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威,張 強,2,3,4,李 莎
(1.商丘工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2.貴州大學 材料與冶金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3.貴州省冶金工程與過程節能重點試驗室,貴州 貴陽 550025;4.共伴生有色金屬資源加壓濕法冶金技術國家重點試驗室,云南 昆明 650503)
黃鐵礦燒渣又稱硫酸燒渣,是以黃鐵礦為原料生產硫酸時所產生的廢渣[1]。黃鐵礦燒渣中鐵質量分數一般在30%~60%之間,此外,還有少量Si、S等雜質,主要是鐵氧化物、SiO2及含硫物質。通過脫硅可以提高鐵質量分數并大幅簡化煉鐵流程、降低成本。試驗根據堿溶脫硅機制[2-4],對某企業黃鐵礦燒渣進行處理,以提高燒渣中鐵質量分數。
提高黃鐵礦燒渣中鐵質量分數,常用選礦工藝,包括物理及化學選礦。對燒渣進行磁化焙燒及磁選,有較好富集鐵及脫硫效果,但焙燒溫度高(700~1 000 ℃),能耗較大[5-8]。采用磨礦—磁選—重選聯合工藝也可對含硫量較低的燒渣進行處理,獲得高質量鐵精粉[9]。對燒渣進行單一重選處理[10],或采用濕法-浮選聯合工藝[11]及化學選礦法[12-13]處理,鐵質量分數均可富集到56%以上。采用脫磁/交變磁場分選—氨/醋酸氨溶液化學浸泡法處理黃鐵礦燒渣,可獲得鐵精粉[14]。采用磁化焙燒—磁選—球團法進行工業化處理,燒渣中鐵質量分數可提高到67%[15-16]。采用酸浸—堿溶工藝處理,也可獲得了較好效果[17]。但上述這些工藝或能耗大、生產成本高,或流程長、工藝復雜。黃鐵礦燒渣中的主要雜質為SiO2,根據氧化鋁生產中的堿溶脫硅原理[18-20],在常壓低溫下對燒渣進行堿溶脫硅處理可實現鐵的富集,但此法未見有文獻報道。
黃鐵礦燒渣:取自某煉鐵企業,粒度-200目占80%以上,烘干,化學成分見表1,XRD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各物相半定量分析結果見表2。燒渣的主要物相為赤鐵礦,質量分數為57%;含硅礦物主要是石英相,質量分數為11%;還有7%含硫石膏及成分較復雜的CaFeO6Si2物相。含硅物相為石英,理論上可通過堿溶脫除,相對提高鐵質量分數。

表2 黃鐵礦燒渣的物相組成 %

圖1 黃鐵礦燒渣的XRD圖譜

表1 黃鐵礦燒渣的化學成分 %
試驗配制堿液所用NaOH,分析純。
AR1140/C分析天平,DF-101型恒溫磁力攪拌油浴鍋,SHB-III型循環水式真空泵,202-ABS型恒溫鼓風干燥箱,MXQ1100型馬弗爐,X’Pert PRO MPD型X射線衍射儀,752型可見分光光度計等。
黃鐵礦燒渣中的含硅礦物主要為石英(SiO2)。石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與強堿發生反應生成硅酸鹽進入溶液,而燒渣中的含鐵礦物不與堿反應,從而可以實現脫硅及提高鐵質量分數。石英與堿的化學反應為:

(1)
取一定體積堿液倒入帶塞錐形瓶中,放入磁性轉子,蓋緊后放到油浴鍋中加熱并開啟攪拌;待溶液加熱至預定溫度后,加入一定質量黃鐵礦燒渣,蓋緊,保溫計時;一定時間后,取出錐形瓶趁熱抽濾,用熱水反復洗滌濾餅,濾液稀釋定容;濾餅用恒溫鼓風干燥箱于95 ℃下干燥12 h,然后稱重、研磨,分析其化學成分。
堿液及脫硅堿液中苛性堿質量濃度采用《聯合法生產氧化鋁(控制分析)》中“苛性堿測定方法”進行測定,燒渣、脫硅渣及脫硅堿液中Al2O3采用EDTA配合滴定法[21]測定,SiO2采用硅鉬藍分光光度法[22]測定,∑Fe采用鄰菲羅啉分光光度法[23]測定。脫硅率根據脫硅渣與燒渣中硅質量分數計算。
試驗條件:苛性堿質量濃度100 g/L,溶出時間60 min,液固體積質量比8/1。溶出溫度對燒渣脫硅的影響試驗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溶出溫度對燒渣脫硅的影響
由圖2看出:隨溫度升高,鐵質量分數及脫硅率均先升高后下降,且二者呈正相關關系;溫度升至95 ℃,脫硅率提高到55.97%,脫硅渣中鐵質量分數達63.42%;繼續升溫,脫硅率及鐵質量分數均變化不大。脫硅反應為液固相之間的反應,升溫有利于傳質,使反應速度加快,脫硅率及鐵質量分數提高[24-25];溫度升至95 ℃,反應基本達到上限,繼續升溫,脫硅率及鐵質量分數提高幅度均不大;溫度再升高,脫硅率及鐵質量分數反而下降,這可能是溶液達到沸點而蒸發,使體系黏度增大,不利于傳質進行所致。綜合考慮,確定溶出溫度以95 ℃為宜。
試驗條件:溶出溫度95 ℃,溶出時間60 min,液固體積質量比8/1。苛性堿質量濃度對燒渣脫硅的影響試驗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苛性堿質量濃度對燒渣脫硅的影響
由圖3看出:隨苛性堿質量濃度升高,脫硅率提高,鐵質量分數提高;苛堿質量濃度升高到100 g/L, 脫硅渣中鐵質量分數達63.48%,脫硅率提高到55.87%。隨苛性堿質量濃度升高,體系中OH-濃度增大,有利于SiO2反應生成硅酸鈉,從而提高脫硅率;苛堿質量濃度繼續升高,脫硅率和鐵質量分數增幅較小。綜合考慮,確定苛性堿質量濃度以100 g/L為宜。
試驗條件:溶出溫度95 ℃,苛性堿質量濃度100 g/L,時間60 min。液固體積質量比對燒渣脫硅的影響試驗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液固體積質量比對燒渣脫硅的影響
由圖4看出:隨液固體積質量比增大,燒渣脫硅率提高,脫硅渣鐵質量分數提高;液固體積質量比增大至12/1,脫硅率提高到56.57%,脫硅渣中鐵質量分數達63.90%。隨液固體積質量比增大,體系黏度降低,OH-相對增多,有利于SiO2反應生成Na2SiO3進入溶液;液固體積質量比繼續增大,脫硅率增幅不明顯,脫硅渣中鐵質量分數變化不大。綜合考慮,確定液固體積質量比以10/1為宜。
試驗條件:溶出溫度95 ℃,苛堿質量濃度100 g/L,液固體積質量比10/1。溶出時間對燒渣脫硅的影響試驗結果如圖5所示。可以看出:隨溶出時間延長,燒渣脫硅率大幅提高,脫硅渣中鐵質量分數提高;反應60 min時,燒渣脫硅率達56.46%,脫硅渣鐵質量分數提高至63.86%;繼續反應,燒渣脫硅率及脫硅渣中鐵質量分數均提高幅度不大;反應80 min后,脫硅率和鐵質量分數有所下降,推斷其原因為已生成的Na2SiO3會與溶液中反應生成的NaAl(OH)4反應生成鈉硅渣,又重新進入固相[26]。Na2SiO3與NaAl(OH)4反應生成鈉硅渣的機制十分復雜,在此給出可能的一種形式,見反應式(2)。

圖5 溶出時間對燒渣脫硅的影響

(2)
采用堿溶法脫除黃鐵礦燒渣中的硅以提高鐵質量分數是可行的,工藝可行性較好,工藝流程簡單、操作方便、能耗低。適宜條件下,燒渣中脫硅率可達56.46%,鐵相對富集到63.86%,富集效果較好。此法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