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明確規定,法院審理撫養權案件,要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則,這充分體現了民法典對未成年人的關愛和法律的溫度。如何從最有利于孩子成長的角度作出裁判,法官們努力在情與法之間尋找平衡,把家庭解散帶給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只要孩子歸我撫養,其他可談”
張先生和王女士經過甜蜜的戀愛,2012年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后第二年,小小(化名)出生了。一家三口的生活剛開始是幸福的,但婚姻生活畢竟是平淡且不易的,張先生和王女士之間的感情漸漸出現了裂痕。張先生先后兩次到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第二次起訴時,王女士同意離婚,但是兩人對房屋等財產分割及孩子的撫養問題爭執不下。
歷下區法院家事少年審判庭法官虞宏主持調解時,張先生當場表態說,“如果孩子歸我撫養,孩子媽媽不用交撫養費了,汽車給她,房子也讓她住。”
虞宏認為,根據我國民法典規定,子女已滿8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愿。小小現在7歲,還不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其從感情上對母親的依戀,不能作為選擇對其利益最大化的唯一標準。在父母雙方撫養子女條件基本相同,雙方均要求子女撫養權的,子女隨父親一方老人生活時間較長,且老人有能力有意愿幫助協助撫養的,可作為父母爭取撫養權的有利條件予以考慮,特別是對于孩子來講,已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生活模式及學習環境,隨意改變勢必影響其生活及學習,因此小小由張先生撫養為宜,王女士可充分行使探望權。
最終,考慮到張先生在調解中寧愿放棄房屋、車輛、撫養費也愿意撫養孩子的意愿,最終,法院一審判決準予雙方離婚,小小隨父親張先生生活,王女士每周探望小小一次,沒有房產證的涉案房屋歸王女士居住使用。
離婚后父母輪流撫養子女
李燕與孫強經他人介紹相識, 相處時間不長,于2012年登記結婚。2013年12月,兒子小宇(化名)出生了。小生命的降臨帶來了幸福,但養育孩子的辛苦和生活的艱辛讓兩人之間矛盾頻發。
2020年11月,李燕起訴至山東省平陰縣人民法院,要求與孫強離婚。經法院主持調解,李燕與孫強自愿離婚,對于兒子小宇的撫養問題,雙方協定輪流撫養小宇,撫養期間的撫養費自行承擔。
這是平陰縣法院適用民法典及解釋審結的第一起離婚糾紛案件,其中對于子女的撫養權問題,主審法官吳鵬決定另辟蹊徑,他根據民法典規定,離婚父母可以共同輪流撫養孩子這一條進行調解,希望原、被告雙方可以共同撫養孩子。經過耐心細致的調解,原、被告終于達成一致,孩子18歲之前由兩人輪流撫養。
吳鵬認為,法律條文雖然是冰冷的,但是離婚案件的判決應該是有溫度的,尤其是牽扯到孩子的未來,父母任何一方角色的缺失都有可能對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逆的影響。為了讓7歲孩子的心靈不再受到創傷,要求法官必須慎之又慎。
“我愿意跟媽媽一起生活”
亓先生與鐘女士1998年經人介紹相識,很快就結婚了。1999年,女兒南南(化名)出生。2007年兒子北北(化名)出生。亓先生與鐘女士婚前感情尚可,但是,婚后常因家庭瑣事發生矛盾。2017年鐘女士曾起訴離婚,后撤訴。2020年3月,鐘女士再次起訴離婚,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后,雙方未真正和好。后鐘女士第三次起訴離婚,要求兒子北北跟隨自己生活,亓先生每個月支付1000元的撫養費。
濟南市章丘區人民法院家事審判庭法官周聰雅認為,鐘女士與亓先生雖是自愿登記結婚,但因婚后常發生矛盾,影響了夫妻感情。鐘女士曾多次起訴與亓先生離婚,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后,雙方未能真正和好。鐘女士再次來法院要求離婚,法院經調解未果,應認定雙方感情確已破裂,準予雙方離婚。
此時,兩人的女兒南南已經成年,而北北跟誰一起生活對他的成長更有利,讓周聰雅費了不少功夫。鐘女士要求自己來撫養北北,開庭時,亓先生沒有到庭應訴,也沒有通過其他方式發表意見。根據民法典關于離婚子女撫養的相關規定,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8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思。北北已年滿8周歲,目前正跟隨原告生活。庭審后,周聰雅去找北北了解情況,北北表示愿意跟隨媽媽一起生活。因此,法院最終判決北北由鐘女士撫養。
不得剝奪另一方探望權
王先生與李女士因性格不合,于2016年協議離婚,雙方約定女兒囡囡(化名)由李女士撫養,王先生每月支付撫養費1500元,至囡囡18周歲止;王先生每周可探望女兒一次。離婚后的前幾年,雙方還能按照離婚協議履行。2019年李女士再婚,因家庭原因,李女士便以各種理由拒絕王先生探望囡囡,王先生見此情形,自2019年10月起拒絕支付撫養費。2021年2月,李女士向濟南市高新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王先生支付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的撫養費,并以原定撫養費數額不足以維持實際生活為由,要求王先生自2021年2月起,每月支付撫養費2000元至囡囡18周歲。
在審理過程中,案件承辦法官張釗了解到上述情況,對王先生與李女士進行了釋法明理,指出了各自存在的錯誤,最終李女士主動道歉,并承諾每周六將囡囡送由王先生照顧,王先生則補齊了所欠的撫養費,二人還對今后支付撫養費事宜達成了協議。
張釗表示,撫養費糾紛案件應遵循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則。根據民法典規定,父母離婚后,雖然未成年子女歸一方直接撫養,但僅意味著未成年子女與該方共同生活,監護責任依然由父母雙方共同履行。直接撫養未成年子女的一方不得剝奪另一方探望子女的權利,不直接撫養的一方也不得拒絕履行撫養或監護的義務。共同創造有利于孩子成長的良好環境。
(摘自《人民法院報》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