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晨萱

春和景明。我踏進了塵封許久的鐵柵門。仰頭,是巍峨的門樓。門樓正中懸掛“先蠶祠”豎匾,兩側(cè)拱門上方分別書有“織云”和“繡錦”。這里就是以前人們祭拜蠶神的祠廟啊!
穿過拱門,入眼便是一方新天地。嫩綠的草坪給人欣欣向榮之感。正前方是祭臺,舊時人們常在這里點起燭火,祈求平安喜樂、家業(yè)昌盛。環(huán)顧四周,兩側(cè)的長廊中石碑林立,走近細細觀摩,才知鐫刻的是歷朝歷代文人在此題下的一篇篇詩詞歌賦。仔細品讀,我才了解到,歷史上曾有祭祀蠶花娘娘的時節(jié)。每年夏至之日,萬人空巷。曾經(jīng),這里的家家戶戶采桑養(yǎng)蠶。曾經(jīng),這里香火鼎盛;而今香客漸少,那種盛況也一去不復(fù)返了。
再向前,是雕梁畫棟的蠶皇廟,里面供奉的就是蠶花娘娘。這尊塑像栩栩如生,面容和藹,仿佛在為人們的幸福安康而喜悅。
走出蠶皇廟,繞過曲徑,是更為空曠的地方。正前方是一方小小的戲臺。看著它,我仿佛看到了曾經(jīng)的人們擁擠在臺下,看名伶?zhèn)兊桥_,演繹著一個個纏綿悱惻的故事。
戲臺旁是一座小樓,順著陡峭的木質(zhì)臺階走上去,是一個略顯幽暗的閣樓,但很開闊。白墻上釘著一排木板,充當木桌使用。木桌下是一排齊整的高椅。哦!原來這是聽戲樓啊!我恍然大悟。走到窗邊,輕輕推開窗戶,下面的場景一覽無余。這聽戲樓許是舊時那些商賈富豪才有資格進。
我漫無目的地閑逛著,卻偶然發(fā)現(xiàn)一處別致的景色:小巧的庭院中,東南方是一座八仙亭,亭子掩映在郁郁蔥蔥的綠樹中,一如半遮粉面的佳人;而占據(jù)絕大空間的,是一片澄澈的湖,湖上還橫亙著一座白玉橋,看起來雅致又精巧。
就這么慢慢逛著,不知不覺已日薄西山。我在閉園前走了出來。我回頭看了一眼那被鐵柵門封鎖起來的一方天地,它的周圍是鬧市,與這片寧靜形成鮮明對比。“大隱隱于市”,大概就是如此吧。
我再一次回首,望了一眼那飛檐斗拱的門樓,心中無比期盼那桑蠶盛景能再現(xiàn)。
小作者移步換景,帶我們領(lǐng)略了“先蠶祠”的風光,描寫生動,內(nèi)容充實,字里行間可見不俗的文筆。結(jié)尾將園內(nèi)的寧靜與園外的喧囂進行對比,意味深長,不禁引人沉思,令人唏噓。
(指導教師:唐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