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近日作出審查意見,部分地方立法將“按時交納物業費等相關費用”作為參選業主委員會成員的必要條件,缺乏上位法依據,不符合立法原意和法治精神,應予以糾正。這是民法典頒布實施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首次以民法典為上位法依據對公民提出的審查建議作出處理的案例。
近年來,部分地方在物業管理條例中對成立業委會設置門檻,將“按時交納物業費等相關費用”作為參選業主委員會成員的必要條件。這一立法的初衷是發揮業委會的示范效應,督促業主交納物業費,但在一些業主看來,將交納物業費和參選業委會掛鉤,與有關法律的規定和精神不符,并就此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提出了審查建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審查認為,民法典物權編明確業主可以通過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開展自治管理,其立法原意是鼓勵業主以自治管理實現權利救濟。在現行法律和行政法規均未對業主委員會的參選資格作出限制的情況下,地方性法規不宜對成員資格作出限制規定。據此,地方立法“不交物業費禁止競選業委會成員”的規定,被認定缺乏上位法依據,應予糾正。
作為首次以民法典為依據作出的審查意見,叫停“不交物業費禁選業委會”,有力維護了民法典的立法原意和法治精神。一方面,一些業主不交納物業費,與自身素質無關,而是基于對物業服務的不滿,將其排除在業委會范疇之外,不利于其通過參與自治幫助自己和廣大業主維權。另一方面,業主拒不交納物業費,屬于業主和物業之間的民事糾紛。地方性法規以資格限制的方式,直接干預民事法律關系,不符合法治精神。
叫停“不交物業費禁選業委會”,只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履行法規審查職能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不斷加大法規備案審查工作力度,對公民提出的法規審查建議做到件件有研究、有結果、有回復,形成了民間意見和立法機關之間的良性互動。
在民法典正式施行前,各地已經部署開展了民法典涉及領域的法規、規章、司法解釋、規范性文件專項集中清理工作。有關方面應當以叫停“不交物業費禁選業委會”為契機,對專項清理工作來一次“回頭看”,以民法典為鏡子認真檢視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切實保障民法典的貫徹實施,維護國家法治統一和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