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雪
又是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季節。遙遠的童年記憶,也隨著泛綠的草木冒了出來。
我的童年是在蘇南農村度過的。那是蘇州、無錫兩地的交界處,水網密布、田疇縱橫,零星的村莊散落其間。每到春天,尤其是清明前后,整個鄉野便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熱鬧非凡的景象。
那時候,天是藍的。蒼茫深邃的天空恰似一望無際的大海,輕輕蕩漾出童年生活那通透的湛藍。
那時候,地是亮的。綠油油的麥田、金黃的油菜花、紅紅的紫云英,還有鑲嵌于地壟邊的紫色蠶豆花兒,成片成片錯雜地鋪展著,鋪展成一個爛漫奇幻的夢境。
那時候,陽光是明媚的。蝴蝶在花叢中忘情地翩翩起舞,蜜蜂唱著歌兒辛勤采蜜,燕子馱著暖暖的春暉,忙忙碌碌地搭建著自己的家園,它們都成了天地間快樂的精靈。而白頭翁與紅嘴藍鵲們,更是在村村巷巷的房前屋后仰起脖子,你一聲我一曲地唱出動聽的歌兒,將鄉野春天的自在愜意演繹得淋漓盡致。
就在這樣澄明的天地間,就在這樣暖陽流照、和風吹送的時光里,我們這些孩子,每天都是開開心心地上學、放學,快快樂樂地刈草、游玩。比賽爬樹的本領,順便掏個鳥窩;溪邊打水仗,摸螺螄、捉水蛇;駕著小木船撈水草,網春蝦;在田埂上追逐打鬧,累了便四腳朝天滾在麥地里看天上的流云。這春日的鄉野,儼然就是我們的游樂園!
其實,我們都知道,一年四季中,也只有在這個季節里,我們這些孩子才能將自己的快樂盡情地揮灑,就像腳下瘋長的春草與身邊肆意綻放的野花一樣。而其他的時光,我們除了上學,也會分擔大人們艱辛的勞作。因為鄉野生活的美景,從來都是辛勤勞作換來的。
當秋收后的稻田翻曬過幾個日頭之后,大人們便開始整畦、挖溝、播撒麥種,或是栽種油菜秧苗。然后,就把拍麥田(拍打麥田里的土塊兒)、給油菜苗培土之類的活兒留給我們這些放寒假的孩子們了,而他們自己則去干更為繁重的體力活兒了。我們這些農家孩子自然也不含糊,為了趕在綿綿冬雨來臨之前把這些活兒干完,幾乎每天都冒著寒風埋頭于田間地頭兒,還要順便把大人吩咐的幾籃子蠶豆點種進縱橫的田埂旁。自然,紫云英是無須我們侍弄的,因為早在秋稻即將成熟的時候,就被大人們播撒進田里了。待到稻谷收割完畢,它們已稀稀疏疏地冒出圓圓綠綠的小腦袋,只等熬過寒冬,響過春雷,它們便會蓬蓬勃勃地生長開來了。如今,望著眼前這片紅黃綠相間的,宛若碩大地毯似的美景,我們也和大人們一樣,欣喜之余感到欣慰。
我們還知道,大凡鄉間的事物,不管多美麗,實用永遠是第一位的,更何況是莊稼呢?麥苗會抽穗成熟,變成初夏里農人們金燦燦的希望;油菜花更是會很快結籽,先于小麥上場,然后被壓榨成香噴噴的食用油,供農人們享用一整年;紫云英呢,先是家畜們的飼料,待到老熟之后,還會被翻進泥土,成為下一茬農作物的肥料。我們更知道,歲月流轉,春日里如此美麗的莊稼一旦成熟了、老去了,第二年還會再來。可我們這些孩子有朝一日長大了、老去了,卻再也不會回來了。因為我們每年都會目睹附近的村巷里,有一個個熟悉的與不熟悉的老人去世,然后被落葬在田野的高崗地里。從此,再也見不到他們了。
可是,讓我們這些當年的孩子沒有想到的是,那片儲存著我們溫馨記憶的鄉野,那個曾經給我們打下人生底色,足以讓我們回味與眷戀一生的故鄉,如今卻永遠地被淹沒在都市化進程的浪潮中了。
從此,我童年的那片春日鄉野再也無跡可尋了!我的故鄉永遠地凋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