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鵬 鄭靄萱
肺癌為起源于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是中國以及全世界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居于首位的癌癥死亡原因。咳血是中晚期肺癌的常見并發癥,屬中醫學“血證”范疇。臨床多見血絲痰、咯少量鮮血,甚見大咯血,且常反復出現,甚至貫穿整個病程??┭粌H加重了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恐懼,更容易誘發肺部感染、引發窒息等,從而加重病情。據統計,肺癌咯血相關病死率可以達25%以上[1]。目前內科應對肺癌咯血主要采用藥物治療手段,但其效果并不理想。外科主要采用手術搶救,但其使用范圍較窄,而且創傷相對較大,病死率較高。本研究擬觀察百合固金湯對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所致咯血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收集24個月內(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揭陽市人民醫院確診為肺癌患者中具有明顯咯血癥狀,中醫證型符合“陰虛火旺型”,無其他基礎疾病,且對本研究所用藥物無過敏反應的患者共50例,納入本研究。所有患者隨機分為 2組。對照組 25例,年齡 43~72歲,平均年齡(56.9±10.1)歲;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病程3~24個月,平均病程(10.3±6.7)月。觀察組 25例,年齡 42~71歲,平均年齡(55.1±11.8)歲;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病程2~26個月,平均病程(11.1±8.1)個月。2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肺癌的診斷依據《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2017年版)》,有明確病理診斷,可診斷為原發性支氣管肺癌[2]??┭\斷依據《咯血診治專家共識》,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經口腔排出診斷為咯血[3]。
1.2.2 中醫診斷標準咯血的疾病及證型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1-94)《中醫內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以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陰虛火旺證證候標準:咯血是肺絡受傷,血溢脈外,以咳嗽,咯血,或痰中帶血等為主要表現。陰虛火旺證表現為反復咯血,血色鮮紅,干咳咽燥,心煩不寐,腰酸足軟,或伴頭暈,耳鳴,健忘,遺精,口干津少,五心煩熱等癥狀,舌紅少苔,脈細而數。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①咯血表現為痰中帶血,且24 h內總出血量不超過100 ml(小量出血);②近3個月內未接受任何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③預計生存期大于6個月;④肝腎功正常;⑤KPS評分大于60分;⑥年齡18~65歲;⑦中醫證型符合陰虛火旺證。符合以上全部條件者予以納入。
1.3.2 排除標準①對試驗藥物存在過敏反應者;②同時患有其他影響造血系統功能的疾病者;③患有精神類疾病,不能正常配合治療者。存在以上任何一種情況者予以剔除。
1.3.3 病例剔除與應急處置若患者服藥期間出現大咯血現象,則立即剔除出組,并予以積極治療控制出血。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口服安絡血(江蘇亞邦愛普森藥業,B14202221963,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3285)5 mg,每日3次。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口服百合固金湯方藥組成及劑量:熟地黃9 g,生地黃9 g,當歸9 g,白芍3 g,甘草3 g,桔梗3 g,玄參3 g,貝母12 g,麥冬12 g,百合12 g。煎取300 ml,每日服用2次,每次口服150 ml,治療周期為2周。
1.5 觀察指標
1.5.1 中醫證候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制定:選擇咳嗽、氣喘、血痰、乏力4個癥狀。證候積分采用 4 分制進行評分,0 分為未出現癥狀,1分為輕度,2分為中度,3分為重度。
1.5.2 安全性指標觀察記錄2組治療前后血清谷丙轉氨酶、總膽紅素、肌酐水平,評價藥物安全性。
1.5.3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有關文獻[6]擬定,治療后咯血停止,且1個月內未見復發,為顯效; 咯血量減少50%以上,為有效;咯血減少量小于10%,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對照組及觀察組治療后積分均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例,
2.2 血清安全性指標檢測2組治療前后轉氨酶、總膽紅素以及肌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所用藥物安全性良好,無明顯毒副作用。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生化指標檢測 (例,
2.3 總有效率治療后2組患者的咯血癥狀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0.0%,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4.0%,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例,%)
咯血是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的常見并發癥,多由腫瘤侵犯支氣管血管產生損害,引起管壁破潰導致,在鱗狀細胞癌的患者中發生率更高。現有的止血藥物一般是通過改善患者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肺循環壓力、改善凝血功能等發揮止血作用[7]。安絡血又名腎上腺色腙,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治療肺癌及肺結核等疾病所致咯血的藥物[8]。作為一種縮氨脲,它是由腎上腺素的一種氧化物腎上腺色素產生的, 其可以通過增強毛細血管對外界損傷的抵御作用、穩定血管及其周圍組織的酸性黏多糖環境, 恢復受損的毛細血管的功能,同時增強毛細血管收縮力及毛細血管彈性,從而達到治療咯血的功能[9]。
但在內科治療中,單獨應用于腫瘤侵犯導致的咯血,效果不甚理想。中醫藥在治療肺癌咯血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單獨應用或聯合止血西藥共同應用,常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10]。中醫認為,中晚期肺癌咯血多與肺陰虧耗、陰虛毒熱,導致熱傷血絡、血熱妄行有關,其癥候兼具“正虛”與“熱毒”兩方面特點,主要發病部位在肺。因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又有久病及腎,腎虛則精氣不足之說。腎精虛損,一方面導致腎陽不振,不能鼓動人體正氣。另一方面腎精虧虛,虛熱內生,耗損陰津,日久精枯髓竭,無以化生氣血??梢姡I精虛損在肺癌咯血的發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導致氣血不足、血溢脈外的根本原因,并貫穿于肺癌發病過程之始終。故肺癌中晚期諸證治療多肺腎兼顧,治肺以治標,治腎以治本。因此申請者認為,臨床應對肺癌中晚期咯血,可治肺以快速緩解咯血癥狀,治腎以預防復發。
百合固金湯(《慎齋遺書》)由熟地黃、生地黃、百合、麥冬、貝母、當歸、桔梗、玄參、白芍、甘草組成,功擅滋陰潤肺,兼可化痰[11],“陰虛毒熱”是該方劑的臨床辨證要點。孫桂芝教授認為,肺癌中晚期多呈現肺腎陰虛之證,百合固金湯是治療肺腎陰虧的代表方劑[12]。既往研究中,對于百合固金湯加減方治療肺癌咯血曾有臨床報道[13],認為百合固金湯加味方具有滋陰潤肺、涼血止血、標本兼治的作用,臨床可用于治療肺癌咯血。
通過本研究發現,與單純西醫止血治療相比,加服百合固金湯可更好地改善肺癌患者咯血癥狀,減輕陰虛火旺的中醫癥狀,且藥物安全性良好,無明顯毒副作用。由此證明,百合固金湯對肺癌咯血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本研究為解決肺癌咯血的難題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的治療思路,對于百合固金湯治療肺癌咯血的分子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百合固金湯聯合西藥能夠顯著改善肺癌咯血,且無明顯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