(Thrombin time,TT)及D-二聚體(D-dimer,D-D)],檢測儀器為日本島津MVIS型血液流變儀及JK-09型血液分析儀。

2.1 下肢DVT發生情況術后14 d,觀察組1例出現下肢DVT,發生率2.0%;對照組7例出現下肢DVT,發生率為14.0%。2組DVT發生率經Fisher確切概率法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1)。
2.2 血液流變學指標2組術后1 d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紅細胞壓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術后14 d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紅細胞壓積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例,
2.3 凝血指標2組術后1 d APTT、TT及D-D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術后14 d APTT、TT及D-D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凝血指標比較 (例,
DVT是骨科術后常見并發癥,其發生與術中失血失液、手術操作損傷靜脈壁及術后長時間臥床所致的靜脈血流淤滯等因素有關[4]。目前,臨床對于骨科術后下肢DVT以預防為主,預防手段包括藥物預防(低分子肝素鈉等)及物理預防(下肢氣壓、足底靜脈泵等)。這些預防手段雖可取得較好療效,但部分患者的預防效果欠佳[5],因此臨床預防方案仍有待優化,而中醫藥逐漸受到關注。
中醫雖無DVT相應之病名,但認為其屬于“脈痹”“血瘀”“腫脹”等范疇。手術致使血管損傷,血液流失,而血乃陰液,因此患者術后常常呈陰偏虛,陰虛則陽氣亢盛,進而引起陰虛火旺,血中津液耗傷,而致血液稠濃,運行不利,成瘀。此外,術后長時間臥床也會耗氣傷津,引起脈道不利,氣虛血瘀,瘀阻脈絡[6,7]。可見,下肢DVT形成的中醫病因主要在于血瘀阻滯、氣機脈道不利,故應行活血化瘀、行氣通絡之法以預防。本研究采用桃紅四物湯對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氣虛血瘀證患者進行DVT預防干預,方中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生地黃養陰生津,當歸補血活血,赤芍清熱涼血、活血祛瘀,川芎不僅有行氣之功,還能夠活血化瘀,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氣通絡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桃仁、紅花均能夠降低血液黏度,當歸、川芎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血的作用[9,10]。本研究顯示,術后14 d,觀察組DVT發生率為2.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0%,表明桃紅四物湯能夠有效預防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氣虛血瘀證患者下肢DVT的發生。
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紅細胞壓積均是重要的血液流變學指標,能夠很好地反映血液黏度及流動性情況。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由于長時間制動等因素,全身血流減慢,靜脈血管壁處于缺氧狀態,局部凝血因子消耗增多,活化凝血因子不斷增多,進而造成血小板聚集、黏附,導致血液流變學異常[11]。APTT、TT、D-D則為重要的凝血功能指標,其中D-D作為膠原纖維蛋白的降解產物,能夠很好地反映機體高凝狀態。研究顯示,骨折手術患者術后APTT、TT、D-D均出現增高[12]。本研究發現,術后14 d,觀察組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紅細胞壓積及APTT、TT、D-D均低于對照組,提示桃花四物湯能夠有效改善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氣虛血瘀證患者術后血液黏度,緩解血液高凝狀態,這對于預防術后下肢DVT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綜上,對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氣虛血瘀證患者予以桃紅四物湯口服干預,能夠有效降低下肢DVT發生率,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狀態。但本研究樣本量小,其結果仍需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