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璐 楊琳曦
摘要:泰國依托其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和文化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國家之一。其中,泰國的大象文化成為了該國發展旅游的核心要素。文章結合旅游可持續發展理念,解析了泰國大象文化的深刻內涵,在實地走訪和調研的基礎上,探究其旅游發展尤其是大象旅游產品發展的歷程和現狀,歸納得出其基于旅游可持續發展理念而在大象旅游產品創新性開發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展綠色生態、可持續的大象旅游產品提供了良好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旅游可持續發展;旅游產品;泰國大象
一、引言
泰國宗教文化濃郁,生態環境優越,氣候適宜,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游客。其中,亞洲大象是泰國最知名的動物旅游資源,它扎根于泰國傳統文化,同時借助較為完善的多方面、多層次旅游開發策略,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以大象為核心的旅游開發已成為泰國旅游支柱產業之一。然而近年來,隨著泰國國內外游客對動物保護意識和個人安全意識的提升,不少游客開始減少甚至拒絕參與騎大象、觀看大象表演等形式的大象旅游活動。但在泰國,旅游業是泰國的支柱產業之一,泰國的旅游業離不開大象,而旅游業也是大象保護重要的經濟來源和保障,這些都促使著泰國旅游業審時度勢,創新性地開發和設計出即體現生態環保、綠色可持續理念,又能滿足游客更深層次文化需求的大象旅游產品。因此,本文在前人相關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重點從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切入,對泰國目前大象旅游產品存在的問題展開了分析,并結合清邁大象旅游產品轉型升級的成功案例,開展了泰國大象旅游產品開發的創新性研究和總結,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二、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含義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注重長遠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旅游可持續發展是指在不破壞當地自然環境,不損壞現有和潛在的旅游資源,合理利用旅游資源,保護已開發的現有資源的情況下,在環境、經濟、社會三效合一的基礎上持續發展的旅游經濟開發行為。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在整個社會和經濟系統中,旅游業作為其中的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本身就是對其他領域可持續發展的一種促進,既可持續發展與旅游之間有一種天然的耦合關系。旅游業在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多方面的作用,對推動國家可持續發展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又為旅游業創造了好的條件。二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追求旅游開發的長期價值,以旅游開發的組合效應評價為出發點,強調旅游經濟發展和社會承受力以及自然生態的有機統一,使旅游經濟的發展建立在長期支撐體系上。
三、泰國大象的文化內涵及其旅游產品發展現狀和主要問題
(一)泰國大象的文化內涵
在泰國,大象自古以來就在動物界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被視為吉祥動物,人們對它鐘愛有加,人和大象之間有著親切的感情。泰國人民熱愛大象,崇拜大象,如同親人朋友般呵護大象。據歷史記載,因大象具有神力,既是英勇的戰士,可以保家衛國,也是搬運重物和農耕農種的好幫手。可以說,大象就是泰國的代名詞。泰國大象文化與泰國歷史共存、共生,以一種“信仰”的形態出現在泰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王室建筑、歷史文化、宗教藝術等都刻有大象的印記,具有鮮明的文化內涵,是泰國文化的圖騰,更是泰國人民的精神象征。
(二)泰國大象旅游產品發展現狀
旅游業是泰國的支柱產業,如今大象在旅游業大放異彩,許多國內外游客到泰國旅游的目的之一,就是騎大象或近距離接觸大象。在泰國,無論是放養的還是圈養的大象,都會用各式各樣、精彩紛呈的大象演出,來賺取游客的小費。精彩的表演帶給游客們無限的歡樂與享受,也給泰國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益。如泰國的素輦府,自1960年開始,每年的11月都會舉辦“大象節”,泰國人民將大象裝扮得五彩繽紛,穿梭于大街小巷,世界各地的游客可與大象共舞,能深刻地體驗到人與大象之間的親密無間、和諧共生。再如泰國熱門旅游海濱目的地蘇梅島的Namuang瀑布園區內,除騎大象、喂大象香蕉等常見的旅游活動外,還增加了各種大象表演,如大象與游客踢足球、拔河、給游客按摩、大象畫畫并向游客售賣以及給小象刷背洗澡等旅游活動。綜上可見,泰國主要通過訓練大象從事各種表演和騎大象在荒野中游樂,以及用香蕉等一些水果喂食大象來吸引國內外游客。
(三)泰國大象旅游產品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析
1. 主要問題
經分析,目前泰國大象旅游產品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是少數游客開始抵制大象旅游。“大象表演”是摧殘大象的隱形殺手,為了獲取經濟利益,泰國的一些象夫使用野蠻、粗暴的馴象方式,甚至虐待大象,無形中摧殘著大象的生命與健康。如網站上一部關于虐待大象的紀錄片《黑象》,曾曝出泰國大象旅游業中黑暗的一面,引得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AP)和善待動物組織(PETA)等組織紛紛發聲,呼吁各國旅游經營公司和國際游客抵制大象旅游,號召“將大象放歸野外”、“禁止騎大象”等。
二是游客對大象旅游的熱度降低。目前,全球已有不少的動物保護組織以及新聞媒體,通過報道更多騎大象導致的惡劣后果,號召全球的旅游組織取締騎大象活動,取消更多的違反動物保護法的旅游消費項目和活動。因此,受宣傳輿論的影響,如今游客們對騎大象的熱衷和好奇慢慢在降溫。
三是游客重視人身安全。近年來,馴養大象傷人事件偶有發生。如2017年12月21日下午發生在泰國芭堤雅象營中的大象踩踏事件,致使35歲的中國籍領隊何永杰被踩踏遇難,另有兩名游客受傷。由此引發的大象旅游的安全問題再次引起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和反思,不少游客基于對人身安全的考慮而放棄參與大象旅游活動。
2. 問題分析
雖然泰國大象旅游暴露出了種種矛盾和問題,但必須承認一點,大象旅游是泰國旅游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單純抵制、拒絕大象旅游并不能有效改善大象的生存環境。據悉,泰國的大象保護一直面臨諸多困難。據官方統計,泰國在二十多年前有各種大象三千多頭,但目前僅有兩千多頭。大象保護一直存在資金短缺、大象旅游過度開發、訓練營對大象的訓練和照顧不夠人性化等問題。在泰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局和泰國國家公園任職的大象專家瑪塔納曾說,馴養大象的費用很高,需要土地、人力和管理等各方支持。如果沒有旅游業的經濟收入作為有效支持,大象的生存將會更加困難。而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應該包括:加強大象旅游相關法律的制定,對虐待動物的人和組織進行重罰,加大對象營和象夫的監督和管理,提高象夫的訓象技能和待遇,切實改善大象的生活環境等等。另外,泰國的大象旅游仍然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本著尊重傳統大象文化的原則,創新性地設計與開發出吸引游客的新線路和新項目,重點滿足第二次及以上到泰國旅游的游客需求。但不能為了迎合游客低級趣味或追求商業目的而過度開發,歪曲對泰國大象文化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