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
(博白華蘭單采血漿站,廣西 玉林,537600)
獻血漿是我國醫學開展的一項重要工程,定期獻血漿不僅不會影響機體健康,還會促進人體啟動造血機能,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提升機體的免疫力[1]。但在獻血漿過程中,因采集環境、獻血漿者精神、心理因素以及護理人員的采漿熟練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易引起血容量急劇下降以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即獻血漿不良反應,嚴重時還可引起休克,危及獻血漿者生命[2]。隨著近年來我國獻血漿工作的廣泛開展,獻血漿人群不斷增加,部分人群會存在惡心、嘔吐、心悸等不適癥狀,影響身心健康。因此,了解獻血漿不良反應發生的影響因素,并針對原因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對于保障獻血漿人群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意義。本文就2017.01~2020.12 本血漿站1755例獻血漿者的資料進行分析,匯報如下。
對2017.01~2020.12 本血漿站1755 例獻血漿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參照《獻血漿者健康檢查要求》對患者的全身情況進行評估,均符合獻血漿要求;自愿參與獻血漿;年齡18~55 歲;生命體征正常。排除標準:存在獻血漿禁忌證;存在皮膚病、創面感染患者;嚴重的功能障礙;關節紅腫、功能障礙者;靜脈穿刺部位存在皮疹、紅腫、破損、潰瘍等情況。
收集獻血漿者的資料,統計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主要分為:①輕度不良反應:緊張、焦慮、氣促、心跳加快、伴輕度惡心、嘔吐等;②中度不良反應:除上述癥狀外,還伴意識模糊、血壓下降、心率變慢等;③重度不良反應:除輕度、重度不良反應外,還伴暈厥、抽搐、持續性低血壓、大小便失禁的惡性痙攣等。并采集獻血漿者的:①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18~24 歲、25~34 歲、35~44 歲、45~55 歲);②生活習慣:進食狀態(進食、空腹)、睡眠狀況(良好、不佳);③獻血漿情況:獻血漿史(初次、多次)、獻血漿量(<350mL、350~449mL、450~580mL)。
以SPSS21.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患者資料為自變量,P=0.05為逐步篩選變量的標準,P<0.05 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獻血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755 例獻血漿者發生不良反應120 例,發生率為6.84%。
2.2 單因素分析見表1。

表1 單因素分析
2.2 影響因素分析見表2。

表2 影響因素分析
獻血漿者一次獻血漿量為580mL,機體可通過循環代償,不會出現不良反應。但由于多因素的影響,部分獻血漿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對于輕度不良反應者,一般通過適當的休息或補充糖水等可有效緩解;對于重度不良反應者需采取積極的急救措施,包括吸氧、維持呼吸道通暢、葡萄糖靜脈滴注等,經處理后獻血漿者可很快恢復,不會留下后遺癥[3]。本研究發現1755 例獻血漿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有120 例,發生率為6.84%,提示獻血漿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需采取相關的措施加以預防。
本研究通過單因素分析發現,空腹、睡眠不佳、初次獻血漿為發生獻血漿不良反應的影響因素。分析原因在于:①空腹:空腹情況下獻血漿,可引起呼吸、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惡心嘔吐等生理變化,還可誘發低血糖反應,導致獻血漿者出現四肢無力、面色蒼白等癥狀,引發不同程度的獻血不良反應[4]。在臨床上,了解獻血漿者未進食后,應立即停止采血,并協助獻血漿者取頭低腳高臥位以增加腦部供血量;同時給予溫糖水服用,增加有效循環血量,減輕不良反應[5]。②睡眠不佳:勞累過度或夜間睡眠質量差可加重獻血漿者身體的不適,出現心悸、呼吸加快等生理反應,易誘發獻血不良反應[6]。③初次獻血漿:初次獻血漿者缺乏對獻血漿相關知識及流程的認知,易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出現緊張、不安、恐懼等情緒,同時會對獻血漿后的身體健康產生擔憂,進而破壞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之間的平衡,提升迷走神經的興奮性,降低血管阻力,減少回心血量,導致腦供血不足而誘發獻血漿不良反應[7]。
針對上述因素,提出以下幾點預防措施:①健康教育:加強對廣大人民群眾關于獻血漿相關知識的宣傳,如組織團隊在學校、社區、廣場、軍營、工地等地點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將教育工作深入到不同的年齡層、不同的社會群體,實現獻血漿宣教的全覆蓋。充分利用微信、QQ、抖音、快手等多媒體手段建立官方賬號,以文字、圖片、短視頻的形式宣傳獻血漿相關知識,幫助廣大人民群眾建立對獻血漿的正確認知。與當地官媒配合,深入血漿站拍攝血漿采集流程及生物制品生產企業血液制品制備全過程的紀錄片,加深人民群眾對獻血漿的認知。②加強采血漿醫護人員的專業培訓:定期血漿站的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包括采血漿前對獻血漿者的全身評估、獻血漿不良反應的原因、處理方法以及采漿技術操作等,全面掌握獻血漿者的身心情況,避免因反復穿刺而引起獻血漿者精神緊張。③加強人文關懷:改善環境,每天通風、清潔、消毒,為獻血漿者提供一個舒適的獻血漿環境;加強對獻血漿者的關心與問候,并進行適當的指導,緩解其不良情緒;獻血漿過程中加強對獻血漿者的鼓勵,并感謝其配合;室內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
綜上所述,獻血不良反應的影響因素包括空腹、睡眠不佳、初次獻血漿,故需針對上述原因加強健康教育、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專業培訓、加強人文關懷等以降低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