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芳
(南寧市良慶區大塘中心衛生院,廣西 南寧,530232)
針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對其開展飲食管理,是治療此病的重要根基,如果在治療期間,僅注重用藥,而忽視其日常飲食及其行為,那么會不利于血糖控制,而且伴隨時間的不斷推移,甚至還會誘發多種嚴重并發癥,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糖尿病腎病等[1]。有報道[2]指出,在患2 型糖尿病(T2DM)的病人中,僅有10.2%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健康飲食管理行為。提示在T2DM 患者中,普遍存在較低的飲食管理質量。本文在本院范圍內,以T2DM 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開展深入調查,從中剖析其飲食管理認知現狀,并從中挖掘出主要影響因素,現就此作一探討。
在固定時間內,即2020年1-10月,收集T2DM 患者,一共為173 例,這些患者均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制定的此病診斷標準相符[3],都有較高的配合度,且認知、聽力、語言等基本能力均正常。排除惡性腫瘤、精神疾病者,另排除1 型糖尿病及嚴重臟器類疾病者。其中,86 例男性患者,87 例為女性,在年齡方面,最小年齡32 歲,最大79 歲,中位(54.1±4.9)歲,1年為其最短病程,15年最為最長,平均(7.5±1.3)年。
(1)調查一般資料。如文化水平、年齡、性別等。(2)飲食知識問卷[4]。此問卷共有題目39 個,比如在進行胰島素注射時,是否需對飲食進行嚴格控制?是否需低鹽、低脂飲食?食用粗糧越多越好嗎?飲食控制即為低鹽療法嗎?等,各問題均有兩個答案,即“是”、“否”,答對便為分,答錯為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有著越高的糖尿病飲食知識掌握程度,若分值≥25 分,即有“好”的飲食管理認知程度,如果<25 分,即“差”。(3)用糖尿病自護行為量表當中的飲食控制量表[5],對飲食控制能力進行評定,題目為6 個,各題均按照如下三項來進行回答,即完全沒有做到、有時做到與完全做到。發放問卷180 個,由患者獨立進行填寫,20 分鐘內答完,護士收回,共收回173 份,收回率為100%。
SPSS21.0 處理各項數據,X2 檢驗計數資料,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影響因素,若差異明顯,則由P<0.05 予以表示。
2.1 飲食知識掌握分值
經統計得知,173 例患者的均值為(18.42±4.47)分,有比較低的分值,提示許多患者存在著并不理想的糖尿病飲食知識掌握情況,存在飲食誤區。
2.2 患者自我飲食控制能力的評定見表1。

表1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飲食控制能力情況(例)
2.3 影響患者飲食管理認知的因素
在173 例患者中,好為86 例,差為87 例。經單因素分析證實,習俗文化、職業、年齡、居住情況、文化水平、健康教育與患者飲食管理認知之間,存在緊密關聯(P<0.05),見表2。(見下文)

表2 對患者飲食管理認知造成影響的因素(例)
2.3 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將存在統計學差異的相關變量當作自變量,將患者飲食自我管理認知程度當作因變量,開展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發現,習俗文化、健康教育、文化水平、職業及年齡等因素都是其獨立影響因素,見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
T2DM 的發病與生活習慣、肥胖等因素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在治療此病時,除了采用常規的藥物降糖方法之外,運動、飲食干預等方法,也是重要輔助手段[6-7]。針對飲食治療而言,其可以使患者血糖處于穩定狀態(正常水平下),而且還能對脂類代謝情況予以改善,對營養補充有利[8]。
本文發現,T2DM 患者存在著普遍較低的飲食管理認知程度,知識掌握程度分值較低,且許多患者還有飲食誤區。在具體的自我飲食管理管理能力上,本文得知,無論是在與病友之間溝通交流(飲食知識、疾病知識等)、血糖大于正常值而引起足夠重視上,還是在吃甜食有所顧忌、對飲食控制存在煩惱、在外應酬等特殊日子上,其均有著較低的控制飲食認知水平。提示許多T2DM 患者對飲食管理缺乏足夠重視,對患者飲食管理認知造成影響的因素為習俗文化、職業、文化水平、年齡、健康教育等。此結果與相關研究結論相一致。為了能夠對患者的飲食管理認知進行強化,醫院可結合自身實際,采取如下措施:(1)衛生院定期組織飲食治療專題講座。患者可圍繞飲食療法知識,積極向醫生詢問,為病友間溝通與交流(飲食、糖尿病知識等)提供條件與平臺,使其彼此間傳授經驗與心得,促進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提升[9-10];(2)在患者住院期間,開展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如自我監測知識教育、飲食治療教育等,且在其出院前,建健康檔案,記錄體質量等內容,發放聯系卡,告知聯系電話,若有此方面疑問,可及時電話咨詢[11-12]。(3)做好隨訪。將飲食營養學知識以及飲食所需注意事項科普于患者,將怎樣依據飲食飲食交換量表進行三餐安排告知患者,為患者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包含選擇食物、限制食物及烹飪方法等。
綜上所述,影響T2DM 患者飲食管理認知的因素較多,不僅有健康教育、習俗文化,而且還有文化水平、年齡及職業等。所以,應強化相關健康教育,糾正飲食方面的誤區,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飲食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