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為標志,中國資本市場應運而生。如今,已過“而立之年”。
2020年,適逢我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之際,《經濟》雜志曾策劃《資本市場深改星夜兼程》封面文章,中國資本市場在歷經風雨不斷成熟后,始終朝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這條主線不斷前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發展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這一切都給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資本市場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改革發展之路,在改革中前進,在開放中成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稚嫩走向成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和跨越式發展。服務實體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效、深化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和競爭力日益增強、高水平雙向開放的新格局加快形成、市場發展的法治根基不斷夯實、市場監管和治理效能持續提升。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座談會上表示,過去30年的歷程啟示我們:
——必須始終堅持和加強黨對資本市場的全面領導。我國資本市場白手起家,但僅用30年就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的發展歷程。30年來,無論是在股權分置改革的緊要關頭,還是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吃勁階段;無論是國際金融市場動蕩沖擊的艱難時刻,還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正常開市的重大抉擇,資本市場之所以都能攻堅克難、化危為機,始終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歸根結底在于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實踐證明,只有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資本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有機結合起來,自覺把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去謀劃、去推動,才能夠乘風破浪、攻堅克難、行穩致遠。
——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站穩資本市場監管的人民立場,這是新時代資本市場踐行初心使命的核心要義。我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公眾投資者群體,他們始終與資本市場共擔風雨、共同成長。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直接關乎億萬家庭、數億群眾的切身利益,尊重投資者、敬畏投資者,堅決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各項合法權益,是資本市場監管人民性的具體體現。這就要求我們在改革發展、監管執法的全流程,要想投資者之所想,慮投資者之所憂,解投資者之所難,積極構建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財富管理需求,不斷增強投資者獲得感。
——必須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方向。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資本市場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資本市場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中,改革的主線貫穿始終,改革的內容占據絕大多數。我們認真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實踐證明,必須堅持用改革的方法破除市場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刀刃向內的勇氣不斷自我革新。改革不僅拉近了市場與監管的距離,改善了市場預期,也激發了系統干部職工的斗志和士氣。面向未來,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化對資本市場發展規律的認識,尊重市場首創精神,堅持依法治市,學習借鑒國際最佳實踐,把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前推進。
——必須始終堅持把防范化解風險擺在突出位置。金融本質上是經營和管理風險的行業。做好改革發展工作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穩字當頭。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的規模體量、結構層次與發展初期不可同日而語,在周期性、體制性、行為性等因素的疊加影響下,風險的傳導機制更加隱蔽,突發性和傳染性特征也更為突出,稍有不慎,容易形成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特別是在當前國內外環境異常復雜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正確處理好穩與進、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的關系,努力把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攻堅戰、持久戰。
——必須始終堅持發揮各方合力。實踐證明,資本市場是一個兼具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特征的綜合體,建設好、發展好資本市場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離不開法治供給的持續加強,離不開貨幣、財稅、產業等領域政策的協同發力,離不開地方黨委政府的群策群力,離不開新聞輿論方面的引導監督和環境創造。我們提出“四個敬畏、一個合力”的監管理念,著力推動科學監管、分類監管、專業監管、持續監管,就是為了順應資本市場規律,進一步聚合各方力量。我們必須繼續堅持系統觀念,主動加強與各方面的溝通協調,積極尋求最大公約數,加快形成各方齊心協力、齊抓共管的良好治理生態。
2021年,開啟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建設的第四個十年,我國資本市場仍處于難得的戰略機遇期。但同時,如今的中國資本市場,離市場和投資者的期盼還有差距,完善資本市場治理還需久久為功。
在新的征程上,仍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發展之路,堅定不移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理論指導資本市場工作,堅定不移以偉大斗爭精神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堅定不移站穩資本市場監管的人民立場。
走向“不惑之年”,我們期待中國資本市場改革中面臨的問題都有解決的答案,更規范、更透明、更開放、更有活力、更有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