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芬
(荔浦市人民醫院,廣西 荔浦,546600)
艾滋病,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一種危及生命的慢性傳染病[1]。它是由于人體感染免疫缺陷病毒后,通過病毒直接侵犯并破壞人體輔助性T 淋巴細胞,使機體多種免疫細胞受損,最終導致病人出現各種嚴重的感染和惡性腫瘤。[2]。艾滋病的臨床潛伏期比較長,通常是2-10年,患者早期會有急性感染的現象如發熱、頭痛、惡心、嘔吐及淋巴結腫大等,此現象持續1-3 周會自行緩解,之后很長時間內進入潛伏期,沒有任何臨床癥狀,所以易被忽視[3]。因此,許多患者是在自己有了明顯的艾滋病癥狀時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導致許多患者身心遭受嚴重的打擊,加上患者自己對艾滋病的認知及外界的看法,使患者失去治療的信心,心理狀況嚴重受挫[4]。所以,為了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提高患者治療信心,臨床上開始推行人性化護理模式,并得到許多患者的支持。對此,本文通過對30 例艾滋病患者實行人性化護理,分析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于我院診治的30 例艾滋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為對照組15 例,觀察組15 例,其中對照組15 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 例,年齡30~49 歲,平均(36.24±2.58)歲;患病時間4 個月~5年,平均(2.56±1.23)年;觀察組15 例患者中,男性9 例,女性6 例,年齡30~49 歲,平均(35.62±2.48)歲;患病時間3 個月~5年,平均(2.82±1.52)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15 例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用藥指導及常規生活護理等。
觀察組15 例患者在此基礎上行人性化護理,具體如下:(1)患者入院后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及疾病知識宣教,告知患者一些住院須知及注意事項,以消除患者陌生感,同時要保持病房環境清潔溫馨,保持合適的溫濕度,以及每天定時消毒,減少感染;還需要對患者進行病情觀察,觀察患者有無感染的發生,有無發熱、惡心嘔吐等癥狀,以便早發現、早治療。(2)生活護理:飲食:評估患者營養狀況,根據患者營養情況制定飲食計劃,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為主,保證患者營養供給,增強患者抵抗力;同時要注意飲食的多樣性及搭配,以增加患者食欲,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對于吞咽困難者,可遵醫囑給予鼻飼;保證充足的睡眠,艾滋病急性發作時應臥床休息;告知患者可適當參加一些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3)心理護理:多與患者溝通,要選擇適當的溝通及傾聽技巧,以便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在病房以外不能隨意議論患者病情,歧視患者,要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鼓勵患者家屬及朋友給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以緩解患者孤獨感,鼓勵患者積極面對,保持良好的心態。(4)用藥護理:告知患者堅持用藥的重要性及服用藥物時應遵醫囑,按時、足量服用,不能突然停服,漏服以免降低藥物療效或產生耐藥性。
(1)觀察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對護理的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依從及不依從。患者能夠自行遵醫囑服藥及進食即為完全依從;需要在護理人員提醒后患者才遵醫囑服藥及進食即為依從;在護理人員提醒后患者仍不能遵醫囑服藥及進食即為不依從。總依從率 =(完全依從例數 + 依從例數)/ 總例數 ×100%。
(2)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生活質量評分以綜合評分問卷為判定標準,評定內容包括患者生活狀況、社會功能、心理狀態、軀體功能等,單項滿分為25 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優。
(3)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用抑郁自評價量表( SDS)和焦慮自評價量表( SAS),每個量表各20 個項目,得分越高,患者抑郁、焦慮情況越嚴重。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總依從率為93.33%,對照組為53.33%,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對比[n(%)]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對比(±s)
組別 生活狀況 社會功能 心理狀態 軀體功能對照組(n=15) 15.21±2.32 16.52±2.45 15.32±1.48 15.12±2.12觀察組(n=15) 20.32±2.23 21.12±2.46 22.12±1.56 20.48±2.32 t 6.150 5.131 12.247 6.605 p 0.000 0.000 0.000 0.000
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焦慮抑郁情緒均有緩解,且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s)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s)
組別 焦慮 抑郁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 54.22±10.08 46.51±8.64 58.62±9.86 45.25±9.52觀察組(n=) 53.82±9.87 31.39±7.67 58.32±8.42 32.46±8.23 t 0.110 5.069 0.090 3.936 p 0.457 0.000 0.465 0.000
艾滋病作為一種慢性致死率極高、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患病人數及死亡人數逐年增加[5]。而且艾滋病是終身疾病,目前臨床上是無法治愈,只能通過積極治療進行藥物控制,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治療后不遵醫囑服藥,極有可能引起各種感染,危及患者生命[6]。因此,為了提高患者治護依從性,臨床上推行了人性化護理,人性化護理更加強調“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并將人文關懷融入到護理服務中,在給患者提供基礎護理服務和專業技術服務的同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狀態,從而為患者提供真正人性化的護理服務,使患者可以明確感受到被關愛[7]。這一護理模式在臨床中的應用,既可以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又可以使患者得到應有的關心。
本文經過研究發現,實行人性化護理后,患者護理依從性及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患者心理狀況有了明顯的改變,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有明顯的差異。
綜上所述,對艾滋病患者實行人性化護理,可以提高患者護理依從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緩解患者心理狀況。因此,可以在臨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