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杰
摘 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應時而生、因時而思、順勢而為,具有深刻的理論邏輯和現實邏輯。從理論方面講,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來源于對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相關思想以及新中國黨的歷代中央領導集體國際戰略思想的凝練與升華;從現實方面講,其是中國共產黨精準把握世界的發展大勢和中國自身的發展需要,并站在人類共同利益的高度上發出的時代之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無論對于中國自身還是整個世界都有著深遠的意義,并展現出了豐富的價值意蘊。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邏輯理路;價值意蘊
中圖分類號:D61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21)06-0010-03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共產黨對時代命題的解答,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生態等國際交往的各個方面,展現出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時代擔當,其所倡導的合作共贏符合人類的共同價值追求。中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道路上已取得了積極成果,而將理念化為現實的探索還在繼續,只有深刻把握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邏輯理路,才能更好地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理論邏輯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蘊藏著深厚的理論積淀,是對科學思想的淬煉與升華,凝結了馬克思共同體思想、中華傳統“和合”文化以及新中國黨的歷代中央領導集體國際戰略思想的理論精髓,并使之更加符合當今全球化時代的話語表達,成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的最新理論成果和新時代中國國際戰略思想的重要內容。
(一)對馬克思共同體思想核心內涵的堅持與創新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是對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簡單繼承,而是結合新時代中國所處的現實背景對其進行了創新。馬克思共同體思想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形態進行了深入剖析,其所包含的對共同體形態的思考是基于唯物史觀的科學建構。馬克思在對“自然共同體”的發生、發展、消亡進行探索過后,沿著生產力的發展軌跡導向了對資本主義社會內在機理的發掘與批判,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虛幻的共同體”的真實面目。資本主義社會從之前“自然共同體”中的人的依賴轉向了物的依賴,資產階級自身的特殊利益與廣大人民的共同利益分裂背離,勞動異化使得被統治階級的真正自由被禁錮。馬克思意識到想要打破資本主義社會的桎梏,就必須構建一個“真正的共同體”,在這個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未來共同體形態中,個人的特殊利益同社會的共同利益相一致,“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422,真正超越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局限性,實現了人性的復歸。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把實現“真正的共同體”即共產主義作為終極價值追求,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的成功實踐以及展現出來的強大發展活力,為馬克思“真正的共同體”思想的價值理念在當今全球的傳播與實踐提供了可能。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立足于當今世界發展形勢所提出的對未來全球化國際新秩序建構的思考,同馬克思“真正的共同體”的本質相一致,是全人類的共同發展以及美好生活實現的價值指引。
(二)對中華傳統“和合”文化精髓的吸收與轉化
“和合”文化一直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和平發展歷史,不僅追求著不同事物和平共處的目標,也蘊含著合作共贏的智慧。“和合”文化中所孕育出的許多優秀思想理念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是具有廣泛價值認同的文化坐標,展現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靈魂。這其中所包含的“大同”思想是中國古人對于人類社會理想狀態的追求,同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體”有著相似之處。從中可以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融合的必然性。“大同”思想不單單是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應然狀態的勾畫,而且其中所包含的“協和萬邦”的理念是中國古代人民對世界各國間友好交往、互利共贏的愿景,同當今追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是一致的。如果說中國古代思想家把“大同”思想作為對人類社會發展應然狀態的追求,那中國共產黨對當今全球化時代世界發展的美好愿景則體現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把中華傳統“和合”文化中的“大同”思想等精髓內容融入馬克思共同體思想中國化的發展中,推動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在價值追求正是對“和合”文化內涵的展現,而這種對世界各國和平交往、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追求,不但是中國人的理想,更是世界各國熱愛和平的人民共同的理想。“一帶一路”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實踐方案是對古代絲綢之路的當代創造性轉化,更是對中華傳統“和合”文化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展現。
(三)對新中國黨的歷代中央領導集體國際戰略思想的傳承與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并非是豁然提出的外交理念,而是站在新中國黨的歷代中央領導集體實踐探索出的國際戰略思想的理論基礎上,通過結合時代特點和未來發展趨勢所提出的科學思想理念,這是中國共產黨人通過不斷探索提煉出的智慧結晶。新中國早期的國際戰略中,周恩來同志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奠定了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理念的基石。毛澤東同志后來根據當時世界形勢的轉變,從過去意識形態對抗的舊思維轉向了團結反對霸權主義的新思維,提出了“三個世界”戰略思想,倡導維護國際交往中的民主和正義,努力尋求各國間的利益共同點,并構建廣泛國際統一戰線,共同為捍衛主權、謀求發展而努力,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對共同價值的追尋與其類似。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根據對世界形勢發展變化的深入思考,指出了和平與發展是今后世界交往的主題,并提出了和平發展的思想理論,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指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2],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外交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這些思想,形成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成離不開黨中央歷代領導集體在國際戰略思想上的理論貢獻,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國際交往中科學把握世界發展大勢,有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成果。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現實邏輯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共產黨全面把握國內與國際兩個大局,依歷史變遷規律、據時代發展特征而生的科學思想成果,其生成具有深刻的現實邏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把當今國際社會所共同面對的全球化問題的解決與中國新時代的發展需要相聯系,是為應對世界發展大變局而建構的中國話語和中國方案。
(一)解答全球發展時代之問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發展調整期,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面臨著各種全球化危機所帶來的挑戰,而在這之中,不斷涌現出民粹主義、反全球化等思潮,給全球的發展合作前景蒙上了陰影,阻礙著全球化發展的步伐。但謀求和平與發展依然是這個時代的主題,全球化向前的趨勢是不能被逆轉的,世界各國間日益加深的聯系是不能夠被個別人的主觀意志抹殺的。在全球性問題面前,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或獨自應對,任何與歷史發展大勢相背而行的做法終究會給自身帶來巨大損失。當今時代的發展使得世界各國之間需要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攜手面對全球化挑戰是世界各國必然的選擇,符合全人類的普遍需求和共同利益。面對全球化問題,需要能被國際普遍接受的話語去解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應時而生,為當今世界各國應對全球性挑戰和謀求共同發展做了最優注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國只有加強團結協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開放包容、共贏共享的伙伴關系,才能實現持久穩定和發展。”[3]而中國一直以來都積極承擔作為發展中大國應盡的國際責任,努力爭取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以促進共同發展。
(二)爭取良好外部發展環境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中國得以不斷發展壯大的原因不僅是源自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的內部因素,還離不開努力爭取到的有利于中國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外部的環境日趨復雜多變,各種全球性問題也同樣影響著中國發展穩定,尤其是中國正邁向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良好的外部環境對于中國夢的實現也至關重要。為了能夠統籌好內部與外部兩方面的發展大局,使中國的發展能夠行穩致遠,就要有既能夠表達國家意志又能夠被外部普遍接受的標志性國際話語,這種話語必須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與共同價值,努力向外傳達出中國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和同其他國家爭取合作共贏的誠意。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為應對外部環境進行全方位思考而生成的外交方略,對于為中國夢的實現營造一個和平與穩定的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以及延續中國和平發展的外交傳統提供了有力的國際話語。
(三)把握全球治理變革機遇
隨著全球化不斷深入,舊的全球治理體系不斷顯現出不能很好適應時代發展的狀況,一些全球性問題在舊的全球治理體系下不能實現治標又治本的有效解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勢在必行。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需要能夠真正符合時代發展的全球治理新思想、新理念的產生,而世界各國也對新的全球治理體系的構建有著各自不同的主張,比如美國堅持強行推廣有利于實現自身霸權的意識形態與政策主張,推行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及貿易保護主義等政策,嚴重干擾了現行國際秩序,不利于全球發展大局的穩定。中國作為身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浪潮中的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已成為維護全球發展穩定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重要進步力量。中國積極探索全球治理新思想、新理念,同時強調世界各國應維護發展好現行國際秩序,應在《聯合國憲章》框架下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國共產黨通過對時代發展趨勢的深入研究,向世界推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個旨在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中國方案,所推崇的合作共贏的核心價值符合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利益訴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全球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價值遵循,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支持與認同。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價值意蘊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中國特色的新型國際話語,為中國把握時代變革機遇以謀求更好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引,也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新的方案選擇,并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時展現出強大活力,彰顯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大的包容性與適應性,在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探索中必將會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一)革新人類普遍交往思維范式
以西方國家為主導的國際交往理念,出發點都是站在自身利益的基點上,對外大肆宣傳所謂的“普世價值”,在其所謂自由和民主的虛假外衣下,掩蓋著在意識形態上侵略與殖民其他國家的野心。在西方文明影響下形成的舊的零和博弈思維范式已經在全球化時代新的實踐中顯現出了不相匹配的狀況,甚至造成了不同文明交往中的沖突與對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人類普遍交往思維范式進行了革新,堅持了馬克思共同體思想中的人民主體觀導向,是真正實現了以人類共同利益作為出發點的新型國際交往理念,體現了追求合作共贏的核心價值。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實踐,“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是經濟上的合作,更是文化上的交流互鑒。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不同文明間的民心相通,增進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擺脫傳統的以西方為主導的零和博弈思維,提升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4]。通過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進行廣泛傳播,有助于推動人類不同文明間形成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共同體意識,樹立新的交往思維范式。
(二)構建合作共贏新型國際關系
盡管當今世界向著多極化發展的趨勢不可逆轉,但是霸權主義與冷戰思維依然存在,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肆意干涉他國內政,從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意識形態等方面威脅或干擾他國發展,嚴重阻礙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想要擁有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就要在維護與完善聯合國框架下的現行國際秩序基礎上,摒棄零和博弈的舊思維,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將秉持正確義利觀,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匯合點,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5]不同于歐盟、東盟這種區域性的合作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站在全人類的高度上所構建的新型共同體,突破了以往舊的共同體形式的區域、國家、民族限制,把合作拓展向全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順應了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大勢,是新型國際關系形成的必由之路,通過擴大相互之間的共同利益,進一步促進國際社會團結合作,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但也要認識到新型國際關系的構建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國際社會長期共同努力。面對復雜外部環境,中國應時刻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引領,積極拓展同其他國家、國際組織之間的合作,避免陷入“認同政治”的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
(三)有效應對人類發展共同挑戰
人類在享受全球化帶來的好處時,也面臨著全球性危機帶來的挑戰,各種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交織并存,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與此同時,國際社會上反全球化的聲浪此起彼伏,但是歷史發展大勢不能更改,任何逆勢而行的做法反而會適得其反。尤其是當今全球大變局時期不穩定因素增多,國際社會只有攜手合作應對全球性危機才是有效解決方式,這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倡導的行為準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所以能實現對人類發展共同挑戰的有效應對,是因為其內在的科學性、人民性以及實踐性,這其中科學性是前提,人民性是根本,實踐性是保障,而人民性又是重中之重。國際社會在全球性危機應對時“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資源,團結合作”[6],假若脫離人這一主體,那么一定程度上就削弱了政策的科學性與實踐性,就會影響應對成效,甚至造成更大的危機。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中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引領,積極同國際社會開展合作,為全球早日擺脫危機做出了貢獻。“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全球化時代的現實狀況以及發展邏輯表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當今應對全球性危機的最佳選擇,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正確方向。
(四)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共產黨依照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價值指引,在合作中尋求發展,在發展中爭取共贏,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現在世界正處于變革的窗口期,中國應通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牢牢握住有利時機,不斷推動自身能力發展,并加快產業升級,增強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競爭力。另外,想要實現順利發展,離不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中國現在正面臨著巨大的外部環境壓力,尤其是美國極力打壓中國的發展,發動對華貿易戰,遏制中國的發展。面對這樣的局面,中國要增強戰略定力,堅持自身的正確發展道路,以開放包容的姿態繼續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一帶一路”為紐帶加強同其他國家的交流合作,盡力為自身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在價值、利益與責任中尋求國際社會交往的平衡點,抓住合作的關鍵互動點,努力打造新型國際關系。自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以來,中國通過努力營造國際社會良好的合作氛圍,同國際社會的合作成果頗豐,給自身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利好。伴隨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斷向前,定能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37.
[3]習近平.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領導人共同會見記者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6-11(3).
[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8.
[5]習近平.抓住世界經濟轉型機遇 謀求亞太更大發展[N].人民日報,2017-11-11(2).
[6]習近平.團結抗疫 共克時艱[N].人民日報,2020-0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