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秋韻

有這樣一個國家,她被評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曾經極度貧困、百廢待興——這是老撾,一個深藏故事的國度;還有這樣一個國家,如今街道商鋪林立、國計民生在革新中不斷發展,《星洲日報》稱贊她為“現代化與神秘感兼具的凈土”——這也是老撾,一個加速發展的萬象之邦。
走進老撾,人們會發現它早已帶著歷史的印記從風霜與瘡痍中走出,低調務實地譜寫著社會進步的全新篇章,全力以赴地鐫刻著人民幸福的新時代映像。
“老撾人民期待新的領導集體帶領他們走向繁榮富強”
2021年對于老撾黨和國家而言是極為重要的一年。1月15日,老撾人民革命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會上選出了老撾未來航程中最重要的“掌舵者”——通倫·西蘇里為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隨后,在3月22日舉行的老撾第九屆國會第一次會議上,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通倫·西蘇里當選老撾國家主席,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潘坎任政府總理,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占沙蒙、宋賽和吉喬3人任副總理。
老撾實行的是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老撾人民革命黨是老撾的執政黨,也是老撾唯一的政黨。1991年老撾人民革命黨在提出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等六項基本原則,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后,老撾這些年政治穩定、社會安寧。
2021年3月的《老撾資訊》也對新時代下的老撾民主政治發表評論稱,新時期下老撾的管理建設更具創新與活力——從萬象到湄公河畔,從國家會議中心到賽色塔綜合開發區,一個現代化民主國家的面貌日益清晰,大會落下帷幕后,老撾人民將更期待新的領導集體帶領他們走向繁榮與富強。
充滿希望與生機的新經濟體
“過去10年間,老撾正成長為一個充滿希望與生機的新經濟體。”《國際商報·東盟專刊》在其2020年的報道中曾這樣評價道。
這些年老撾在加快經濟發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上踐行了眾多舉措: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并力爭高效利用,發揮優勢增進區域和國際合作,利用國內資源大力發展農業與旅游業,深化財政與金融領域的革新等等,而其中成果較為明顯的重點措施則落在了“對內發展經濟特區”與“對外優化貿易結構”之上。
以近些年老撾大力打造的磨丁經濟特區為例,政府采取了特區內所有企業減免稅收、免繳進出口產品關稅、“牽手”中、日等國共同在特區內搭建跨境合作平臺等措施,吸引了大批外資進駐,并依此建立了老撾北部金融CBD中心。如今的磨丁已從老撾的一座邊貿小城,蛻變為承接中國產能輸出、輻射中老泰三大市場的陸路交通樞紐與經濟高質發展的新引擎。
對比國內經濟建設的火熱,老撾多年來的對外貿易發展卻稍顯“冷清”。從《國際經濟指標網》公布的數據來看,過去10年老撾的外貿綜合指數為11.5,同期相比,這一指數僅為其他發達國家的1/8。而美國《經濟學家》雜志認為現象造成的原因是,老撾外貿出口產業長期集中在水果、紡織品、皮革、鐵礦等初級資源型領域,創匯能力較弱,長此以往不利于工業結構與出口結構的優化,更難以成為貿易強國。
為改變這種狀態,老撾加大了與外資的經貿合作,例如在農業方面,與中國共同建立了“老撾重慶農業綜合園”;工業方面,與馬來西亞、越南共同開發老撾礦產;旅游業方面,與泰國制定了邊境游覽港口計劃等。在進行了多重產業結構優化后,其國際貿易也逐漸步入了穩定增長的軌道——2021年4月老撾工貿部數據顯示,老撾2021年2月份進出口產值(不含電力)約8.49億美元。其中,出口約4.46億美元,進口約4.04億美元,貿易順差約為4200萬美元。
而老撾經濟未來將如何規劃?也許我們能在其最新的《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五年計劃》中一瞥其貌:老撾計劃在2021年至2025年間實現經濟年增長4%的目標,且將“維持經濟高質量、穩定和可持續增長”“培訓適應發展需要的人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社會工程作為未來五年的重要發展方向。
對此,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譚道明分析指出,毋庸置疑,“內外雙線并行”的模式對其經濟發展的影響是顯著的,但要甩掉“最不發達國家”的帽子,根本上還是要對經濟產業結構進行調整,轉變傳統發展思維,通過創新驅動發展,更好地適應當前的世界經濟發展格局。
他們眼中的老撾
當新一年春天的鳳凰花又簇滿在老撾萬象市的木棉大道時,我們也在新時代下聽到了來自普通人口中的“老撾印象”。
卡姆·瑪尼占在老撾萬象的一家貿易進出口公司工作,在被記者問及新時代下對于老撾民生發展的期望時,她表示,老撾在改善人民福祉方面的成果令大部分人滿意,但目前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問題,也需要國家在未來改革發展中予以重視。
老撾國立大學政治系教授占達則評論稱,以中老鐵路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將助力老撾從“陸鎖國”變為“陸聯國”,以“老撾一號”衛星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讓老撾遠程教育、醫療等服務惠及更多鄉村百姓……可以說,種種舉措給民眾帶來的效益是超出想象的。但領導人仍面臨著許多社會發展的挑戰——首先水利、電業發展還相對滯后,常出現的斷電斷水的情況將對國內商業與民生造成影響;其次,貧困仍是老撾的一大“心病”,國內5.16%的家庭還處于極端貧窮狀態,要完成社會指標計劃仍需要更多努力。
“雖然在老撾的生活沒有在中國國內的便利,但老撾有它獨特的韻味和節奏。在老撾不乏一些豪車豪宅,也有很多農村的房屋原始而簡易。公交車雖然外觀陳舊,但與不少先進國家一樣,乘客可以在網絡上實時查詢公交車行駛的位置,乘坐很便利。”廣西民族大學老撾語專業的學生文再洋向本刊記者分享了他在留學時對老撾的社會印象,“復古與前衛并存”是他描繪時常常提到的詞語。
而在談及他作為中國外語學習者對老撾發展的看法時,他認為,老撾與各國民間的教育交往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對其國內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具有基礎性的影響。同時他還建議,中老兩國民間的交流可以更側重在年輕一代人,因為青年是國家未來發展建設重要的生力軍。
老撾在新時代下的大踏步,不僅讓其國內的政治、經濟、民生方面有了顯著的提高,還推動著整個東盟地區向更有活力、更可持續和高度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到了今天,當我們再次回頭認識這座充滿機遇與希望的萬象之邦時,理應向她道一句:“你好,新老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