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莉
摘 ?要:冬春季氣候變化較大,豬病多發,許多病毒性疾病會在冬春季節暴發蔓延,給養豬業造成嚴重損失。傳統的抗生素治療有殘留高、易產生細菌耐藥性等缺點,給食品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中獸醫辯證理論認為冬春季豬病多發的原因是機體內外環境不協調、不統一造成豬群產生應激反應,外邪侵入機體。筆者從消化性疾病、微量元素缺乏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等方面提出了中獸醫辯證防治措施,對冬春季豬病的防治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中獸醫辯證防治;冬春季;豬病
中圖分類號:S858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21)03-0046-02
冬春季氣候環境變化較大,豬病多發,給養豬業帶來了不小的經濟損失。相比西醫治療,中獸醫辯證治療更能發揮整體協調的治療優勢,減少抗生素的用量,降低藥物殘留,促進健康養殖。筆者根據中獸醫辯證治療的原則,探討了冬春季豬病的綜合防治措施,以期有效降低豬場的疫病風險,提高養殖效益。
1 ?基于環境因素的豬病辯證關系
初春和晚冬氣候變化較大,早晚溫差大,最高溫差可達10 ℃以上,而且伴有冷風,俗稱“賊風”。空氣干燥,溫度不定,常有“賊風”侵襲,給養豬生產造成了嚴重威脅[1]。多變的氣候特別容易使抵抗力較弱的懷孕母豬和哺乳仔豬產生應激,影響豬的新陳代謝和免疫力,一旦外邪侵入就會導致豬發病。立春后,氣溫雖然回升,但常伴有“倒春寒”的現象發生,畜禽的各種細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蟲性疾病都會在這一階段發生。冬春季豬病多發與氣候環境變化密切相關,一旦飼養管理不當,就會導致豬群發病。中獸醫理論認為機體發病是體內正氣不足、外邪侵入所致,外邪的侵入打破了機體平衡狀態,導致體內各器官運行出現異常,機體為了消除異常,會產生排異現象,導致機體發病。冬春季環境中外邪居多,進入機體后影響機體免疫力,導致機體發育遲緩,產生各種疾病,影響正常生長[2]。
2 ?中獸醫辯證防治措施
2.1 消化性疾病
治療消化性疾病的原則為消食、開胃、疏滯,通過中藥增強胃腸蠕動,促進消化吸收,同時增強抵抗力。山楂、麥芽等具有開胃作用,能增強胃腸蠕動,促進飼料的消化吸收。此外,為了促進胃腸消化可以采用以陳皮、蒲公英、黃柏為主的廣譜抗病中藥方劑;而以枳實、蒼術和小茴香為主的辛辣中藥方劑一般適用于秋冬和初春季節[3];為了加強對種豬和繁殖母豬的管理,提高繁殖性能,在中藥配方中加入鎖陽、淫羊藿等補氣、壯陽類中藥,可增強機體內分泌功能。
2.2 微量元素缺乏
豬對微量元素的需求量較少,但是微量元素對豬的生長發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代規模化養豬對日糧中微量元素的科學添加越來越重視。維生素E能增強種公豬性欲,促進母豬發情,提高配種率;維生素C能顯著提高豬群的抗應激能力,促進破損黏膜的修復;維生素D能促進豬群骨骼發育,防止豬群軟骨病的發生,促進仔豬生長發育[4]。中獸醫理論認為發病是正氣不足所致,在母豬發情期、仔豬發育期可添加一定的維生素,保障豬群健康生長。此外,礦物質元素具有促進豬群健康發育的功效,芒硝可以直接入藥,具有健脾、導滯的功效;石膏瀉火,煅石膏可治療創傷。
2.3 病原微生物感染
中獸醫方法治療病原微生物感染不存在耐藥性和藥物殘留的問題,對豬的傷害較小,尤其是清熱解毒和抗病毒中藥方劑安全環保,在臨床實踐中應用效果十分明顯。中獸醫理論認為病原微生物感染豬后,動物機體的正氣嚴重缺失,因此需要使用補氣類的中藥提高細胞質中酮的含量,減少豬的應激反應,降低死亡率,常用藥物有黃芪、枸杞等。此外,在臨床實踐中,豬群發病往往是細菌、寄生蟲或病毒等混合感染所致,在選擇藥物時科學搭配,充分發揮中藥的治療功效。如復方黃芪多糖散富含黃芪多糖、人參、大青葉等提取物,具有抗病毒、殺菌等效果,治療效果廣譜,對控制和預防冬春季豬病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5]。
3 ?結語
豬在冬春季發病與外界環境的多變密切相關。中獸醫辯證理論認為機體內外環境不協調、不一致會造成機體過度應激,繼而發病。因此,要強化豬群飼養管理,保持豬舍溫度恒定,減少應激反應。豬群一旦發病,在采用西藥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可采用中藥方劑進行治標治本治療,減少抗生素的使用,保障養豬生產及豬肉產品安全。
參考文獻
[1] 馬冬梅. 豬病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 獸醫導刊,2015(2):81.
[2] 谷淑梅. 豬病防治中中草藥的應用效果[J]. 當代畜禽養殖業,2015(7):40.
[3] 譚光奇. 豬病防治的用藥原則與防治誤區[J]. 當代畜禽養殖業,2017(3):55.
[4] 劉作忠,李火平,晏雪勇. 淺談豬病的中獸醫診療技術[J]. 江西畜牧獸醫雜志,2015(2):30-31.
[5] 孟凡進. 中草藥在豬病防治中的應用[J]. 當代畜牧,2020(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