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萬悅
江蘇省檔案館有一份館藏署名新四軍蘇中軍區司令員粟裕的《告“和平軍”將領書》,它發表于1944年,反映了蘇中抗日根據地在矛盾交織、斗爭錯綜復雜的環境下對日偽軍的斗爭策略。
“和平軍”是汪偽和平救國軍的簡稱,名稱上雖有“和平”二字,實則是汪精衛賣國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支柱,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政策的產物,也是國民黨蔣介石集團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政策的惡果,最終演變為蔣汪合流、聯合反共的先遣軍和急先鋒。“和平軍”以“和平、反共、建國”相標榜,正式組建于汪偽國民政府建立時,至1941年冬,汪偽和平救國軍已建成一支具有相當規模的漢奸傀儡軍隊,成為淪陷區實行法西斯主義的幫兇,充當了日軍“掃蕩”抗日根據地的生力軍,協助日軍進行“清鄉”,殘害抗日人民、掠奪戰略物資。至1944年底,“和平軍”共轄7個方面軍、4個綏靖公署、3個警衛師和海軍部隊,總兵力約60萬。

“和平救國軍”第一軍司令部軍病院
對于這一支規模龐大的偽軍,曾任蘇中行政公署主任兼蘇中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的管文蔚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蘇中根據地》一文中回憶道:“偽軍工作是從1942年下半年才開始注意的,在此之前幾乎全部偽軍都與我為敵。陳毅一再指示我們要重視偽軍工作,因為蘇中偽軍之多居華中各戰略區第一位,三萬五千人,敵人只有四千人,如果能夠在軍事上制服偽軍,在政治上控制偽軍,就等于粉碎了敵人的清剿、清鄉。”
1943年蘇中區黨委設立敵工委,加強敵偽工作,積極準備反攻,紅黑點運動就是這期間針對偽軍開展的政治工作。偽軍偽職人員從善記紅點,從惡記黑點,當黑點達到一定數量則給予鎮壓。紅黑點運動遂成為一種群眾性的政治運動。蘇中軍區對偽軍在軍事打擊分化瓦解的同時,還發起了政治攻勢,通過宣傳文字和圖畫宣傳品向偽軍宣傳我軍政策,教育偽軍悔過自新,參加到抗日斗爭中。

江蘇省檔案館館藏《告“和平軍”領書》
1943年下半年,汪偽“和平軍”的發展勢頭逐漸減弱,1944年進入了收縮、整頓階段,軍事上則實行聯蔣反共。1944年1月2日,日偽軍4000余人“掃蕩”蘇南句容東南部地區。在此同時,隨著國際形勢開始好轉,蘇中軍區也乘勢加大政治攻勢。通過發動偽軍親屬、親朋給其寫信教育、感化、瓦解他們的軍心。1月5日,偽軍三十四師參謀長兼一三五團團長施亞夫率1個營,在如皋縣反正參加新四軍。隨之,又有偽軍十九師吳日升率1個連,偽三十四師特務營200余人,總計千余人槍,反正參加新四軍。就在這個節點上,1944年1月16日,粟裕發表《告“和平軍”將領書》《告“和平軍”士兵書》,號召偽軍反戈一擊,洗心革面,共同抗戰。
粟裕發表的《告“和平軍”將領書》開篇首先以李長江為例,戳穿日寇陰謀,告誡“和平軍”將領們不要再做“改編”后升官發財的夢,而是已經到了危險的關頭。李長江是“和平軍”第一集團軍的總司令。1941年2月13日,國民黨軍蘇魯皖邊游擊縱隊副總指揮李長江率3萬余軍投汪改編為第一集團軍,李長江任總司令。1943年底,汪偽政權強迫李長江到南京當偽軍事參議院上將副議長,目的是改編其所轄部隊。就這樣,被日寇一步步分化,以致完全破產。
其次,從國際國內背景兩個方面分析了目前的形勢,剖析了偽政權建立“和平軍”的根本目的和三步曲。此時,太平洋戰場牽制了日本的大部分兵力導致其人力不足,因此要組織偽軍,根本目的是給日寇當替死鬼。陰謀的第一步是頒發“委任狀”,以莫須有的名號委任團長、總司令,組織軍隊人馬、收集槍支。第二步提出配合作戰和重新“改編”的問題。第三步即派出自己的親信深入內部,達到分化、監視和控制的目的。
接著,為偽軍將領分析了“改編”后啟用總司令項致莊的詭計。項致莊早期辦過軍官訓練營,偽軍中的很多人曾經是他的學生,后曾為國民黨CC分子,一邊奉承日寇,一邊與重慶國民黨保持聯系。1943年10月,偽南京國防會議決定派項致莊任總司令,取消偽第一集團軍,就是要利用他的這個特點,離間監視將領們的言論和行動,掩蓋“強化”和“改編”的陰謀。
最后呼吁“和平軍”將領們回到中華民族的懷抱。新四軍在敵后已經堅持六七個年頭,在一次次“掃蕩”“清鄉”“清剿”中依舊日益壯大、不斷勝利,屢次挫敗偽軍。號召“和平軍”將領們及時猛醒并行動起來不上鬼子當,不受蒙蔽,反對“強化”“改編”,不接受作戰命令。
在持續不斷的政治攻心下,日偽組織中出現動蕩。1944年7月,南通地區1鎮有7個偽區長辭職,偽鄉保政權與偽自衛團大部瓦解或投降,甚至起義。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偽中央警衛軍第三師在師長鐘劍魂的率領下,在江蘇六合、句容反正,投入新四軍羅炳輝部的懷抱,被集體改編為新四軍。之后,偽和平軍第二方面軍的孫良誠部第四軍軍長趙云祥又在鹽城反正,部下一萬余人接受新四軍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