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至少1400個反電信詐騙的人工審核電話,從美團石家莊運營中心的21樓,打向全國各地。和普通的客服人員不同,美團金服(美團金融服務平臺)的反欺詐中心人工勸阻小組成員的服務重點不是講究分寸、保持溫柔,而是要像偵探一樣,找出貸款的可疑漏洞,他們需要保持清醒,甚至聽上去強勢而堅定。
有人在一天內挽回了21個受騙人,有人怎么勸對方卻都不被信任、被掛電話氣得發抖,還有人勸慰了無力承擔網貸壓力說想要自殺的女大學生——這份工作承擔著喚醒者的角色,把人們從懸崖邊上拉回來。
一年“喚醒”2萬多位
等待電話接聽的嘟嘟聲響了快十秒鐘,終于接通,一個年輕女孩膽怯而遲疑的聲音從那邊傳來。王卿也正式開啟一天的忙碌工作。王卿是美團反欺詐中心人工勸阻小組工作人員,因為前端的系統識別到這筆上萬元的貸款有異常點,她正在打給貸款人進行核實。
“您好,是xx女士嗎?你剛才在我們平臺上借錢了,是自己借的,還是別人引導著您借的?”自我介紹之后,王卿條分縷析地詢問對方。
女孩一開始不承認有人引導借款,直到聊了快二十分鐘,才支支吾吾地說,認識幾個月的男友生病了,她貸款是為了打錢給他治病。女孩在網上認識男友,她覺得他就是命中注定的靈魂伴侶。此前,女孩給這位所謂的男友轉過多次錢,每次都上千。這次對方說自己生病,缺錢救命。女孩心疼他,不得不上各個平臺貸款給他。女孩還加了男友的主治醫生微信,因此對一切深信不疑。
從不斷打錢和醫生的細節里,王卿判斷,這是典型的殺豬盤。王卿耐心勸女孩,不要再給對方錢、立刻報警,同時攔下這筆貸款。
據美團公司提供的數據,僅過去一年,這支反電信詐騙人工勸阻團隊已成功勸阻了20141名潛在被騙者,為消費者挽回直接損失超過3億元。
在王卿不遠處,是正在熱火朝天打著電話的同事溫昊。溫昊形容這份工作像偵探一樣,通過聽對方的講話,在蛛絲馬跡中尋找“異常點”。
“正常借款跟不正常借款的人說話語氣,是不一樣的,被騙的人說話沒邏輯。”溫昊說。溫昊還發現一些規律。比如,人臉識別照片里,如果借款人戴耳機,那多半是有人在引導;再比如,電話所在地是東北,那頭卻是廣東腔——被呼叫轉移了,她會多問對方細節問題,看是否經得起問。
確認異常點之后,進入喚醒環節。反電信詐騙人工勸阻人員需要采取一些技巧,讓被騙的用戶承認自己被騙。王卿、溫昊她們會先把最常見的詐騙類型都介紹一遍。一些被騙者一點就醒,但是更多的人,仍然不知道、或者是不相信自己是被騙了——這時候,王卿會繼續追問。
“畢竟是謊話,多問,總會有破綻。”王卿說。
騙與被騙
美團反欺詐中心人工勸阻小組工作人員李璠最多一天內勸返過21個受害人。騙子編造的劇本百轉千回,兜兜轉轉對被騙者洗腦。李璠遇到過的最常見的是網購退款,冒充公檢法也是常見的套路,還有騙子進行“連環套”。有一位先生網購被騙了,沒去當地派出所報警,而是把自己的情況說明放到網上求助,有“網警”發消息給他,引導他去各個平臺上借款,第二次被騙。
“咱們沒有被詐騙,真的就很難想象別人為什么就上當了。”王卿說,她很難去責怪被騙的人。
她在團隊里待了一年多時間,發現被騙的人有不同的心理弱點,騙子趁機鉆了進去。而被騙者可能來自各行各業、各個年齡階段。剛畢業打拼奮斗沒幾年的,可能會接到注銷校園貸款、手機號、信用卡之類的電信詐騙電話。年紀大一點的,容易被投資理財所騙。還有人因為信任朋友和親人而牽連被騙。
美團反欺詐中心人工勸阻小組一共有14個成員,年齡最大的91年出生,年紀最小的大四在讀,共同點是都有反對詐騙的絕對正義感。
“那邊都已經洗腦兩三個小時了,我們就這幾分鐘或幾十分鐘,必須快速進入狀態讓客戶相信被騙了,否則,很難對抗強大的洗腦能力。”溫昊說。
“心里只有一個想法,就是一定要讓用戶認識到自己被詐騙了。” 王卿以此來對抗騙子和騙術。(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反詐勸阻員均為化名)(摘自《鳳凰周刊》 南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