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燕海霞(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診斷學教研室副教授)
耄耋之年的張老太五十多歲就開始長“老年斑”,臉上、身上、手臂上都有,張老太對此也沒太當一回事。直到不久前她左臉顴骨處又起了一塊斑,被手不自覺摳破后發展成大拇指指甲蓋那么大的潰爛,擦了很多藥膏都沒有效果。到醫院就診發現,這所謂的“老年斑”其實是“基底細胞癌”。
在臨床上發現老年皮膚癌患者居多,這可能與老年人皮膚老化、免疫力下降、細胞功能衰退等有關。老年人疾病鑒別能力弱,皮膚癌又易與“老年斑”混淆,所以不少皮膚癌患者要么沒有就醫,要么去美容機構進行祛斑治療,耽誤了治療時機。
“老年斑”,醫學上稱為脂溢性角化病,多發生在60歲以后,為淡黃色或褐色的一個或多個色素斑,一般呈圓形或橢圓形,界線清楚,表面上看是粘在皮膚表面,仔細放大后發現表面很粗糙。除了手掌、腳掌以外,其他部位均可出現。
患皮膚癌癥狀有:①皮膚上的斑或痣撓抓或者破潰后一直不好;②一顆普通的痣,突然變黑變大,且周圍又長出了幾顆痣,形成衛星痣;③痣的直徑大于6毫米,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變深或從黑色變成黑色膚色相間。若發生這些描述現象,我們都要特別警惕,及時就診,不要自行處理。
臨床上,皮膚癌的常見類型主要有三種: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瘤。
基底細胞癌:多發于有毛的皮區,特別是眼、鼻、耳附近,生長緩慢,呈局部浸潤破壞,極少轉移。常見的形態初期為小且有蠟樣光澤的結節,后慢慢增大,中央形成潰瘍,因很少疼痛,易被忽視。
鱗狀細胞癌:全身皮膚均可受累,可侵犯周圍組織或轉移到淋巴結而危及生命。常表現為結節或潰瘍。結節初期向水平或垂直方向生長,成菜花樣增生,表面有鱗屑和結痂;潰瘍有膿性分泌物,惡臭,邊緣堅硬,形狀不規則,且大多數見于暴露部位,如眼、耳、下唇和四肢。
惡性黑色素瘤:起源于一顆小小的黑痣,發病隱匿且惡性程度非常高,進展迅速,殺傷力不亞于大眾所熟知的肺癌、胃癌等腫瘤。摩擦會讓受摩擦部位如腳底、肘部、頭皮的痣更易惡變,痣細胞增生活躍,發生異型、惡變。
皮膚癌治療方法:手術切除皮膚癌的預后與其類型、部位、大小、深度、有無轉移等有關,但總體而言,如果能早期發現并及時治療,預后治愈率可達95%。當然,皮膚癌和其他癌的特征是一樣的,會局部復發和遠位轉移。所以,皮膚癌若能早期明確診斷,絕大多數患者都能治愈。
病理檢查加手術切除是治療皮膚癌的首選方法。手術可以采用美容線縫合,疤痕小而且會慢慢淡化。醫生會根據痣的深度、病理檢查結果來判斷可能波及的范圍并加以切除。如果已經發生轉移,就要經過仔細評估后再制定治療方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