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
“青春密碼”8:不忘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021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
“天下將興,其積必有源?!敝袊臏p貧奇跡,引發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是什么力量推動中國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亙古未有的偉大奇跡?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明確答案:“我們在脫貧攻堅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
一個縮影
四川涼山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坐落于此的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勒爾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懸崖村”。村民們進出村莊需要順著800米高的懸崖絕壁連續攀爬17條218級藤梯,其中接近村莊的幾乎垂直的兩條相連的藤梯長度約100米,而天梯鋪不到的地方,只能拽著雜草和樹木過。這里沒有公路,沒有網絡,沒有穩定的供電。村民們住在一座座土坯房里,靠天吃飯,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懸崖村”沒有學校,村子里有15個6至15歲的孩子在山腳下的勒爾小學讀書,孩子們的求學和回家路充滿了艱難和險惡。因為路途不便,孩子們每隔半個月才回一趟家。在輪流接送的家長保護下,孩子們背著沉沉的書包走崖壁,爬藤梯,回家的路每一次都要兩個小時。
隨著脫貧攻堅的推進,2016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通往山上的一條寬1.5米、總長度達2.8公里、2556級的鋼梯建成。從望而生畏的藤梯到堅固安全的鋼梯,村民出行的時間大大縮短。2017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特別提到了他一直牽掛在心的“懸崖村”,“看到村民和孩子們常年在懸崖上爬藤條,安全得不到保證,心情很沉重,也很揪心。了解到當地建了新的鋼梯,心里才稍稍放松了一些?!?/p>
雖然藤梯變成了鋼梯,但出村一趟仍要兩三個小時。為徹底改變村民居住生活條件,2019年4月,昭覺縣將“懸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列入易地扶貧搬遷范圍。好日子終于到了!2020年5月12日到14日,“懸崖村”告別懸崖了——全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陸續搬遷到昭覺縣城周邊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新家。
村民們的新房面積從25平方米到100平方米不等,配有現代化的廚房和衛生間設施,以及配套的水、電和煤氣。在他們的新家附近,幼兒園、醫院等配套設施也正在抓緊施工建設,很快將交付使用。在此次搬遷中,政府統一給老鄉們購置了免費的“四件套”(鋼制的桌椅、碗柜、衣柜和床),同時還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貧困戶添置“五件套”(沙發、電視、洗衣機、電視柜、茶幾)。這一系列補貼政策,不僅僅是幫助走出大山的貧困戶改善家居環境,更是鼓勵他們逐漸轉變生活方式,接觸更多信息,跟上時代的發展。
精準扶貧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因為易地扶貧搬遷,25歲的莫色日服第一次接觸了網購,買了一臺油煙機;20歲的加里,此前因為背著山貨在懸崖天梯上直播而成為“網紅”,進城做了“快遞小哥”后,現在收入大漲幾倍。
整體搬遷后,經過雙向選擇,約有30戶家庭決定留在“懸崖村”,參與當地旅游項目的開發,經營旅館、接待游客。近年來,“懸崖村”逐步開發旅游資源,每年游客接近十萬人次,為村莊創造了近10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皯已麓濉钡谝粫浥敛橛懈窠榻B說,告別并不意味著永別,這個地方還是大家的家園?!皯已麓濉睂⒋蛟烀袼?、纜車接待游客,而打造“懸崖村·古里大峽谷景區”已經成為昭覺縣的重要戰略規劃。
“懸崖村”的變化,只是中國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的一個縮影。在脫貧攻堅的征程上,時間記錄著滄海桑田、初心不改,書寫著歲月豪邁、碩果累累。改革開放40多年來,黨帶領全國人民接續奮斗、久久為功,8億多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對同期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開辟精準扶貧新時代,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7年間減貧9300多萬人,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一種犧牲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累計選派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同近200萬名鄉鎮干部和數百萬村干部一道奮戰在扶貧一線。
在今年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有一位白發老人在偷偷拭淚,他叫黃忠杰。他的女兒黃文秀,是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原駐村第一書記,犧牲在了扶貧的道路上,被追授為“全國脫貧攻堅模范”。
百坭村黨支部書記周昌戰至今還記得,2018年3月,他和這位駐村第一書記初次見面時的情景?!皠傄灰娒?,我心里一下子咯噔了一下,怎么是個女孩子?”
在村里選擇住處時,黃文秀主動提出就住在村部,說這樣方便村民能隨時找到她,但一開始,來找她的人并不多。
面對猜疑與拒絕,這個年輕的女孩有些手足無措,她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我是我們村脫貧攻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薄拔疫€不夠勇敢。”
彼時的百坭村,山路崎嶇,交通不便,產業發展滯后,村集體經濟幾近“空殼”。從進村開始,她就努力融入當地生活,挨家挨戶走訪,看到村民韋乃情的孫子快一歲了還沒上戶口,黃文秀便跑到鎮上幫忙辦理。得知貧困戶梁家忠正為兩個孩子的學費發愁,她立刻幫著爭取相關政策。
就這樣,駐村兩個月后,黃文秀一步一個腳印,弄清了全村所有貧困戶的最新情況,在日記里繪成地圖。
想幫鄉親們挖掉窮根,還得靠發展產業,百坭村很適合種砂糖橘,黃文秀和村干部商議,推選種植大戶班統茂當致富帶頭人,沒想到卻被他一口回絕。班統茂說:“村里的路相當難走,季節過了的時候,果子全部掉到地上,一個都賣不掉。”
黃文秀聽完就往縣里跑,先是申請修路資金,又到農業部門,請專家來給種植戶們培訓技術。
僅僅一年,百坭村砂糖橘產量就從6萬斤飆升到50萬斤??粗劾酃麑?,班統茂興奮之余,又開始為銷售擔憂。
結果卻出乎他的意料,該采摘時,幾位批發商空降般地出現在他面前。原來,黃文秀通過電商服務站,晝夜不停地聯系買家,發布廣告。這一年,跟班統茂一起干的村民,有4家收入超過了10萬元。
一年多時間里,黃文秀學會了桂柳方言,幫村里引進了砂糖橘種植技術,教村民做電商,協調給每個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黃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戶貧困戶順利脫貧88戶,村集體經濟項目收入翻倍。黃文秀在駐村筆記中寫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樂?!?/p>
大家信賴她,都想跟著這位第一書記做更多的事情,然而,誰都沒有想到,他們再也見不到這個美麗又愛笑的女孩了。2019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遭遇突發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的她永遠倒在了自己熱愛的土地上。
像黃文秀一樣,在這場史詩般的脫貧攻堅決戰中,截至去年底,1800余人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他們將生命定格在了扶貧的戰場。祖國將銘記,這些用熱血詮釋信仰的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