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蘇秀
(三江侗族自治縣中醫醫院,廣西 柳州,545500)
肺癌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呼吸系統惡性腫瘤,多發于成年男性人群,相關調查研究顯示[1-2]吸煙、職業、空氣污染、遺傳以及遺傳等因素與該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但目前仍未完全明確其具體的發生機制。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方式治療該疾病,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對于不具備手術指征者則主要采用化療治療,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發展,延長其生存時間。但化療易引發一系列不良反應,使患者治療期間不適感加劇,對其睡眠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從而使患者生活質量大幅降低。因此,有必要在晚期肺癌患者治療過程中給予其相應的護理干預,近些年來隨著祖國醫學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醫護理方法開始應用于臨床治療工作中,取得較好效果。本文對晚期肺癌化療患者應用中醫護理的效果進行了研究分析,報告如下。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30 例晚期肺癌患者,采用交替分組法隨機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其中,研究組15 例,男女比例為9:6 例;年齡42-78 歲,平均(63.21±3.27)歲;病例分型:腺癌10 例,鱗癌5 例;身體質量指數(BMI)最大值29.06kg/m2,最小值22.59kg/m2,平均(25.89±1.49)kg/m2。對照組15 例,男女比例為8:7 例;年齡43-77 歲,平均(62.80±3.34)歲;病例分型:腺癌9 例,鱗癌6 例;BMI最大值29.15kg/m2,最小值22.64kg/m2,平均(25.89±1.49)kg/m2。兩組患者基本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根據醫院及科室相關規定與具體要求采用病情監測、環境護理、健康教育與飲食指導等常規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干預。研究組在以上常規護理基礎上對患者實施中醫情志護理與穴位按摩:①情志護理。治療過程中及時了解、評估患者心理狀態,觀察其情緒變化,若發現患者情緒波動較大或已經出現較為嚴重的抑郁情緒,則及時通過交流溝通等形式引導患者宣泄情緒,幫助其正確看待自身疾病,激發其對生活的熱情與興趣;若發現患者出現較為嚴重的焦慮情緒,則通過正念減壓法引導患者采用靜坐、冥想等方法進行正面思考,同時護理人員也要注意通過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真實的內心想法,并及時予以安慰和鼓勵,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②穴位按摩。以拇指揉壓、按摩患者身體雙側脾俞、百會、肝俞、太沖、足三里、合谷及內關,待患者以上部位出現明顯酸痛感、熱感即停止按摩,每天早晚各1 次。
以患者睡眠質量改善情況、疼痛癥狀改善情況及身體健康狀況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①護理前后患者睡眠質量情況均使用睡眠狀況自評量表(SRSS)進行評估并詳細記錄得分,該量表共包含10 個問題,均按照5 級評分計分(1-5 分),標準總分50 分,患者睡眠問題嚴重程度與最終得分高低為正相關關系。②護理前后患者疼痛癥狀嚴重程度均使用疼痛數字評分法(NRS)進行評估并詳細記錄得分,以0-10 共11 個數字表示疼痛嚴重程度,0 表示無痛,10 表示劇烈疼痛[3]。③護理前后患者健康狀況均使用腫瘤患者卡氏(KPS)評分表進行評估并詳細記錄得分,該量表標準總分100 分,患者健康程度與量表最終得分為正相關關系[4]。
使用SPSS20.0 軟件處理數據,以t、x2檢驗計量、計數資料。p<0.05 表示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SRSS 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SRSS 評分更低(p<0.05),見表1。
表1:睡眠質量改善情況對比(±s,分)

表1:睡眠質量改善情況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SRS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15 37.64±5.24 15.29±3.19對照組 15 37.48±5.19 19.86±3.41 t 0.084 3.790 p 0.934 0.001
護理前兩組NRS 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1 個月、3 個月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NRS 評分更低(p<0.05),見表2。
表2:NRS 評分對比(±s,分)

表2:NRS 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護理前 護理后1 個月 護理后3 個月研究組15 7.89±1.79 3.15±0.70 1.51±0.36對照組15 7.95±1.83 4.23±0.97 2.49±0.78 t 0.091 3.497 4.418 p 0.928 0.002 0.000
護理前兩組KPS 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KPS 評分更高(p<0.05),見表3。
表3:健康狀況對比(±s,分)

表3:健康狀況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KP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15 63.57±4.17 84.23±6.59對照組 15 64.20±4.24 78.23±6.21 t 0.410 2.566 p 0.685 0.016
化療是治療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手段,能夠取的較好的效果,可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長時間的治療及化療引發的不良反應很容易使患者產生負面情緒,同時晚期肺癌患者往往伴有癌痛正狀況,若干預不及時則會對患者睡眠質量及身體健康狀況產生嚴重影響[5]。
在本次研究中護理前兩組SRSS 評分、KPS 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SRSS 評分更低(p<0.05),且KPS 評分更高(p<0.05),提示應用中醫情志護理與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質量與身體健康狀況;護理前兩組NRS 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1 個月、3 個月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NRS 評分更低(p<0.05),提示應用中醫情志護理與穴位按摩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癥狀。究其原因主要是通過中醫情志護理可及時疏導患者治療過程中產生的負面情緒,使負面情緒對患者睡眠產生的不良影響最大程度的降低,從而改善患者睡眠質量[6-8]。而通過穴位按摩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對患者機體氣血狀態進行調理,確保腦部血氧供應充足,有利于緩解患者身體疲勞感與疼痛癥狀,進一步改善其睡眠質量。
總而言之,通過中醫情志護理及穴位按摩可有效緩解晚期肺癌化療患者疼痛癥狀,改善其睡眠質量與身體健康狀態,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