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朗年

這兩天,一位50多歲的姐姐,趁著她居住的城市暫無綠碼變黃的風險,出門開啟了她期待已久的北方草原之旅。
看她一路發的朋友圈,能想象她的興奮激動。“夢想照進現實”“一路向北”“天地有大美之呼倫貝爾”“滿眼都是綠色,滿鼻都是青草味”……今天的最新內容是她穿一身騎行裝在大草原上策馬揚鞭,戴著騎馬帽子,帥得一塌糊涂。
真替她高興啊。
在網上看到一位我喜歡的博主說,他有個朋友,“終于準備拍他的十年之后的第二部電影了,原因是出不去玩兒”。然后博主說:“我們都得想想出不去玩兒這些年(也許還很長)得干嘛。 ”
這還真是個問題。
從短計議,出不去玩兒,可以搜索周邊游,逛家附近的公園,游城市周邊的城鎮,或者擴大范圍至省內游、國內游。
有一位深圳的朋友,去年春節期間還在哀嘆她早就訂好的南非游泡湯了,一轉眼就見她活蹦亂跳地出現在不同地方,在虎門逛夜市,在惠州鄉下摘梅子,在湖南烤糍粑,甚至在帕米爾高原吃手抓飯。
從長計議,可做的事情就更多。
朋友圈里有一位不太熟的圈友,住在西南某市,從去年開始自己創業,平日里發的都是在山區的圖文。她和丈夫一起到山區尋找和與農戶合作栽種特色農產品,再把它們從山里運到城市售賣,一年過去,生意已經做得有模有樣。
一位同樣是50多歲的姐姐,為了寫一本與某種地方手工藝品有關的兒童小說,這兩年一刻不停地在學習手工藝知識。
還有一位姐姐,前些年身體不太好,這兩年一直在盡力保健康。她說:“我活得可仔細了,像個產婦一樣地照顧自己。老破車就不能任性,不過勞,不吃多,要運動?!?/p>
還有一位朋友,這兩年一直給人感覺是蟄伏不出,除了上下班極少露面,不跟朋友們約飯,據說她自己的生活也是極簡,網上網下都很少購物。問她這是干嗎,她說:“我在努力存錢加鍛煉身體,等疫情徹底結束,世界哪里都可以去了,我第一時間就要背起包包出去玩兒?!?/p>
各有各的追求和期待。
都沒有閑著。
出不去的時候,該做點什么?2020年的大年三十那天,當我結束了一場旅行,在凌晨四點回到深圳機場,過海關的時候看到柜位和通道空空蕩蕩,海關工作人員全副戒備,機場內到處彌漫著消毒水的氣味,心里就隱隱知道,“出不去”的日子,大概會持續一段時間了。
出不去,做什么?
不管做什么,心里有準備,人就不會亂。該學畫就學畫,該寫詩就寫詩,該生娃就生娃,該做手術就抽空子去做個手術。據我所知,去年疫情期間那些關在家里鉆研菜譜的人,有不少真的已經讓家人過上“天天過年”的好日子了。
最近補課看了一部2009年的電影,田中裕子主演的《何時是讀書天》。那是一個“淡然下面是悲愴”的故事,50歲的小城送牛奶女工一生單身,好不容易與她愛的人有一霎交會,很快又再度只身孤影。在工作之余,她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她的臥室里,滿滿當當幾面墻,全是書。
“何時是讀書天?”
“沒有你的時候。”
放在當下,對于我們,也可以是一樣的:
何時是讀書天?
出不去的時候。
無論是讀書、做飯、存錢還是別的什么,借著命運的潮水,游向一個意料之外的方向,去體驗一段計劃外的人生,也是未來可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