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利利
(甘肅省莊浪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莊浪744699)
馬鈴薯是莊浪縣主要農作物之一,栽培面積逐年增加。近年來,莊浪縣在主推莊薯3號、莊薯4號等自主品牌的同時,引進和示范推廣了隴薯7號馬鈴薯新品種。為了科學密植,指導生產,在莊浪縣進行了馬鈴薯隴薯7號不同栽培密度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隴薯7號種薯,由莊浪縣隴源薯業有限責任公司提供;黑色地膜(0.01 mm×120 cm),由天水市天寶塑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尿素(含N46%),由中國石化蘭州化學工業公司生產;馬鈴薯專用肥(N-P2O5-K2O=15-15-15),由江西開門子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采用隨機區組法設計,3次重復,5個密度處理,處理1:52 500株/hm2;處理2:60 000株/hm2;處理3:67 500株/hm2;處理4:75 000株/hm2;處理5:82 500株/hm2。小區面積12 m(24 m×3 m)。采用全膜壟作穴播模式種植,每小區播種4壟8行,行長3m。
試驗設在莊浪縣通化鎮通邊村實施,試驗地為川旱地,地塊平整,肥力中等一致,前茬作物為玉米。結合整地播前施優質土肥45 000 kg/hm2、尿素300 kg/hm2(底施225 kg/hm2,追施75 kg/hm2)、馬鈴薯專用肥750 kg/hm2。收獲前各小區隨機抽取20株考種,按小區收獲計實產。其他管理同于當地大田。
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栽培密度對馬鈴薯隴薯7號出苗期、現蕾期、開花期、成熟期、收獲期沒有影響,各處理均為4月30日播種,5月28日出苗,7月9日現蕾,7月16日開花,9月21日成熟,10月16日收獲,生育期均為116 d。

表1 不同處理對隴薯7號生育期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處理對馬鈴薯隴薯7號出苗率沒有影響;對主莖數、株高、莖粗、單株塊莖數、單株產量、單薯重量等經濟性狀均有一定影響。主莖數最多的是處理4,為2個;其次是處理5,為1.3個;處理1為1.25個;處理2為1.2個;處理3最少,為1個。株高最高的是處理1,為72 cm;其次是處里2,為68 cm;處理3和處理4一致,均為63 cm;最矮的是處理5,為61 cm。莖粗最粗的是處理1,為1.2 cm;其次是處理2和處理4,均為1 cm;處理3為0.9 cm;最細的是處理5,為0.8 cm。單株塊莖數最多的是處理2,為7.6粒;其次是處理1,為6粒;處理3為5.25粒;處理4為4.3粒;最少的是處理5,為3.6粒。單株產量最高的是處理1,為0.733 kg/株,位居第一;其次是處理2,為0.724 kg/株,位居第二;處理3為0.521 kg/株,位居第三;處理4為0.410 kg/株,位居第四;處理5為0.237 kg/株,位居第五。平均單薯重最重的是處理1,為0.122 2 kg/粒;其次是處理3,為0.099 3 kg/粒;處理2和處理4一致,同為0.095 3 kg/粒;處理5最輕,為0.065 8 kg/粒。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處理對大中薯率也有影響,隨著密度的增大,大中薯率呈下降趨勢。

表2 不同處理對隴薯7號馬鈴薯經濟性狀的影響

表3 不同處理對隴薯7號馬鈴薯大中薯率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不同處理對馬鈴薯隴薯7號產量有一定影響,折合產量最高的是處理2,為36 924 kg/hm2,位居第一;其次是處理1,為32 687.82 kg/hm2,位居第二;處理3為29 906.715 kg/hm2,位居第三;處理4為26 118.375 kg/hm2,位居第四;最低的是處理5,為16 619.625 kg/hm2,位居第五。經方差分析,F=410.186>F0.01=7.006>F0.05=3.838,處理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進一步用最小顯著極差法(LSR-SSR)進行多重比較,處理1與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之間達到最顯著差異;處理2與處理3、處理4、處理5之間達到極顯著差異;處理3與處理4、處理5之間達到極顯著差異;處理4與處理5之間達到極顯著差異。

表4 不同處理對小區產量和折合產量的影響
以栽培密度為自變量(x)、產量(y)為因變量,通過回歸分析,得出栽培密度與產量回歸方程:y=-2 587.3 x2+18 319 x,R2=0.648 4。由回歸方程曲線圖可以看出(見圖1),當密度為60 000株/hm2時,產量最高,為36 924 kg/hm2。

圖1 回歸方程曲線
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對馬鈴薯隴薯7號生育期沒有影響,對大中薯率等經濟性狀和產量均有影響,隨著密度的增大,大中薯率呈下降趨勢,產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趨勢;當密度60 000株/hm2時,產量最高,為36 924 kg/hm2,高于或低于60 000株/hm2時,產量下降,生產中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