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鐘雄
伴隨著監管部門對幾家主要互聯網平臺公司的監管動作,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可以說走到了一個新節點:平臺治理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未來將如何發展?筆者認為,平臺營商環境建設將成為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點,也是平臺企業打造百年老店的根本。
平臺治理是健康之本。平臺經濟作為數字經濟的代表,與百姓日常生活的深度嵌入,其健康發展最受關注。如果脫離了監管,可能引發難以消除的外部性問題,危害不容忽視。例如,數據泄露、數據竊取、數據濫用等安全事件屢見不鮮。網絡黑灰產業,惡意打假、假冒偽劣現象等充斥各類平臺,給企業帶來損失,也給個人生活帶來不良影響。
一段時間以來,相關部門及時圍繞平臺經濟密集出臺系列配套政策,表明政府加強平臺治理的決心,也表明互聯網平臺經濟迎來了強監管時代。“平臺治理”已經成為當下的重中之重。無論是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還是依規依法的監管,從隱私保護、行業監管、數據治理到反壟斷等方面一系列治理舉措,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更好規范和發展平臺經濟,優化提升平臺經濟的營商環境,引導、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對企業發展的規范扶正,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氛圍。
生態健康是發展之基。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行業的營商環境建設。營商環境建設是百年企業的一種發展理念。平臺企業提出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科技向善”等發展理念,無不是基于對社會公眾、對行業生態、對營商環境的企業責任與擔當。阿里巴巴平臺數據顯示,其面向商家開發的一款風險管理工具2020年一年內就已向商家預警并通知整改了近1.7億的違規商品,識別出近1.8億筆“惡意索賠”、“職業敲詐”等多類型的風險訂單。可見,平臺復雜度之大,完善經營環境任務之艱。若平臺自身不進行主動的細致治理,提升對多種平臺經營參與者的服務水平,破壞平臺營商環境的行為就會威脅到平臺生態良性發展。
營商環境是能力所向。從長遠來看,只有構建良性發展的營商環境,平臺企業才能可持續發展,平臺經濟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平臺治理是一個綜合體系,“自凈式”營商環境建設是源自平臺內部的發展動力。平臺治理應該內生于平臺內部,而非脈沖式口號式的整治。以電商平臺為例,假貨、虛假廣告、惡意差評、網絡黃牛、職業索賠等無不影響平臺企業的健康發展。當前,依然有個別平臺企業為了確保一時的用戶增長和業務流量,寧可犧牲自己營商環境,殊不知,這是一種飲鴆止渴行為。在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的政策紅利下,主動優化平臺自身經營環境,為全社會營商環境繼續向好、釋放更多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助力,是所有平臺型企業都應為之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