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萌
我手捧紅色的剪報本,端詳著皮革封面那細膩光滑的紋理,細嗅內頁那撲面而來的墨香……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和藹而又嚴肅的老奶奶,耳畔又響起了沙沙的剪紙聲和那一句句諄諄教誨。
她的小院子總是收拾得井井有條,院子進門的右手邊有一小片青綠的菜畦,那抹明亮的綠色一直讓我記憶猶新。尤其是那一塊塊被剪裁得方方正正的報紙條,還有一摞摞被碼得整整齊齊的紅色剪報本,都讓我稀罕不已。
當時我并不知道這種愛好叫作剪報,只覺得這位老奶奶和別人不太一樣。我只知道,她家門把上時常會別著一卷厚厚的報紙,她時常戴著老花鏡坐在梨木大搖椅上大聲地念報,隱約可以聽到什么“社會”“國家”的字眼。若是她神情愉悅,靠著搖椅搖啊搖,那就可以斷定今天的報紙上有什么好消息;若是碰巧看見她踩著一方小矮凳,把剪下來的報紙貼在窗戶上或墻壁上,那這則新聞一定是重大事件。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你都能看到她眉眼含笑地看著這方塊紙上的一個個方塊印刷字。
后來我漸漸地和老奶奶熟絡了,便總愛往她的院子里跑。
每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她總會坐在院子里的小木桌邊,戴著那個時候流行的老式金邊眼鏡,手里拿著一把剪刀,把做了記號的報紙段落小心翼翼地裁剪下來,再在那些款式差不多的紅色剪報本上輕輕涂上一層膠水,接著又小心翼翼地把剪好的報紙條粘在紙頁上,用那雙皸裂粗糙的手輕輕撫平。我總會坐在木桌的另一邊,聽著紙頁摩擦的沙沙聲,認真地看老奶奶重復著這近乎神圣而莊嚴的事。目光里有不遠處綠色的菜畦,還有鏡片之下那嚴肅又慈祥的眉眼。我為之動容,不自覺就想到了街上抱著新生兒的母親——同樣眼睛里流淌著言語無以描述的癡癡深情。
“奶奶,你為什么要剪這些報紙啊?”有一次,我實在按捺不住好奇心。奶奶手上動作一頓,最后把手里的報紙放了下來,微笑著對我說:“這是我的一個愛好啊!奶奶雖然住在這小縣城,但奶奶的心還是牽掛著國家呢!娃呀,奶奶給你看看這些報紙吧!”奶奶緩緩站起身來,牽著我的手,帶我去她的里屋。
屋內靠墻支著一張大方桌,桌上擺放著一塊塊被剪裁得方方正正的報紙條,桌邊的玻璃門柜子里,陳列著一摞摞被碼得整整齊齊的紅色剪報本。
我第一次細細看起剪報的內容。
最顯眼的一處貼著“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于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在人民大會堂大禮堂舉行”“2017年7月30日上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式在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隆重舉行”“5月5日,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
“奶奶,這都是電視里的新聞吧?”“是呀!你可曉得,這些事對我們國家有多重大的意義啊!我們老一輩人能看到這些成就有多高興啊!你再看看這些……”老奶奶抽出幾本紅色剪報本,“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鄧小平提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構想”“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輕聲念出來。而身邊的老奶奶也抑制不住激動的神情,指著一個個小方塊,給我一一講起過去的那些故事……
在這小小的一方天地里,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巨人從迷霧重重的森林里走到了燦爛的陽光下;仿佛看到了東方夜色里,亮起了萬家燈火;又仿佛看到了蘇醒的巨龍正翱翔于天空……彼時的我,體會到了老師常說的愛國之心和民族自豪感,也明白了老奶奶剪報的意義。
那天傍晚,直到晚霞為剪報本的封面暈染上了一抹橙黃色,我才想起來回家。老奶奶拿出一本剪報本遞到我的手里,語重心長地說:“娃啊,這個送你!你要好好讀書,將來為國家爭光啊!”
我一直小心珍藏著這本剪報本。每次拿起,都感到手里傳來一股微微灼人的熱度。隨著時間的流逝,當我真正能感受到那一份深深的愛國情時,老奶奶卻搬走了。聽媽媽說,那位老奶奶是一名退休老師,她丈夫是一名退役軍人,早年去世了。他們的孩子最近轉業在省城工作,就把老奶奶接去同住了。
臺燈下,我合上剪報本,它紅色的紋理像極了奔涌的長江、黃河。它的分量是那么重,書頁間更是流淌著一股溫熱、耀眼的中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