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婷 張麗麗
(延安市人民醫院,陜西 延安,716000)
目前,急性中風肢體偏癱主要是指患者因急性出血性腦中風或者是缺血性中風出現的后遺癥,常表現為肢體功能障礙、言語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以及吞咽功能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甚至會給家庭帶來極大影響[1]。現階段,就急性中風肢體偏癱康復而言,常見的是康復功能鍛煉,包括障礙部位訓練與理療等。根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優質中醫護理對肢體偏癱具有非常好的康復作用,效果顯著[2]。為了探討急性中風患者肢體偏癱康復的優質中醫護理效果,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病人88 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將我院收治的急性中風肢體偏癱康復病人88 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44 例,男性23 例,女性21 例,年齡36-79 歲,平均(56.5±1.6)歲;對照組44 例,男性24 例,女性20 例,年齡37-80 歲,平均(56.6±1.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病情觀察及環境護理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優質中醫護理,具體措施如下:對患者實施中藥護理:從中醫角度出發,急性中風患者包括兩類,一類是中經絡,另一類是中臟腑,要求在中醫指導下實施辯證施治。具體來說,中經絡急性中風患者應堅持平肝熄風以及化痰通絡的原則,對于中臟腑閉證急性中風患者來說,應該堅持息風清火以及豁痰開竅的原則,用桃仁承氣湯進行加減治療。與此同時,脫證應回陽固脫以及醒神開竅,采用參附湯合生脈散實施加減治療。需要注意的是湯藥需要少量多飲以及頻服,采用吸管吸入或者是濃煎滴入的方式,防止嗆咳,如果患者神昏則可采用鼻飼法。對患者實施中醫飲食護理:在飲食上給予患者辯證治療,堅持食用高蛋白、低鹽以及低脂的食物,若患者神清,則給予其半流質或者是軟食,包括粥類以及面條等,若患者神昏,則需要鼻飼流質,包括米湯、牛奶以及果汁等。避免給予患者肥甘甜膩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適當多食用一些百合蓮子薏仁粥以及甲魚湯等。若患者氣血較弱,則需要食用參芪烏雞湯,選取15g 的黨參、15g 的黃芪、21g 的三七、1/4 烏雞的去皮脂以及2 片生姜進行煲湯服用。
(1)觀察兩組肌力測驗情況,肌力評分設置成0~5 級,其中0 級表示患者能夠明顯感受自身存在肌肉收縮癥狀。I 級表示觸到患者肌肉存在輕微收縮癥狀。Ⅱ級表示患者能夠在沒有負荷的情況下完成相關運動。Ⅲ級表示能夠抗并自重完成一些運動。Ⅳ級表示能夠克服中等阻力。V 級表示能夠完成運動和健側肌肉完成的力度相近。
采用SPSS18.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2.1 兩組肌力測驗評分對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肌力測驗評分對比(n,%)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現階段,腦中風主要表現為突然不省人事、半身不遂以及語言不利等,因患者發病急驟以及病情變化快,和風善行數變特點類似。中醫上,腦中風還稱之為“卒中”“厥證”“偏枯”等[3]。從致病因素上分析,主要包括風、火、痰濁以及瘀血。現代醫學指出腦中風是因腦部血液供應出現障礙,再加上缺血以及缺氧帶來的局限性腦組織壞死,往往發病多與肥胖、高血壓以及糖尿病等相關。根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優質中醫護理在急性腦中風肢體偏癱康復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具體來說,在優質中醫護理中,采用中藥護理與中醫飲食護理的方式,中藥可以達到補氣活血以及祛風通絡的效果,桃仁能夠活血祛瘀以及潤腸通便,參附能夠歸脾肺經,有益氣,生津,養血的功效,可以治療脾胃虛弱。優質中醫飲食護理能夠補脾胃,健運脾胃之氣,鼓舞清陽之氣,從而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以及鍛煉的能動性,讓患者擁有更加愉悅的心理狀態,大大提高自身的護理滿意度。
本研究說明優質中醫護理在急性腦中風肢體偏癱康復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增強患者肌力,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