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波

翁兆偉,男,漢族,1978年3月出生,199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遼陽縣首山鎮東王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先后獲得“遼陽市優秀黨務工作者”“遼陽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讓村民富起來、環境美起來,是我的責任與義務,我將帶領全體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鄉村振興再創輝煌。
——翁兆偉
仲夏時節,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照進村落,這里的人們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這是遼陽縣首山鎮一個普通的小村莊,村口的路牌上寫著“東王莊村”幾個大字。走進村子,但見草木葳蕤、綠意盎然,鮮花盛開、芬芳馥郁,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到處充滿著恬靜祥和幸福的味道。
東王莊村有今天的模樣,村民們都說:“我們選對了村里的當家人——村黨支部書記翁兆偉。”
用真心建設美麗鄉村
東王莊村位于遼陽縣以南3公里處,全村2326口人,耕地面積僅有950畝。村里人多地少,村民發家致富的愿望久久未能實現。
2007年4月,換屆選舉攪動東王莊村。村民們的心里不約而同地看好一個人:幼年時搬到本村的翁兆偉。時年29歲的翁兆偉,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在村民眼里,既能干,又是熱心腸。選舉村委會主任,村民們給他投了高票。
沒有任何猶豫,翁兆偉背起行囊,回到了東王莊村。“不為別的,就是想讓村民不再過從前的苦日子、窮日子!”翁兆偉樸實的話語充滿力量。
村子要發展,基礎設施是關鍵。走馬上任后,翁兆偉為村里做的頭一件事,就是整治村容村貌。毫不夸張地說,翁兆偉上任前,村里的環境可以用“垃圾遍地、污水橫流”來形容。村民陳國懷回憶說:“咱們村那時就是一個垃圾村,每到夏天,臭氣熏天。”翁兆偉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大家一致同意清理垃圾堆。3個月時間,翁兆偉帶領村民清運垃圾、倒運土方2萬余立方米,一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唯美荷花公園躍然眼前。
村“兩委”班子以此為契機,開始徹底改變全村面貌,栽植景觀樹1萬余株,建垃圾中轉站5個、2000平方米文化廣場1處。同時,又加裝監控設施,強化對街巷的重點巡查,形成長效化管理機制,杜絕污染環境現象死灰復燃,徹底實現了從昔日的垃圾堆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天然氧吧的美麗蛻變。
村民的生活環境改善了,但翁兆偉整治村容村貌的腳步并沒有停歇。他積極爭取資金,2017年,修建了柏油路;2019年,把旱廁改為水沖廁;2020年,改造自來水管道,讓村民吃上了放心水……
“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都變成了現實:寬闊的柏油路,明亮的路燈,美麗的荷花公園,衛生安全的自來水……”說起現在的好生活,村民陳國懷深有感觸,“多虧了黨的好政策和翁書記,我們村已經是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示范村。”
用實干帶領村民致富
村里環境變美了,如何讓全村百姓富起來、讓集體經濟強起來,成為翁兆偉最費心思的事。
“致富根本靠產業,有產業才有脫貧的資本。”產業不能雷同,發展要有長足動力,翁兆偉挖空了心思找各種項目進行對比。
“東王莊村地理位置優越,離鞍山、遼陽等地都近,土質適合種植花卉。”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翁兆偉得出這一結論。
然而,嚴峻的現實擺在面前:沒資金,沒技術。于是,翁兆偉四處“化緣”籌措資金,想方設法請專家傳授花卉種植方面的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翁兆偉引進了遼陽九源花卉有限公司落戶村里,發展起花卉種植產業。
為了進一步拉動東王莊村現代農業和特色旅游業發展,村里積極拓展農業電商、花卉展覽、觀光休閑、采摘體驗等現代農業新業態、新模式,著力打造集生產、體驗、觀光、康養、采摘、研學為一體的特色農業休閑旅游基地。
村里經濟搞好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以前辛苦一年,全家的收入也只有幾千元;現在可好了,在花卉基地打工,每年能掙2萬多元,這生活變化太大了。守著家門口就能掙錢,以前想都不敢想。”說起現在的生活,村民夏亞坤非常開心。
要說生活變化最大的,就數村民高明了。高明的母親是殘疾人,沒有勞動能力。高明初中畢業后,四處打工也沒賺到什么錢,日子過得緊巴巴的。2009年,高明回到家鄉想搞養殖業。他的做法遭到父親極力反對:“搞養殖業風險大,一場病來了,就啥都沒有了,我們賠不起呀!”翁兆偉得知這一情況后,到高明家里反復做他父親的思想工作:“大叔,高明的這個想法非常好,有什么困難,村里幫你們想辦法。”就這樣,在翁兆偉的幫助下,高明的養殖場成立了。由最初的30多平方米豬舍、二三十頭豬、年收入七八萬元到現在的1300多平方米豬舍、300多頭豬、年收入近百萬元,高明感激地說:“如果沒有翁書記,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
大部分村民的口袋鼓了,翁兆偉卻還是高興不起來。原來,他心里還一直惦記著村里的13戶貧困戶,琢磨著如何讓他們脫貧,過上好日子。翁兆偉提出:成立產業扶貧養殖基地,購買30頭肥仔豬、2頭母豬,并聘請有飼養經驗的老黨員,統一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飼養生豬。2020年年底,30頭公豬全部出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分紅1000元。“是黨的好政策和翁書記的幫助讓我的生活好起來。”建檔立卡貧困戶楊振洲激動地說。
用真情贏得群眾擁護
“幫扶群眾最怕走過場、做表面文章。”上任伊始,翁兆偉就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一定要把村民當“親戚”,真心實意為百姓做實事。現在,“有難事就找翁書記”已經成為全村人的共識。
村民楊海強從小患腦癱,父母身體也不好,還有個念書的弟弟叫楊海樂。翁兆偉經常給他們家送去米、面、油及生活用品,陪他們聊天。楊海樂見家里生活困難,便想輟學外出打工補貼家用,翁兆偉知道后堅決反對:“小樂,翁叔供你讀書,家里的事也不用你擔心,有困難就來找我。”如今已經大學畢業的楊海樂逢人便說:“如果不是翁叔的幫助,我現在恐怕還在工地打工呢,我們一家人都非常感激他。”
類似這樣的暖心事不勝枚舉。“翁書記把村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現在俺們村的老少爺們兒都很有信心,干勁十足!”百姓的這些話是對翁兆偉最好的褒獎,也成了他前行的動力。
“我要將花木種植產業做大做強,還要新建一個4000平方米的高標準冷鮮庫用于出租……”談到未來,翁兆偉信心滿滿。
采訪結束時,已經夕陽西下,金色的余暉灑在東王莊村一個個整潔的農家院里。樹木、池塘、房屋和村民的笑臉,勾畫出一幅安寧祥和的美麗鄉村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