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彩艷
(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金海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廣西 防城港,538000)
近年來,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并趨向于年輕化,且由于很多人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只是在例行體檢或檢查其他疾病時發現,導致其未接受正規的治療,則在檢查時已存在各器官的損傷。因此,既需要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率,又需要幫助患者把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在護理中,除基礎的臨床治療和健康宣教外,護理界也漸漸形成了多元化健康教育,這也是現在臨床的發展新風向,且國外許多研究顯示,多元化教育對高血壓患者的康復及血壓的控制起著積極的作用。本文選取本社區就診及接受慢病管理的80 例高血壓患者,分析和研究多元化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治療的改善效果,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本社區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來就診及接受慢病管理的80 例高血壓患者,對照組40 例,觀察組40 例。對照組40 例,男18 例,女22 例,年齡35~70 歲,平均(43.65±6.10)歲;病程1~10年,平均(4.52±0.24)年;觀察組40 例,男20 名,女20 名,年齡36~72 歲,平均(45.52±6.10)歲;病程1~10年,平均(4.62±0.24)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兩組患者均需規律服用降壓藥,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及傳統的健康教育方式進行干預,通過組織小講座、發放健康手冊等方式來講解高血壓的用藥方法,飲食方法,運動方法,及高血壓并發癥的危害等。
觀察組以多元化健康教育進行干預,健康教育內容如下:(1)疾病認知宣教:詢問不同年齡階段的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的認識,根據患者認識情況進行分類統計,并根據統計結果進行分批指導;設置專欄,也可做一些小卡片,其它宣傳資料等,以便就診患者的閱讀,并及時更新高血壓新知識,幫助患者了解高血壓及終身治療的必要性,解釋改變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從而樹立一個正確的認知心態,自覺地付諸實踐,并長期堅持。同時,有條件也可邀請醫院的專家進行健康講座和知識宣教,以提高患者日常保健的能力。(2)心理認知宣教:了解患者對自己患高血壓的心理態度,并說明不良情緒對機體和血壓調節的影響,教會患者如何正確調節自己的情緒,如何釋放自己的壓力,緩解情緒的方法如慢跑、找朋友聊天傾訴、聽音樂、旅游等,對情緒不佳的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調節,了解其不良情緒的原因,并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走出心理陰霾,從而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3)藥物治療宣教:高血壓患者需終身服藥,患者要遵醫囑堅持長期合理用藥,并經常測血壓,及時根據血壓調整藥物種類及計量,以鞏固療效,不能自行停藥,漏服、忘服;告知患者有關降壓藥的名稱、劑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應,以便患者服用藥物后正確觀察,發現不良反應及時處理,血壓波動幅度大需及時就診;嚴重時應及時遵醫囑更換不同的降壓藥物,也根據自己血壓水平,升高程度及有無其他臟器損害等情況,遵醫囑選擇聯合用藥;對年老患者,或有記憶偏差的患者,要及時和患者家屬溝通宣教,以便做好患者的服藥情況。(4)生活方式宣教:根據患者不同狀況,制定合適的飲食計劃及運動計劃,告知患者不規則的飲食尤其是含鈉高的食物對血壓的影響及危害,飲食上以低鹽、低脂、低糖為主,營養均衡,適量補充蛋白質,少食多餐,多吃含維生素C、維生素A和含鉀較為豐富的食物、蔬菜和新鮮水果,如香蕉、橙子、綠色蔬菜等,并適當補充葉酸;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輔以少量無氧運動,告知患者高血壓與肥胖密切相關,適量運動可增加能量消耗,降低血壓,所以要制定鍛煉計劃,根據自己血壓水平及個人興趣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建議每周可進行3-5 次,每次30 分鐘的有氧運動,如跑步、爬山、游泳和騎車等,運動強度可根據自己身體狀況選擇,而中強度會更有效。囑患者戒煙限酒,告知患者吸煙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被動吸煙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對有吸煙史的患者,囑其減少吸煙量,必要時也可藥物干預,有飲酒史的患者則要減量;還要謹記早睡,沒有特殊情況不熬夜,保證自己有合理的睡眠時間,平均7-8 小時,最少6 小時。(5)其他宣教:對就診高血壓患者建立健康檔案,留有患者常用聯系方式,以便掌握患者血壓控制情況及用藥情況,囑血壓不達標者,每日早晚各測血壓一次,每次2-3 遍,連續7 天,血壓達標者,可一周一次,并做好相應的記錄,有任何不適及時就診;也可上門隨訪,了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是否改變,以便及時糾正;利用網絡優勢,建立互助群,并定時宣講高血壓知識,幫助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
(1)評估患者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后血壓變化情況。(2)評估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滿意情況。
教育前,兩組血壓水平差異不顯著;教育后,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兩組健康教育前后血壓控制情況(±s)

表1:兩組健康教育前后血壓控制情況(±s)
組別 時間段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對照組 教育前 158.5±13.6 97.8±8.4教育后 137.2±10.4 88.6±4.7觀察組 教育前 158.8±14.2 98.2±9.2教育后 128.3±9.6 80.1±3.5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兩組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情況(±s)

表2:兩組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情況(±s)
組別 滿意 一般 不滿意 滿意度[n(%)]對照組 30 3 7 75%(30/40)觀察組 37 2 1 92.5%(37/40)X2 4.501 P 0.034
高血壓是我國最常見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易引發較多并發癥,如腦出血,栓塞,冠心病等。老年患者體質弱,合并的疾病多,而年輕人無明顯病因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導致認知率低,治療難度大。
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3]通過采取多種手段,使患者有計劃,有目的的掌握健康知識及自己的身體狀況,并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從而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因此,為了有效控制患者血壓,提高患者滿意度,應加強健康宣教,定時開展宣教活動,普及高血壓的知識和日常健康教育,以增強患者的認識程度,可結合原來的一些口頭宣教指導,采取多元化健康教育,把常規的藥物治療,飲食指導,運動干預,心理干預等落實到個人,且保證每個人都能做到,并追蹤上門隨訪、電話隨訪等。本研究中,通過多元化健康教育,觀察組的患者較之對照組的患者,血壓有了明顯的下降趨勢,另外,觀察組的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也相對較高(P<0.05),由此可見,多元化健康教育不僅有利于患者血壓的恢復,也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綜上所述,多元化健康教育的應用和普及,能夠有效控制高血壓患者血壓的水平,從而增加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