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基

金玉奇,男,漢族,1965年11月出生,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化學激光重點實驗室主任。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以及“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國家高技術裝備發展建設工程榮譽獎章”等榮譽,獲得授權專利80余項。
只有把個人的成長同集體進步、國家發展緊密結合,為祖國的事業傾盡所有,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
——金玉奇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把愛國之心化為報國之行,為建成創新型國家、建成世界科技強國頑強拼搏。本文主人公——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金玉奇便是一位有著火熱愛國心的杰出科學家。“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不能沒有祖國。我首先是共產黨員,然后才是科學家,雙重身份決定我要為祖國奉獻一生。”他的話語擲地有聲。
閃光
1988年,畢業于天津大學物理系應用物理專業的金玉奇進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開始從事高能化學激光研究。一開始,許多同事對金玉奇的“跨界”持懷疑態度。可沒過多久,大家便異口同聲地夸他是“發光的‘小金子”。
何出此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動力。為了夯實理論基礎,金玉奇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帶著興趣和問題,埋頭苦學科研工作所需的各種知識。例如,厚度達六七厘米的“大部頭”教材——《化工原理》,他僅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啃”完了,書上滿是標注,筆記上滿是問答,業務知識儲備量與日俱增。
“任何科研工作都是有基本原理可循的。凡斷定為必然的東西都是由一些純粹偶然性構成的,而凡被認為是偶然的東西則會有一種必然性隱藏在里面。所以,我必須對每個環節每個細節‘知其所以然,還要研究明白系統整體運行的機理,使日后的應用實踐更有效。”在金玉奇看來,“沒學過”“搞不懂”是科技工作者羞于啟齒的兩個詞。
不但自己學懂弄通,金玉奇還帶動和幫助身邊同事精益求精、干出名堂。單位有一位快到退休年齡的職工,長年負責科研設備閥門的管理和使用工作,自感工作單調乏味,整日無精打采。經過一番革新建議后,當時31歲的金玉奇竟成了50多歲老職工的“師傅”,從管路優化設計到氣體液體阻力分析,從觀察壓力曲線圖到形成技術改進報告,二人把小閥門當作大堡壘進行合力攻堅,很快便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創新成果,贏得單位上下掌聲一片。
30歲擔任課題組副組長,31歲擔任課題組組長,38歲擔任化學激光研究室主任,42歲擔任研究所所長助理……金玉奇的成長速度可謂驚人,而他將成績歸功于組織的培養、集體的呵護,尤其是老一輩科學家的幫扶與厚愛。金玉奇的孩子上幼兒園時,總有已退休的老科學家主動提出:“小金子,你負責好好干工作,我們負責接送照顧‘小小金子。”每每提起那段寶貴的歲月,金玉奇總是淚光閃閃,決心傳承和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優秀品質。
拼搏
早在20世紀60年代,化學激光便成為世界前沿科技,西方國家一直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沒有技術援助,也沒有參考資料,就連儀器設備也少得可憐,再加上絕大多數人對化學激光的基礎知識不了解,進行激光研發工作的難度可想而知。
解決之道只有創新。中國科學家們不等不靠,雖然“手無寸鐵”,但仍以頑強的意志和精神“偏向虎山行”,像苦行僧一樣,歷經千辛萬苦,不懈創新、不斷突破。金玉奇就是這個英雄群體中的一員。
向目標沖鋒,拼了!
面對艱巨的科研任務,為了盡快追趕并超越西方國家,金玉奇和同事們憋足一口氣、鉚足一股勁,從零開始、從頭做起,埋頭苦干、只爭朝夕。千家萬戶團圓時,他卻在狹小封閉的實驗室里,與數據、機器為伍,與星月為伴;花開葉落雪飄時,他卻在大漠深處的試驗外場,與驕陽、寒風同行,與困難較量。
一次,離進行聯合外場試驗還有不到7天時間,可金玉奇和同事們負責的技術項目卻“久攻不下”。大家疲勞至極,望著倒計時器,巨大的心理壓力就像泰山壓頂一般讓人喘不過氣來。“向上級請求延期,還是推倒重來?”金玉奇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但項目必須攻下來,數據必須精準無誤。”
第六天,第五天,第四天……終于,在離試驗還有一天時,金玉奇帶領的團隊實現了關鍵技術的突破,還帶動其他相關技術研究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我們成功了!我們勝利了!”金玉奇和大家一起歡呼雀躍、相互擊掌、忘情擁抱,任激動的淚水盡情流淌。
“搞科研不能有一丁點兒的疏忽或僥幸心理,類似‘大概、差不多、也許這樣的詞都是不允許出現的,必須保證100%。”30多年來,金玉奇牢牢把握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帶領團隊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在高能化學激光光束質量改進、高效小型化、工程放大、集成創新等方面實現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為我國高能化學激光的科研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9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上公開發表論文13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4部,獲得授權專利80余項……
堅守
物換星移幾度秋。隨著化學激光研究事業的不斷發展,科研人員隊伍不斷壯大,組織體系不斷完善,試驗場地規模不斷擴大,先進儀器設備的數量也達到了近百臺(套)。不畏難、不自滿、不歇腳,走上領導崗位的金玉奇始終酷愛科研工作、奮戰在研發一線,在踐行科學家精神的同時,傾力培養一茬又一茬的青年科技人才,引導他們把科技報國、創新為民的光榮傳統融進骨子里,把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崇高精神注入血液中。
“每一名科技工作者都要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努力成為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科學家。”作為研究所黨委書記,金玉奇率先垂范,堅持帶著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深入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和黨的歷史,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主動宣講科技報國的故事,與大家暢談創新為民的情懷,引導全所職工大力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將“知史力行”與科技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緊密結合起來;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帶領全所職工面向國家重大戰略和需求,在化學激光研究領域深耕細作,聚焦“往高處走、往實用化走、往多樣化走”的時代任務,在獻身科技強國事業中協力攻關、矢志奉獻。
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金玉奇的話語中出現頻次最多的詞就是“祖國”,“面對祖國需要,我永遠是一個兵,愿為祖國奉獻一生”。他的話語堅定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