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瀛
【摘 ?要】受疫情影響,我國傳統國際貿易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正成為拉動中國外貿增長的新動力。論文分析了目前跨境電商在這次疫情中所暴露的明顯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推動我國海外倉建設,加強跨境電商供應鏈的數字化,來增強跨境電商供應鏈抗風險能力及韌性。
【Abstract】Affected by the epidemic, China's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severe challenges. New forms of foreign trade represented by cross-border e-commerce are becoming a new driving force for China's foreign trade growt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bvious problems exposed by the current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the epidemic,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se problems, such a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overseas warehouses in China and strengthening the digitalization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supply chain, so as to enhance the risk resistance and resilience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supply chain.
【關鍵詞】海外倉;跨境電商;供應鏈
【Keywords】overseas warehouse; cross-border e-commerce; supply chain
【中圖分類號】 F724.6;F752.6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7-0112-02
1 引言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中小外貿企業在短短幾個月經歷了工廠停工被迫線上辦公、用戶取消訂單現金流緊張、物流成本上升等問題。面對新冠疫情,我國的外貿行業是否將迎來歷史性的衰退,外貿企業是否將紛紛倒閉?但事實告訴我們每次經濟震蕩都會給中小企業帶來階段性的“陣痛”,但每次都給把握住新機遇的企業開辟了更大的市場空間。回顧2003年SARS使大量民眾居家,卻變相帶動了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出現了一批新型零售關系的電商平臺。新冠疫情的突發也是對我國外貿企業供應鏈競爭力的考驗,也是一場市場的大洗牌。本文將探究在疫情的沖擊下,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現狀及暴露的問題,并為跨境電商平穩發展提供建議。
2 新冠疫情影響下我國跨境電商的現狀
疫情給企業和國家帶來了“陣痛”,但同時也出現了新的機遇,能夠在疫情期間進行貿易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線上貿易,采用大量新型貿易方式直播跨境電商、能迅速恢復生產的企業將搶占優渥的市場空間。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21年前4個月同比下降4.6%,但從4月份開始已經開始反彈,其中線上的交易尤為明顯。截至2020年底,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32.16萬億元,比2019年增長1.9%。其中,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69萬億元,增長了31.1%。2020年新冠疫情的大范圍暴發改變了全球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從“線下消費”轉為“線上消費”,大幅度拉升跨境電商用戶規模。這讓中小外貿企業深刻地認識到,數字化不再是企業增長的“輔助線”,而是關系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
我國跨境電商企業主要通過eBay、Wish、亞馬遜等跨境電商平臺面向全球銷售商品,資金結算周期較長,在采用海外倉備貨模式滿足海外客戶的需求的同時,受預測不準確和銷售波動等因素影響,難免出現大量存貨積壓,造成資金周轉困難。嚴格規范海外倉的日常管理,避免由于商品超過保質期而給供應鏈造成損失。歐美仍是目前跨境電商最主要的市場,但東盟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接近四成的受訪企業已經進入東南亞,超過日韓和俄羅斯。此外,進入非洲、拉美、中東等市場的企業均不足20%,未來將有極大拓展空間。
3 新冠疫情使跨境電商供應鏈問題加劇
3.1 疫情迫使跨境電商國際物流供應鏈斷裂
長期以來,我國跨境電商出口企業在采用備貨模式時主要采用的是亞馬遜海外倉,直郵模式主要使用郵政和DHL、UPS等國際快遞。當疫情突發后,國際運力不足、海外倉受限、物流渠道不暢通等問題馬上暴露出來。2020年3月左右,因為國際新型冠狀病毒的暴發,導致許多國家采取限流,控制人員、商品入境,使空運價格大幅度上漲,各航空公司減少或者停止國際航班,以至于大量的貨物沒有足夠的貨運艙位導致貨物被大量地積壓在機場貨運站。從2020年3月開始,亞馬遜停止美國和歐洲地區海外倉服務,至今仍然對海外倉服務進行配艙限制。DLH、UPS等國際快遞巨頭受疫情影響,缺少人工導致快遞配送服務嚴重滯后,受疫情影響,整個物流周期拉長,備貨期更長,一般至少4到5個月。跨境電商企業不得不去尋找其他的海外倉來暫時存放商品,以緩解亞馬遜FBA限制入倉的壓力。疫情后期,部分國家恢復進口貨物入境,但物流價格大幅度上漲,使運輸成本大額增長,同時跨境物流出現包裹丟件、配送時間延長、不支持退換貨、滯留海關等各種問題,使部分跨境電商仍然無法復工,其供應鏈斷裂。在此次疫情中,海外倉雖然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但對于中小跨境電商企業來說,庫存和資金周轉壓力較大[1]。疫情突發后不少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面臨生存壓力甚至破產。
3.2 疫情迫使跨境電商供應鏈協同差的問題更突顯
互聯網背景下,跨境電商供應鏈較短,剔除了傳統貿易下的許多中介環節,影響跨境電商供應鏈的主要因素為供應鏈資源整合能力、消費者需求信息的大數據分析能力、供應鏈平臺信息管理與共享能力、物流運輸保障能力[2]。借助互聯網信息平臺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機制,是改善供應鏈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在疫情中,供應鏈的協同問題尤為突出:如何備貨,采購量或發海外倉的貨少了在跨境電商平臺將遭遇斷貨,原有的市場很有可能迅速被其他產品搶占;如果采購數量大,在跨境電商平臺將可能滯銷,導致企業成本增加、資金周轉不靈等問題。如何正確地進行備貨難上加難。以上2種情況的出現都會導致供應鏈協同出現問題,跨境電商難以預測備貨量,也就無法把正確的信息傳遞給供應商和物流商,那他們也無法做到快速的響應。
4 疫情后跨境電商未來發展的建議
4.1 加強第三方海外倉和自建海外倉的建設
海外倉目前是解決我國跨境物流問題比較有效的方式。即使跨境方面出現問題,只要海外倉庫存充足,仍然可以實現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同時還能為顧客提供更為滿意的購物體驗,提高國際競爭力。目前海外倉主要有3種模式:電商企業自建模式、亞馬遜FBA倉、第三方海外倉服務商。目前以亞馬遜FBA倉為主。為保障我國跨境電商商品寄送,首先,應加強第三方海外倉的建設,積極優化國家物流線路,向我國廣大的跨境電商賣家提供優質的海外倉服務。其次,構建我國自主經營的海外倉,可以鼓勵中小企業共同湊資建立共享海外倉滿足跨境商品的海外物流配送的需求,有助于減少我國跨境電商對國外物流企業的依賴,提高抗風險能力。但是海外倉物流模式相對其他的物流模式需要大量的資金用于倉庫租賃、設施購買和國外勞務人員的雇傭。目前面向跨境電商企業的融資服務產品較為缺乏。因此,需要探索新的融資服務模式來滿足跨境電商企業海外倉模式下全球運營條件下的資金需求,還可以進一步加強政企合作,海外倉的建設需要更多的各級領導政府的支持。例如,政府可以鼓勵融資機構給予海外倉融資更多的便利與優惠。在全球范圍內提升跨國間物流體系的互聯、互通、互認、互可操作性,推動全球范圍的物流設施共享,提升物流的協同效益。
2020年商務部在多次發布會中提出“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鼓勵建設海外倉,加大對外貿服務平臺建設的支持”。在未來海外倉應該會迎來一個快速增長期。
4.2 加強跨境電商供應鏈數字化
近年來,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正在廣泛運用于跨境貿易的各環節,驅動跨境電商不斷轉型升級。外貿企業應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國外消費需求,組織國內供應鏈資源,形成集合選品、品牌、營銷和供應鏈的一體化服務,利用海外倉可以實現提前對產品進行跨境調配,從而提高跨境電商供應鏈的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同時也帶來了現金流斷裂的風險,大量的海外倉備貨且備貨期長達3到4個月,要求跨境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以往各個企業單打獨斗使供應鏈銜接較為松散,難以統籌協調合作。通過數字化打破了供應鏈各環節的“數據孤島”,通過大數據分析,供應的整體設計、需求預測、可視物流、智能采購、智能倉儲、流程管理、最后一公里配送等環節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網絡狀的有機生態系統[3]。相較傳統的外貿供應鏈,數字化外貿供應鏈應更具柔性和韌性。在疫情環境中,需要提高供應鏈反應的速度和靈活性。加強數字化技術應用,使供應鏈上各個環節能實現信息共享,多方協作。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使用,實現對供應鏈的監測與控制,進行動態的調整與優化。通過數字化的應用能減少大量的人工成本,使整個供應鏈提高50%的效率。應加強跨境電商數字化供應鏈的國際合作,打造全球化的互聯、互通、互認、互可操作的供應鏈平臺。
受此次疫情影響,跨境電商出口企業進行了一場大洗牌,一些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被淘汰出局。企業必須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使其具有韌性。在疫情中快速轉型的中小企業必將成為未來全球跨境的領軍者。截至2021年4月,全國共有10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形成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發展格局。同時,國家出臺了針對B端電商、海外倉的海關監管方式,以及降低海外采購物品進口關稅稅率等多項舉措,助推跨境電商貿易的發展,新的跨境電商供應鏈的變革之路已經開啟。
【參考文獻】
【1】盧藝芬.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發展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03):17-23.
【2】孫琪.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0(01):113-115.
【3】孫黎,李翔宇,江祉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對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及啟示[J].理論探討,2020(6):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