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白澤
我國美食烹飪中常用的調味料包括生姜和大蒜,然而它們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口感的提升,它們本身也有著神奇的健康屬性。
大蒜防癌的說法由來已久,但是這到底是真是假?2020年12月刊登在《JAMA》上的文章就以中國縣城之中胃癌死亡率最高的一個縣城臨曲縣作為觀察研究對象,一共納入了3365名參與者,平均年齡為47.1歲,其中有1639名女性。
結果發現:對于不飲酒的人來說,食用大蒜可以起到更好的預防癌癥的作用。大蒜中的烯丙基硫化合物可以通過抑制致癌物的活化、調節致癌物質的代謝、抑制致癌物質形成等機制,有效地抑制物質致癌作用。
生姜在中醫里面也是一味藥,在中醫中可以用來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比如哮喘和關節炎,這得益于生姜的抗炎作用。而近日發表在《JCI insight》上的一篇文章就為我們揭示了生姜抗炎背后的作用,而且,生姜或許可以作為對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個突破口。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生姜富含的6-姜油醇可以有效地對抗嗜中性粒細胞。要知道在系統性紅斑狼瘡和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過程中,刺激健康的嗜中性粒細胞并最終形成自身反應抗體是發病中的重要一環,而生姜就可以截斷這一過程。并且在進一步的研究中還發現:對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試驗鼠,生姜還可以降低自身抗體的形成,這就意味著生姜或許可以成為對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把“新鑰匙”。
近日發表在《Nature》上面的一篇文章就發現食用辣椒(辛辣食物)可以推動造血干細胞的動員。雖然我們常常將“酸甜苦辣”并列,作為味道的識別標志,但是“酸甜苦”確實是味覺可以嘗出來的,然而“辣”卻是由辣椒素等作用于舌頭中的痛覺纖維上的受體蛋白,從而產生的辣的感覺,這是痛覺的神經通路。
把吃辣和造血干細胞聯系在一起的則是傷害性神經。辛辣食物的攝入會觸發傷害性神經,從而可以觸發造血干細胞動員。在對小鼠的研究中發現,食用辛辣食物的小鼠體內造血干細胞的數量要比普通食物喂養的小鼠高得多。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