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淑琴 蔡冬華 賴春柏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臨床發病率較高的一種腰椎疾病,患者常伴有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等癥狀[1]。目前,手術已成為西醫治療該疾病的重要手段,且臨床效果良好,但同時也會對機體造成一定損傷,導致術后易出現腰腿麻木、酸痛等異常感覺,影響治療效果。而中醫將腰椎間盤突出癥分為寒濕型、濕熱型、血瘀型等證型,其中寒濕型發病率較高,將其歸為“腰痛”“痹證”等范疇中,常采用推拿療法治療,但臨床效果并不明顯[2]。改良火龍灸屬于一種新型療法,逐漸被中醫用于治療多種疾病。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改良火龍灸治療寒濕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療效,以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具示如下。
1.1 一般資料經贛州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2019年6月—2019年10月于贛州市中醫院就診的寒濕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43例)與對照組(43例)。治療組中女20例,男23例;年齡43~64歲,平均(55.25±3.11)歲;患病時長8~23個月,平均(16.16±1.31)個月。對照組中女22例,男21例;年齡45~66歲,平均(55.93±3.43)歲;患病時長7~24個月,平均(16.75±1.09)個月。2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患病時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經CT、X線檢查及體征檢查確診者。②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辨證為寒濕型。主癥: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疼痛等;次癥:下肢畏寒怕冷、腰部疼痛等;舌脈:舌淡,舌苔發白且薄,脈沉遲。③有明顯疼痛感者。④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⑤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器質性病變者。②腎功能損傷、肝功能不全者。③因骨折、腫瘤、先天結構畸形等引起腰痛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采用推拿聯合治療,推拿方法:患者呈俯臥位,使腰部充分暴露,在皮膚表面涂抹活絡油,對患者患側腰部進行前后、左右搖擺4~6次,再使用掌推法對腰部兩側肌肉進行推拿,直至局部皮膚發熱;再以按法、揉法等對其脊柱兩側與腿部肌肉進行推拿,以患者可承受的力度為準,時間約為25 min;結束后,患者呈仰臥位,醫生環抱住患者患側下肢,進行被動直腿抬高訓練10次;結束后,患者取側臥位,患側在上,蜷曲患肢,肩頸與上側上肢向后,幫助患者做腰部斜板運動,以聽到咔聲為準;1次/d,7次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1個療程。
1.3.2 治療組采用推拿聯合改良火龍灸治療,推拿方法同對照組患者,改良火龍灸方法如下。患者呈俯臥位,充分暴露背部、腰骶部,將被火龍液(艾葉、透骨草、路路通、絲瓜絡、何首烏、紅花、海桐皮、細辛、肉桂、伸筋草、尋骨風等)泡好的紗布條沿著經絡放在患者背部督脈上,在其上方蓋一層濕毛巾,沿著紗布條方向將艾炷鋪以溫熱濕毛巾上,在其上方均勻噴灑酒精,并點燃,可形成一條“火龍”,燃燒15 s后,醫護人員取濕毛巾從側面將火撲滅,待熱度減退后,再噴灑酒精、點燃,反復操作10~15次。使用統一模具將艾絨一壓成形,根據患者耐熱程度制作厚度個體化艾炷,依據患者病情不同調整艾灸壯數,施灸過程中運用特色摩運助陽手法,以達到熱量持續、均勻、滲透,同時每3壯進行翻轉艾炷,以促進艾炷充分燃燒,以提供可持久熱量,1次/d,隔天治療1次,7次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1療程。
1.4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治療1個療程后,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顯效:腰部壓痛、下肢麻木、腱反射等癥狀完全消失,直腿抬高>70°,對日常生活與工作無影響;有效:臨床癥狀與體征基本消失,對日常生活與工作有影響;無效:臨床癥狀與體征未消失,甚至加重,無法工作,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疼痛程度:治療前與治療1個療程后,分別采用視覺模擬評估量表(VAS)[4]對2組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該量表總分為10分,0分表示無痛,1~3分表示輕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得分與疼痛程度成正比。

2.1 臨床療效相比對照組,治療組治療1個療程后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2.2 疼痛程度相比治療前,2組治療1個療程后VAS評分均低,且治療組改善幅度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分對比 (例,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骨科中常見的疾病,其發病原因可能為外傷或退行性病變引起機體腰椎間盤纖維損傷,髓核突出,導致患者馬尾神經根或神經受壓[5]。該疾病患者經椎間孔鏡術治療后,可有效解除髓核神經壓迫,恢復基本腰椎功能,但仍有部分患者術后存在腰腿酸痛等癥狀,影響生活質量。中醫學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為“痹證”“腰痛”范疇,認為其發病原因可能為患者身體氣血虧虛、風寒濕邪、勞損外傷,從而引起肝腎虧虛,導致局部氣血瘀積,臨床中主要以寒濕型為主,具有起病緩慢、病程長、易反復、難治愈等特點[6,7]。
推拿為中醫治療寒濕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手段,具有無創、安全等特點,患者具有較高的依從性,且現代研究指出,推拿治療寒濕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有效擴張毛細血管,增加血供,促進患者局部血液循環,并減輕炎癥反應,從而降低患者疼痛程度[8]。火龍灸為中醫學中艾灸治療范疇中,在艾灸時借助火力治療,有助于藥物滲透皮膚,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較高等優勢[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者VAS評分比對照組低,提示改良火龍灸治療寒濕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效果顯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癥狀與特征,減輕疼痛程度,提高臨床療效。分析其原因在于,火龍灸屬于一種大面積治療方式,且持續時間較長,有驅寒除濕、疏經通絡、活血化瘀等功效;本研究中對傳統火龍灸進行了改良,其主要區別在于,依據患者病情,使用模具將艾絨壓制成大小、厚度統一的艾炷,均勻灑上酒精,以達到熱量持續、均勻、滲透,同時每3壯進行翻轉艾炷,以促進艾炷充分燃燒,以提供可持久熱量;同時采用特定藥液,利用火性使藥效最大程度發揮,且可擴張局部血管,增加血液循環,可顯著起到溫經散寒、消除病痛、助陽化陰等作用,灸藥結合,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10]。
綜上所述,寒濕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改良火龍灸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在臨床中值得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