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會
在臨床上,腦梗死是一種極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非常高的發病率,且發病后容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其中腦梗死后抑郁癥是最為常見的[1]。一旦出現抑郁癥,不但會對患者的精神、情緒造成不利影響,同時還將對患者神經功能的改善帶來影響,最終不利于患者身體的早日康復。一般而言,對于抑郁癥的治療,目前臨床上沒有特效藥物,主要是采用西藥進行控制治療,但是治療結果并不是十分理想[2]。因此,為提高腦梗死后抑郁癥治療的效果,加強對其治療方法的研究極為重要。鑒于此,本研究選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宜陽縣中醫院所接診的28例腦梗死后抑郁癥患者,予以逐瘀逍遙湯+百會穴針刺治療,以探析該種治療方案的臨床運用價值。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宜陽縣中醫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接診的氣滯血瘀型腦梗死后抑郁癥患者56例,按治療方案不同,將上述患者均分成2組,即參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8例。參照組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齡38~67歲,平均年齡(43.5±7.9)歲;病程3~14個月,平均(8.9±3.4)個月。觀察組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齡35~68歲,平均年齡(44.7±7.3)歲;病程為5~13個月,平均(8.8±3.2)個月。2組患者一般資料(包含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得到宜春縣中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且征得了患者本人及家屬的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病例選擇標準所有患者均通過MRI、CT等檢查,滿足第四屆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中所制定的有關此病的診斷標準,確診為腦梗死,且中醫辨證顯示為氣滯血瘀型;同時滿足有關抑郁癥的診斷標準,HAMA評分在18分及其以上。排除存在心肝腎等嚴重臟器疾病者、精神障礙者、認知障礙者、服用過抗精神藥物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等。
1.3 治療方法入院后,所有患者皆予以常規治療,即:腦保護、改善腦代謝、抗血小板凝集,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3]。在上述基礎之上,參照組患者予以舍曲林(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80141)治療,口服,每天1次,一次50 mg。每個療程2周,持續治療4個療程。觀察組患者予以逐瘀逍遙湯+百會穴針刺治療,其中,逐瘀逍遙湯主要成分為:白芍15 g,茯苓15 g,合歡花15 g,白術12 g,青皮12 g,當歸12 g,桃仁10 g,枳實10 g,柴胡10 g,川芎10 g,紅花10 g,莪術10 g,甘草6 g。以上藥物取水煎煮、留汁,每天1劑,分2次服用。百會穴針刺具體操作:對百會穴進行常規消毒處理,選用1.5寸毫針,采用平刺進針法,將毫針刺入0.5~0.8寸,得氣后,再予以捻轉平補平瀉針法,留針0.5 h,留針期間,每隔5 min行針一次,針法同上。為避免拔針后出現出血癥狀,可在拔針后對百會穴進行按壓,時間1~5 min。針刺時間:每天1次,每個療程2周,持續治療4個療程,每個療程結束后暫停2 d,隨后再繼續。
1.4 觀察指標采取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A),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抑郁癥狀改善情況加以評估;通常可將抑郁分成3個等級,即重度、中度及輕度,分值分別為24分以上、18~24分、7~17分。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加以檢測與記錄,主要檢測指標包含: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HAMA評分比較治療前,2組患者的HAMA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分別與治療前HAMA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觀察組治療后的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HAMA評分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各炎性因子指標(IL-6、IL-8、TNF-α)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各炎性因子指標均優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各炎性因子指標顯著低于參照組治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比較 (例,
在中醫學中,腦梗死后抑郁癥屬于“郁證”范圍,此病一般是由于中風后情志不暢、郁結于心,肝氣瘀滯、氣機郁結,長此以往致使氣滯血瘀;血瘀和氣滯相互作用,最終造成疾病難以治愈[4]。故對于此病的治療,應活血行氣、疏肝解郁。對此,本研究提出采取逐瘀逍遙湯對患者加以治療,該方中的白芍可起到養血柔肝的作用。茯苓具有健脾、寧心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指出:此藥具有鎮靜、催眠、抗衰老等作用[5]。合歡花具有解郁安神的功效。白術可發揮健脾益氣的作用。青皮具有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的功效。當歸可起到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當歸中所包含的阿魏酸鈉,存在較為明顯的抗抑郁功效[6]。桃仁有活血祛瘀的功效。枳實有破氣消積、化痰散痞的作用,現代藥理指出枳實在抗抑郁方面可發揮積極作用。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現代病理研究顯示:該藥物具有鎮痛、鎮靜及安定的作用。川芎具備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紅花具有祛瘀止痛的作用。莪術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指出:白術、桃仁、川芎、紅花、莪術等藥物在抗血小板凝集、優化微循環、改善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緩解其神經功能損傷等方面,能起到積極作用[7]。甘草可起到調和諸藥的作用。上述藥物配伍使用,可達到解郁安神、健脾益氣及活血化瘀的效果。百會穴位于人體頭部,具體位置在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處;對該穴位予以針刺治療,可起到開竅醒腦、回陽固脫的作用,在緩解患者抑郁方面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對氣滯血瘀型腦梗死后抑郁癥患者采取逐瘀逍遙湯與百會穴針刺聯合治療,可獲得比較好的療效。
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治療后的HAMA評分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與參照組治療后的HAMA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觀察組患者所用治療方法,在緩解患者抑郁情緒方面,可發揮積極作用。此外,觀察組患者治療后IL-6、IL-8、TNF-α等指標水平明顯低于參照組治療后,這表明觀察組所用治療方案,能明顯降低腦梗死后抑郁癥患者的各項炎性因子水平。而炎性免疫系統出現異常,和抑郁癥的出現有較大關系。炎性因子可作用在人體大腦,致使單胺類神經遞質出現可塑性變化、神經內分泌障礙[8]。其中,炎性因子能夠降低腦部5-HT水平,并促使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發揮其作用,最終誘發抑郁癥。而上述2種因子水平的下降,則可在一定程度緩解其抑郁癥狀。
綜上所述,對氣滯血瘀型腦梗死并抑郁癥患者采用逐瘀逍遙湯與百會穴針刺聯合治療,療效理想,能夠明顯改善患者抑郁癥狀,值得進一步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