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堅
(成都市雙流區婦幼保健院,四川 成都,610200)
子宮內膜息肉作為臨床上較為多見的疾病,但是容易引起不孕不育,加之即便將息肉切除,還存在不超過10%的復發概率。根據相關研究證實[1],在息肉切除術之后,聯合運用孕激素,能夠降低子宮內膜息肉的復發概率。
為了進一步驗證宮腔鏡+曼月樂聯合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有效性,現將宮腔鏡+曼月樂聯合治療過程與結果展現如下匯報。
選取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80 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將其隨機劃分成兩個不同組別,即參照組(n=40)與觀察組(n=40)。其中,參照組:年齡分布26 歲-46 歲,平均年齡(36.21±3.23)歲;觀察組:年齡分布26 歲-47 歲,平均年齡(26.64±3.36)歲。兩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學對比,P>0.05 無意義。
全部患者在治療前完善相關臨床檢查,如婦科檢查、B 超等。參照組應用宮腔鏡治療干預,在患者月經干凈之后4日左右,實施宮腔鏡手術,待靜脈麻醉見效后,行氯化鈉注射液(濃度0.9%),利用宮頸擴張棒展開擴宮,放置宮腔鏡(產地:Olympus,規格:426-29000)。參數設置:膨宮壓力保持80~100mmHg 之間,電凝功率為60W,電切功率設定為75W。在宮腔鏡的導向下,對患者的宮頸組織進行觀察,確定息肉所處位置、數目、形態等,應用電切刀,切除子宮內膜息肉。積血腔,肌壁中內膜團進行環切切除,實施宮腔刮吸處理,常規止血,手術完畢。
觀察組在參照組條件下施加曼月樂治療干預方式,宮腔鏡手術后,將曼月樂置于宮腔當中(產地:德國拜耳醫藥保健公司)。
應用彩超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子宮內膜厚度情況。對比治療后6 個月兩組患者的復發情況。
80 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運用SPSS20.0 版本統計學分析軟件,展開數據處理。
計量資料(卵巢功能對比、子宮內膜厚度對比)可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展開t 檢驗;計數資料(復發概率對比)可用(百分比)表示,展開卡方檢驗,統計學差異存在意義,表示P<0.05。
干預前,兩組子宮內膜厚度對比差異小,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子宮內膜厚度,相較于參照組偏少,組間對比呈P<0.05 有意義,如表1。

表1:對比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
治療后12 個月,觀察組復發概率5.00%(2/40),相較于參照組20.00%(8/40)明顯較低,組間對比呈P<0.05 有意義,如表2。

表2:對比治療后12 個月復發情況
子宮內膜息肉是臨床上良性病癥之一,年齡超過35 歲之上未絕經女性是主要的患病群體,患者一旦發病會出現陰道出血、月經量增加等癥狀。現階段,臨床上還沒有證實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病原因,相關研究學者認為子宮內膜息肉發病機制是與子宮內膜雌孕激素受體紊亂、炎癥等有一定關系[2],如若雌激素明顯升高,說明內膜存在息肉。
現如今,醫療技術水平日益提升,微創觀念發展良好,宮腔鏡手術治療手段的創傷比較小、出血比較少,成為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首選方法。在宮腔鏡導向下,能夠對子宮內膜息肉所處位置、形態、數目等充分觀察,但是因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病原因復雜多變,如應用宮腔鏡手術,難以調節子宮內膜局部雌孕激素紊亂的情況,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術后復發概率。通過聯合應用曼月樂治療方法,因曼月樂環是一種“T”狀支架結構,內含左訣諾孕酮52 毫克,將其置于患者宮腔當中,可直接對子宮內膜間質和腺體作用,在直達病灶的同時,促進微粒釋放,發揮良好的雌激素拮抗作用,限制子宮內膜增生,使子宮內膜厚度降低,減少復發概率。
本次臨床研究結果證實在子宮內膜息肉臨床治療中,宮腔鏡+曼月樂聯合治療的運用,可改善患者卵巢功能,疾病復發率比較低,治療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