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勝
(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河北 滄州 061001)
外科手術是治療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術前患者需要禁食、麻醉等,加上多數外科手術為有創性手術,導致患者術后存在著較大的切口感染風險[1]。闌尾切除術作為一種常見的外科手術,也是根治闌尾炎的主要手段。其分為開腹闌尾切除術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但術后患者均存在一定的切口感染風險。切口感染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還會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治療費用。外敷療法是中醫外科中最常見的治療方法,采用經皮給藥方法,不受胃腸道酶、消化液、pH值等因素的影響,毒副作用小,安全高效[2]。為了降低闌尾切除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單純使用抗生素已難以達到其治療效果。為了觀察中西醫結合療法在降低闌尾切除術后切口感染風險的療效,我院開展了該項研究,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94例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每組各47例,所有患者均確診為闌尾周圍膿腫患者。研究組患者。年齡19~66歲,平均年齡(20±8.1)歲;參照組患者,年齡20~59歲,平均年齡(21±9.3)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分組比較。納入標準:符合闌尾周圍膿腫患者的診斷標準,出現急性闌尾炎病程中持續發熱,發病后3~5 d出現包塊、壓痛等[3]。排除標準:對外敷中藥過敏者,合并心血管病、肝腎等嚴重疾病的患者。
參照組給予常規的西醫抗感染治療。給予0.9%的生理鹽水250 ml,加上阿莫西林舒巴坦鈉3 g進行靜脈滴注,每天2次,并給予奧硝唑100 ml,進行靜脈滴注,每天2次[4]。研究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實施中藥外敷治療。外敷藥物組成:雙柏散200 g、側柏葉和大黃各60 g、黃柏30 g、澤蘭30 g、薄荷30 g。將上述藥物磨成細末,并加入適量熱水和10 g蜜糖,將其調成糊狀,待藥物溫度適宜時,將其敷于患處,每天2次,每次敷貼時間保持在2 h為宜[5]。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均為15 d。

研究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比較 例
研究組患者的拆線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拆線時間、住院時間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stitch clearing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wo groups
闌尾切除術已廣泛應用于闌尾炎的治療中,但作為外科手術,術后必然存在一定切口感染的風險,嚴重地影響患者的預后[6-7]。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的常見表現有周圍膿腫、周圍黏連等,主要是由于急性闌尾炎時間過長,炎癥控制不徹底導致。中醫認為,術后切口感染主要是因氣滯血瘀導致,故而以瘀滯化熱為主要的治療原則,中藥外敷是其主要的治療方法,在中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西醫的抗生素,能夠起到充分的殺菌作用[8]。因此,尋找一種科學有效的中西醫結合療法對闌尾炎的治療十分重要。
外敷療法作為中醫外科治法中最常見的一種方法,主要是將藥物磨成細末,并與其他不同的液體調和成糊狀制劑,敷貼于穴位或患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9]。這種方法能夠最大程度地使藥效得以發揮,還能使藥物通過皮膚滲入,由表及里,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外敷療法中,大黃具有破除血瘀、清血熱、消腫之效。側柏葉具有清熱涼血的功能,黃柏具有清熱燥濕、解毒、祛瘀散積的功效。雙柏散敷貼可以顯著減輕患者軟組織損傷帶來的疼痛,具有顯著的抗炎鎮痛、促進血腫消散及創傷愈合的作用。澤蘭可以活血化瘀、行水消腫。薄荷可以清風熱、消腫痛、止痛癢。加入適量的蜂蜜可以促使其藥效通過皮膚吸收。上述藥物聯合起來使用,可以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療效[10]。將中西醫結合起來,能夠在常規抗感染治療基礎上更好地減輕患者的炎癥反應,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時間。本研究數據顯示,研究組的各項指標顯著優于參照組,研究組的切口感染率顯著低于參照組。
因此,對闌尾切除患者采取西藥治療結合雙柏散外敷療法,能夠有效降低闌尾炎患者的切口感染發生率,而且效果顯著。由于本研究的樣本取樣較小,不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后續的進一步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