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通過地鐵閘機時,打開手機APP,輕輕一刷順利進站;傍晚在商場購物付款時,只需刷卡、刷碼或刷臉……便捷的支付體驗,離不開機構后臺對交易數據的處理。
一邁入上海的中國銀聯信息總中心的總控大廳,記者就被前方大屏幕上跳動的數字所吸引。“信息總中心是銀聯的‘大腦,每天為金融機構、合作方提供從運營服務、業務支持到入網測試、應用支持等各類服務,保障用戶交易的實時暢通。這塊大屏幕上呈現出的數據能反映出當前銀聯網絡交易的相關情況。”中國銀聯信息總中心數據分析師陳旭欣說。
數字在跳動!就在陳旭欣說話的工夫,大屏幕上的交易總金額、交易總筆數和每秒交易筆數三項數據就刷新了好多次。“每時每刻都在變。前兩項數據是截至咱們交流的這個時點,當日銀聯網絡交易的總金額和總筆數。”
個人交易數據在這里匯聚,搭起一座“瞭望塔”,幫助我們觀察消費趨勢,捕捉消費亮點。“分析今年以來銀聯網絡交易的數據,尤其是消費的相關數據,我們總結出兩個關鍵詞:增長和優化。”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涂曉軍說。
一季度,銀聯網絡交易金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0%,長三角地區同比增幅超過40%;3月份和清明節假期前一周,航空售票的消費筆數同比增幅分別為70%和90%;“五一”假期期間,銀聯網絡交易金額達到1.9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5%。
“通過銀聯相關數據可以發現,近期一些銷售智能產品的商戶交易金額較快增長,部分無人超市的銷售額也有所增加,這些變化都說明我國消費出現了年輕化、品牌化、智能化的趨勢,新型消費發展不斷加快。”涂曉軍說。 ? (摘自《人民日報》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