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巴丹·克那也提
摘 要:隨著社會城市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綠色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促進各行業長效發展的大方向。文中以建筑材料資源可循環利用該問題展開研究,分析了建筑材料資源的可循環利用必要性與現狀,總結提出建筑材料資源可循環利用策略,包括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合理選擇建筑材料廢棄物資源利用設備、加強建筑廢棄材料管控降低污染,制作混凝土骨料、生產砌塊骨料,還可以設計不規則藝術作品等,推進建筑行業綠色發展的同時,也促進整個社會和諧良性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建筑材料;可循環利用;材料資源
中圖分類號:X799.1;TU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922(2021)06-0120-03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ccele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urbanization, gr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general direction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on the issue of the recycling of building materials resources is carried out, the necessit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cycling use of building materials resources are analyzed, and the strategies for recycling use of building materials resources are summarized,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ionally selecting construction material waste resource utilization equipment,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waste building materials to reduce pollution, make concrete aggregates, produce block aggregates, and design irregular art works. While promoting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t also promotes the harmonio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society.
Key words:building materials; recyclable; material resources
對建筑材料進行二次利用,作為現代化社會發展建筑行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工程項目負責人員需要將目前單一規模型、土地本位的傳統資源開發模式成功轉變,要在追求更高效率的建筑建設進度基礎上,還要全面考量建筑活動的每一個細節問題,保證綜合提高工程建設整體質量水平,最大化降低建設項目的成本投入,獲取更高經濟收益[1]。自《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和廢舊料使用條例》頒布后[2],其中有關條例便命令規定了建筑材料資源要做到最大限度的可循環利用,改變粗放型為精細化建筑資源再利用模式。經了解建筑工程的如今發展每年都要耗費大量建筑材料資源,高達50t以上,高消耗量的建筑材料資源會間接產生煤炭和其資源,以及產生有害氣體與大量粉塵,甚至還會造成大量建筑垃圾,反觀建筑工程還存在建設材料短缺,建設成本增加,建筑材料循環利用率低等問題[3-4],所以研究建筑材料資源的可循環利用,從環保、經濟、可持續研究角度,對實現綠色環保建設生產意義重大。
1 建筑材料資源的可循環利用現狀
1.1 利用效率低
從目前我國和國際間其他發達國家,在建筑材料資源利用方面進行對比,可以結合前期了解發現國外先進國家無論是從可持續發展觀或是歷史文化,對于建筑材料的循環利用都尤其重視,在建筑領域應用建筑材料資源,可以通過技術實現環保目標。以歐美為例在建筑領域比較傾向自上至下建筑路線,但是相比之下我國則正相反,建筑的主要操作者是開發商和項目投資者,政府部門在整體建筑操作中并不具備充分影響力,因此協調難度較大,降低了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
1.2 創新技術少
我國目前在建筑領域對建材的循環利用,主要表現在鋼結構方面擁有極大進展。通過在工程項目建設施工中,選用預制品鋼結構可拆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材料的循環利用有效率。整體來看建筑循環的可利用材料相對較少,很大程度降低了材料的循環利用率,所以制約了我國的建筑行業發展。國外主要集中于設計變化方法,將循環材料裝飾年代久遠建筑來達到環保。我國卻在建筑材料資源再利用中,尚未認識到再利用木材的作用,仍然主要采用保留整體這一方式[5]。
1.3 資源配置效率低
在工程項目建筑過程中,建筑材料資源的可循環利用,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建筑可持續發展。一般建筑工程項目進展中會產生廢料,包括渣土、鋼筋邊角、碎石塊等,一般建筑廢棄材料的產生階段主要在地基開挖施工作業階段,廢棄材料中碎石塊占比高達50%~70%[6]。不僅如此建筑工程項目的土建骨料生產材料,能夠促進提升混合土性能,而目前對廢棄材料的利用度明顯不足。
2 建筑材料資源可循環再利用可行性
建筑活動工程項目開展中,建筑材料能夠做到循環利用,不僅可以更加合理高效率的充分運用有限的建筑材料,還可以順應房屋建設可持續戰略發展目標。眾所周知在工程項目的地基開挖活動最易產生一般建筑廢料,主要包括了破碎石塊、鋼筋邊角、渣土等廢棄建筑材料,而渣土、碎石塊作為占比較高的建筑材料廢棄物,以及1%~15%的廢砂漿,通過運用以上廢棄破碎建筑材料,在混凝土建筑骨料生產中二次利用,勢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明顯提升混凝土整體施工性能。由于生產混凝土時一般情況下會產生廢水污染,通過直接在工程項目現場就地取材,采用廢棄建筑材料直接取代原生態骨料,能夠對混凝土生態技術水平有效提升,實現降低污染節約能耗。
3 建筑材料資源可循環利用策略
3.1 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3.1.1 有效利用再生木材
樹木作為建筑項目中較典型的一種材料,樹木生長所受自然環境多因素影響,但同時也會影響著自然環境,建筑工程項目施工往往所需大量木材資源,怎樣做到廢舊木材資源的回收再利用,也作為近年來建筑行業領域普遍關注的重點問題。對于建筑物上拆卸所獲較好質量且完整保存的廢舊木材,多數情況下可以直接回收利用。譬如建筑房屋中多數拆下獲得的廢舊木材,可以通過簡單分類并以不同市場需求為依據,將材料反復利用,這也作為對建筑所產生的廢舊木材二次循環利用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還可以運用獨特設計方法,在室外、室內裝修中運用廢舊木材[7]。我國在傳統建筑材料中磚瓦也作為重要組成,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廢棄磚瓦的長時間堆放會加劇環境污染,因此需要運用可行措施對廢棄磚瓦充分運用,從而對粘土磚瓦問題有效解決,降低砂石資源、天然粘土資源能耗。
3.1.2 有效利用廢棄建筑材料
改造建筑物上拆卸廢棄混凝土經過清洗、粉碎,按照既定比例關系重新配合,形成可利用再生骨料,能夠運用于工程建筑施工中,摻入水泥砂漿攪拌形成混凝土,成功取代天然骨料。將5~31.5mm顆粒的廢棄粘土磚,可以進行粉碎處理之后作為粗骨料用于配置混凝土,對于顆粒直徑在5mm以內的骨料,作為細骨料代替砂,通過檢測骨料的基本性能,可以發現廢棄粘土磚骨料擁有較小密度,較高吸水率與強度等性能優勢,與輕骨料指標要求完全相符。因此對于建筑物的廢棄粘土磚能夠用于輕骨料再生利用[8]。而更加小直徑顆??梢該饺肷皾{內,從而對建筑砂漿的生產成本有效降低,與此同時還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砂漿成本投入,減少廢棄粘土磚在長時間堆放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
3.2 合理選擇建筑材料廢棄物資源利用設備
一可以采用建筑材料廢棄物移動式處理,對于建筑施工項目現場條件允許前提下,建筑施工單位可以與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在工程施工現場配備建筑廢棄物移動處理設備,從而方便在建筑施工現場就可以及時處理廢棄物材料,從而減少不必要的建筑材料廢棄物資源外運,也能夠提升經濟效益。譬如某鋼鐵企業建設廠區項目時,大力開展建筑廢棄物循環利用工作,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將大型破碎分級類設備與預制品生產設備引入建筑實際生產現場。經統計每天可以處理高達2000t的建筑廢棄物,并且距今自引進該建筑材料廢棄物處理設備后,已經共計處理約90000t的建筑廢棄物,將處理所得的建筑材料運用于城市道路工程建設中,獲取可觀經濟效益[9]。
二可以采用固定處理模式,假若在施工現場無法達到廢棄建筑物綜合處理標準需求,可以展開進一步評估分析,并向不同建筑廢棄物運輸完成相應處理。政府部門也能夠以不同地區的實際經濟情況,構建建筑廢棄物集中處理中心集中統一處理廢棄物??梢酝ㄟ^采用精細化廢棄物分類,從而有效提升建筑廢棄物的材料資源應用價值。由于擁有諸多不同的建筑廢棄物種類,所以往往無法對應完成前期處理,譬如對再生骨料廢棄物制作過程中,包括了廢棄混凝土和木材、玻璃、陶瓷、石頭、橡膠等。為了可以綜合提升再生建筑物的骨料品質,就需要整合破碎、篩選、傳送等設備運用于再生建筑骨料生產加工中,從而做到根本層面上提升再生骨料的生產質量。除此之外還可以將電磁分選、振動分選等設備應用于建筑材料分類中,從而綜合提升廢棄物的材料分選質量與效率[10]。
3.3 加強建筑廢棄材料管控降低污染
為了更好的滿足現代化城市建設發展中的各項需求,需要綜合細節化考量建筑物的原材料生產。運用鋼筋混凝土建造技術可以達到的優勢,就是能夠滿足建筑領域的小高層、高層與大體積不同技術所需??梢酝ㄟ^實現技術革新滿足建筑活動質量與速度需求。對于開展的一系列建筑活動中,混凝土作為最大的建筑材料需求量,結合上文提出可以運用建筑廢棄物材料二次利用制作再生骨料,從而滿足建筑材料的可循環資源利用所需。所以對于混凝土建筑材料配比循環運用中,需要創新混凝土砌塊工藝技術,對于攪拌混凝土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排放廢水時其中混合類腐蝕顆粒物質包括了0.5~5mm、5.5~10.5、11mm以上不同直徑。沖洗攪拌混凝土時產生S作為主要污染物,可以高達3200mg/L最高污染物濃度,所受污染后沖洗用水的腐蝕性整體較強,假若置于大自然內會很大程度的影響施工作業區周圍農作物生產質量。所以相關質管工作者需要對建筑混凝土廢料管控加大重視,避免隨意排放避免發生環境污染。
3.4 設計不規則藝術作品
想要實現建筑材料的可循環利用也可拓寬其他渠道,對建筑材料進行藝術創作,目前有部分藝術家就通過對建筑材料專門回收處理,包括建筑樁基部分的大強度鋼筋,可以制作形成微縮版本的摩托車、家具、電器等極具現代化視覺沖擊感的藝術作品。那么建筑項目管理者就可以特地預留部分用于建筑地基的鋼材廢料,制作獲得同等比例的建筑項目微縮版模型圖,送給未來業務留作紀念或用于建成前期項目預覽,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增強預期工程建筑質量,與此同時還可以將建筑工程和業主之間的距離有效縮減。
對于廢舊建筑材料的再循環利用,我們也可以借鑒日本的建筑工程措施,通過實現建筑項目和藝術博物館之間創建合作關系,日本的多數現代化建筑都為了預防地震頻發問題,選擇大量應用木材原料來減輕房屋自重增強抗震性能。所以日本建筑項目中產生的大量邊角木材廢料,通過合作于藝術博物館對原木材料進行重新開發利用,最終經過一系列創作形成極具特色創意的藝術品。
3.5 加強傳統與新型材料循環利用
對于建筑項目進展中產生的傳統材料,譬如木材、燒制品對于建筑拆除中,可以及時完成廢料搜集,將搜集所得廢棄材料運用于圍墻修補建設中從而循環利用舊材。還可以借鑒可循環利用技術,與我國的建筑特點相結合,實現回收再利用建筑材料。在家居品制作中運用木材,或是選擇應用新型建筑裝修中,以目前建筑材料循環利用來說整體效率較低,所以需要再進一步加大對新型技術額研發力度。不僅如此建筑設計工作人員也要對建筑廢棄物善于利用,能夠體現建筑觀賞性基礎上,對材料重用可循環理念,也可向國外采用的廢棄材料二次利用具體方法充分借鑒,可以制作集裝箱、工藝品、建筑預覽品等,拓寬建筑材料資源的可循環利用途徑。
如今我國建筑材料新型種類尚且較少,雖然基本可以滿足我國現階段的建筑需求,但是還未獲得整體滿意的建筑材料運用成效。所以為了對新型可循環材料的應用效率充分提升,需要加強循環材料的產業化應用,在可控范圍內減少不必要的建設項目成本,運用可循環新型建筑材料,例如可以循環利用鋁材,來最大化節省95%能耗,增強新型循環材料的應用價值。同時還要合理分析恰當應用新型材料,避免產生新的污染。
4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循環運用建筑材料資源,從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合理選擇建筑材料廢棄物資源利用設備、加強建筑廢棄材料管控降低污染、設計不規則藝術作品、加強傳統與新型材料循環利用以上幾方面,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建筑材料所致污染問題,還能夠真正促進建筑領域可持續發展,在下一階段對于建筑材料資源領域,仍然需要從技術、政策等方面深入探索。
參考文獻
[1]江寧.Circular economy changes “enemy”into “in-laws”[J].粘接,2010,31(008):33.
[2]本刊訊.陶氏包裝袋可循環技術實現重大突破[J].粘接,2016(7):22-22.
[3]張玉龍.建筑拆除中建筑材料資源可持續利用技術探究[J].建材與裝飾,2018,546(37):63.
[4]丁紅利.研究節能綠色環保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025):4027.
[5]吳春麗,謝紅波,陳哲,等.鎳渣的理化性質表征及資源化研究[J].廣東建材,2018, 034(01):29-31.
[6]安笑靜.廢棄建筑結構材料的力學性能分析與循環利用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8, 43(10):79-82.
[7]張宗旭,高瑜晨.綠色建筑中材料資源利用與循環經濟[J].農村科學實驗, 2018(3):121-121.
[8]閆麒冰,馬小惠,代渠平,等.綠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應用研究[J].居舍,2019(030):22-22.
[9]劉東斌,張琪,言海燕,等.基于長沙模式的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新發展模式的探索[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20,38(8):89-91.
[10]劉長安,宋開鵬,高曉明.基于超級利用理念的可持續建筑設計應用解析[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9,34(2):1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