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蓉 劉宇 王琪



摘 要:為進一步監督羽絨被市場質量情況,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開展此次羽絨被質量檢測與評價。從市場上采集40批次羽絨被樣品,檢測及評定主要依據為QB/T 1193—2012《羽絨羽毛被》及強制標準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本次對于羽絨被測評結果主要以絨子含量、蓬松度、透明度、防鉆絨及透氣性5大指標體現。其中,40批次產品的絨子含量、蓬松度和透明度指標均符合標準要求規定,有3批次產品透氣性能較差,1批次產品防鉆絨性能不佳。GB 18401—2010中所涉及到的6項指標中僅有1批次pH值不合格。結合上述5大指標對羽絨被進行綜合星級評價,總體星級評價良好。測評結果為消費者提供了羽絨被購買建議,并對羽絨被市場規范提出預警措施。
關鍵詞:羽絨被;質量測評;絨子含量;蓬松度;透明度;透氣性;防鉆絨性
中圖分類號:TS959.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265X(2021)04-0069-07
Abstract:In order to supervise the quality of the down & feather quilt market and protect the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we carried out this quality test and evaluation of down & feather quilts. 40 batches of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arket, and the main basis for the test and evaluation is Down & Feather Quilt (QB/T 1193—2012) and National General Safety Technical Code for Textile Products (GB 18401—2010). We mainly evaluated the quality of the samples from five indexes: down content, fill power, transparency, fabric & downproof and air permeability. Among them, the down content, fill power and transparency indexes of the 40 batches of samples all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andards, 3 batches of samples had poor performance in air permeability, and 1 batch of the samples showed poor fabric & downproof property. Among 6 indexes involved in GB 18401—2010, only 1 batch of the samples was below the standard in terms of pH index. The above five major indexes were combined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star rating for the down & feather quilts, and the results were generally good. The test and evaluation results provide consumers with suggestions for the purchase of the down & feather quilt, an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warning measures for the down & feather quilts.
Key words:down & feather quilt; quality evaluation; down content; fill power; transparency; air permeability; fabric & downproof property
羽絨是天然動物蛋白質纖維,具有質地輕柔,結構蓬松和保暖隔熱等優良性能,與棉花、羊毛以及蠶絲并列稱為4大天然保暖材料[1]。隨著人們對綠色環保及生活品質的日益提升,羽絨作為優良的原材料被越來越多的用于生產羽絨寢具之中。羽絨被透氣干爽、輕柔保暖、具有其他保暖材料所不具備的吸濕透氣的良好性能,被稱為“會呼吸的被子”。
隨著羽絨被市場需求量的增長,相關的質量問題也隨之產生。主要有以下幾類問題:一是因為羽絨的價格較高,生產商偷工減料、弄虛作假以謀求利益的現象不時發生;二是由于羽絨本身輕、細并且柔軟,容易出現跑絨現象,絨被吸入人體易引發呼吸道疾病;三是某些生產企業為防止出現鉆絨現象而在面料上進行了涂層處理,導致面料不透氣。因此,本研究通過采集市場上的羽絨被樣品,對其進行質量分析與評價,并針對測評結果提出相關預警措施。
1 現行國內外羽絨被標準及測評檢測依據
中國對羽絨被產品的檢測產品標準有QB/T 1193—2012《羽絨羽毛被》、GB/T 10288—2016《羽絨羽毛檢驗方法》和GB/T 17685—2016《羽絨羽毛》等,系列標準對涉及羽絨品質的各項指標的檢測方法和判定依據做了規定,如羽絨羽毛的組成成分分析、蓬松度、透明度、殘脂率、耗氧量、水分率及氣味等。國際羽絨羽毛局(International Down and FeatherBureau,簡稱IDFB)[2]頒布的《IDFB試驗規則—2017》,主要從羽絨羽毛定量分析、羽絨羽毛同種類定量分析、鵝絨鴨絨定性分析、陸禽羽毛定性分析、損傷羽毛定性分析、蓬松度測定等12個指標對羽絨羽毛進行考核。歐盟相關標準有EN12131—1998、EN12934—2010、EN12935—2008、EN12130—2007,這些標準都把羽絨充絨量、蓬松度、耗氧量等指標作為考核指標。日本羽絨羽毛產品標準JAPAN—September2011提出了金標簽制度,并把羽絨蓬松度等指標作為金標簽制度的重要依據[3]。美國床上用品和家紡產品聯合會(ABFLO)和美國羽絨協會(ADA)要求《USA—2000標簽標準-羽絨和羽毛產品》[4]標準作為對美國境內流通羽絨羽毛及其制品填充物品質的判斷依據。
質量測評項目主要包括羽絨被填充物品質及面料品質,其中填充物品質包含絨子含量、蓬松度、透明度;面料品質包含防鉆絨性、透氣性。共采集了38家企業生產的40批次羽絨被產品,其中包括線下15家生產企業和21家經銷企業的35批產品,另外線上采集了2家購物網站的5批次產品。本次羽絨被質量測評檢評定依據為QB/T 1193—2012。測評的檢測依據見表1。
2 采樣情況
2.1 樣品來源
質量測評的樣品來源于上海市生產、流通領域以及電商平臺。本次質量測評的樣品來源于正規的渠道,不涉及三無產品。包括恒源祥、北極絨、520時尚家紡、INK+IVY、HOLA、YOLANNA、東隆、DINOSAUR等39家品牌產品。
2.2 樣品情況說明
此次40批次羽絨被產品絨子含量分布在50%~95%之間。具體情況見表2。
相較于鴨絨被,鵝絨被的保暖性能更優,價格也更高。此次采集的40批次羽絨被產品中,白鴨絨被為10批,白鵝絨被為30批。本次質量測評的采集樣品全部來源于上海市流通領域、生產領域及電商平臺,其中有20批來自于流通領域,15批次來自于生產領域,5批次來自于電商平臺。另外,40批次羽絨被產品主要來源于各大中小型企業,其中小型企業11批次,中型企業21批次,大型企業8批次。
羽絨被品質的好壞與羽絨被制造成本有關,一般來說,品質優良的羽絨被其相對應的銷售價格也較高。具體情況見表3。
2.3 檢測依據與檢測項目
本次羽絨被質量測評評定依據為QB/T 1193—2012。填充物品質包含絨子含量、蓬松度、透明度,面料品質包含防鉆絨、透氣性。
國家強制性標準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涉及相關檢測內容包含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甲醛、pH值、耐水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及耐濕摩擦色牢度。
3 羽絨被產品品質性能及安全技術指標結果分析
3.1 檢測結果統計分析
本次質量測評結合產品采樣情況,深入分析5大技術指標:絨子含量、蓬松度、透氣性、防鉆絨及透明度產品質量狀況。并對國家強制性標準中涉及的安全性能指標情況進行總結。
3.1.1 絨子含量
羽絨是指鵝、鴨等水禽體表覆蓋的毛絨,是一種動物性蛋白質。其蓬松的結構以及纖維上密布的細小氣孔蘊含了大量的空氣,使之具有隔熱保暖的功能[5]。而絨子是構成羽絨保暖性能最主要的原因,因此羽絨絨子含量越高羽絨被越保暖。
本次40批次羽絨被產品絨子含量項目均符合QB/T 1193—2012標準要求規定。通過對絨子含量實測值與明示值的比較,40批次羽絨被中有6批次絨子含量實測值高于明示值,占比為15%;有34批次羽絨被絨子含量實測值低于明示值,但也符合QB/T 1193—2012標準要求規定,占比為85%?,F行市面上所銷售的羽絨被產品絨子含量實測值大部分低于實際標稱值。消費者在選購羽絨被產品時,盡量選擇標稱絨子含量較高的產品。
3.1.2 蓬松度
羽絨蓬松度是國際上度量羽絨制品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標。從定義上來說蓬松度是指羽絨羽毛的彈性程度即在一定容器內定量羽絨羽毛樣品在恒重壓力下所占的體積。由于羽絨呈現三維立體結構,因此在該結構下易包含靜置空氣層,阻止熱量向外擴散[6]。因此蓬松度越高,保暖性能越好。高絨子含量的羽絨,具有較高的蓬松度,從而使其制品在同樣的厚度下密度較小,提升保暖性能。所以,通過使用較高絨子含量的羽絨不僅可以起到保暖作用同時可以減少填充料的重量使羽絨制品在使用時更加輕便。
樣品蓬松度統計結果如表4和表5所示。40批次羽絨被蓬松度結果均符合QB/T 1193—2012標準要求。
由表4可以發現,在10批次鴨絨被樣品中,有2批次蓬松度低于18.0 cm,這2批次羽絨被分別是絨子含量實測值為51.0%及59.0%的產品;有1批次鴨絨被蓬松度最高可達24.4 cm。由表5可以發現,30批次鵝絨被產品有6批次蓬松度在20.0~ 22.0 cm,占比20.0%;30批次鵝絨被樣品中蓬松度最高值可達27.6 cm,最低為20.0 cm。根據QB/T 1193—2012標準要求規定,絨子含量標稱95.0%的鵝絨或鴨絨,其對應蓬松度只要分別高于20.5、19.5 cm即可符合合格品要求。本次蓬松度測試結果除2批次絨子含量實測值為51.0%及59.0%的產品及1批次蓬松度為20.0 cm的鵝絨被外,其余樣品均能達到絨子含量標稱95.0%的高品質羽絨被的要求。蓬松度作為衡量羽絨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標,與絨子含量高低,絨朵大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當羽絨被填充的羽絨絨子比例越高同時絨朵越大則其對應的蓬松度越高,羽絨被的整體蓬松性能較好,因此消費者在選購羽絨產品時盡量選擇羽絨蓬松性能較好的產品,或者選擇絨子含量明示值較高的鵝絨被產品,一般絨子含量越高其對應的羽絨蓬松性能也越好。
3.1.3 透氣性
織物的透氣性是指在一定的壓差下,單位時間內流過織物單位面積的空氣體積??椢锏耐笟庑灾饕c織物間的空隙大小及數量有關[7]。織物中的紗線成分、結構與后整理加工工藝等都會直接影響織物透氣性。對于羽絨被而言,面料的透氣性好壞是評價羽絨被舒適性能的重要指標。若羽絨面料的透氣性小,則會因為人體熱、濕不易排出而使人感到悶熱不適[8]。
從表6中可以看出,本次羽絨被透氣性項目中不符合QB/T 1193—2012的最低要求,即低于5 mm/s有3批次,占比7.5%;根據表6顯示,透氣性檢測結果主要集中在5~20 mm/s。在40批次樣品中,透氣性檢測數據最高可以達到31.6 mm/s,而最低只有0.517 mm/s(襯布)。除此3批次羽絨被透氣性能較差外,其余37批次羽絨被透氣性能整體較好。消費者在使用時不必過于擔心羽絨被的透氣性能不佳而造成的不適感。
3.1.4 防鉆絨性
防鉆絨性能是指織物阻止羽毛羽絨從其表面鉆出的性能,若羽絨被鉆絨較多不僅會造成使用者舒適體驗感較差同時也可能導致羽絨絨絲等吸入鼻腔引起過敏不適[9]。
由表7結果顯示,本次羽絨被防鉆絨根數在20根以上的有1批次,占比2.5%;鉆絨根數在15~20根的有6批次,占比15.0%;鉆絨根數在10~15有6批次,占比15.0%;鉆絨根數在5~10根有22批次,占比55.0%;鉆絨根數在5根以內有5批次,占比12.5%。根據結果顯示,羽絨被防鉆絨測試結果主要集中在5~10根之間。在40批次樣品中,防鉆絨最高值為4根,最低值為42根。
根據表7顯示,有1批次的防鉆絨效果不符合QB/T 1193—2012對羽絨被防鉆絨的最低要求。面料密度小,針眼孔太大,羽絨品質較差即絨絲、羽絲及毛片過多均會造成防鉆絨效果不佳。目前市面上提高羽絨面料防鉆絨性能主要是通過5種方式:a)通過在基布上覆膜或者涂層來防止漏絨[10];b)通過后期處理提高高密度織物本身的防絨性能[11];c)在羽絨面料里層添加一層膽布用于防鉆絨;d)選用高絨子含量的羽絨作為填充物[11];e)選用適宜粗細的縫紉線及縫紉針。這一批次羽絨被防鉆絨性能不佳可能是由于沒有內膽或者面料密度小等原因造成。在剩余的39批次羽絨被中,防鉆絨均控制在了20根及以內,該數據反映了大部分羽絨被具備良好的防鉆絨性能。根據數據分析得出當防鉆絨根數越小時,羽絨被防鉆絨效果越好。此次40批次的樣品中僅有1批次的防鉆絨性低于QB/T 1193—2012對羽絨被防鉆絨的最低要求,因此消費者在購買羽絨被產品時不用過多擔心因羽絨被跑絨現象對呼吸道的健康產生危害。
3.1.5 透明度
羽絨透明度是反應羽絨制品衛生情況的技術指標,它顯示了羽絨生產加工過程中羽絨毛未被充分水洗后所殘留的雜質、粉塵及微生物的含量[12]。透明度差的羽絨及其制品會使人產生過敏反應如哮喘等疾病,并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此次40批次的羽絨被透明度均符合QB/T 1193—2012要求。其中清潔度在900~1 000 mm的樣品達到37批次,占比92.5%。沒有批次樣品清潔度在600 mm以下,40批次樣品中最低清潔度為650 mm,最高清潔度為980 mm。透明度越高清潔度越佳,表示羽絨中雜質少,反之過多的雜質則會引起各種細菌吸附在羽絨中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羽絨透明度越高,羽絨被中的羽絨清洗的越干凈,安全性能越高[13]。介于本次羽絨被整體透明度較高,羽絨被的衛生狀況較為滿意。
3.1.6 其他國家強制標準中安全性能指標
強制標準GB 18401—2010中涉及的相關安全性能指標結果見表8。
此次強制標準GB 18401—2010中涉及的6項檢測項目中除一批pH值不合格外其他性能指標均合格。不合格項pH值實際上是指氫離子濃度指數,是溶液中氫離子的總數和總物質的量的比,表示溶液酸性或堿性程度的數值,即所含氫離子濃度的常用對數的負值。紡織品pH值則是指紡織品水萃取液pH值的測定,自強制性標準GB 18401—2010頒布實施以來,紡織品pH值作為重要的紡織品安全性能指標一直是各監管機構重點檢測的質量指標,同時也是不合格頻繁出現的指標之一。紡織品pH值體現的是面料中殘留的酸堿含量,造成pH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紡織產品的染色與后整理工藝大部分都要求在一定的酸堿條件下進行處理,如果企業在后續處理過程中水洗不充分,則往往容易導致pH值不合格。尤其是棉制品服裝在后處理時是在堿性條件下完成,洗滌不充分會造成產品的pH值堿性超標。本次pH值不合格數據為9.3就屬于堿性超標。
4 質量分析與評估
4.1 羽絨被產品整體品質評估
根據國內現行標準對鵝絨被與鴨絨被指標的差異情況制定不同星級評判標準,具體產品評級見表9及表10。
圖1為40批次羽絨被星級分布圖。在40批次的羽絨被產品中有15%的產品不符合星級要求,17.5%的產品符合1星的要求,7.5%的產品符合2星要求,15.0%的產品符合3星要求,35.0%的產品符合4星要求,有10.0%的產品符合5星要求。針對鴨絨被,有20%的產品無法符合星級要求,20%的產品符合1星的要求,20%的產品符合3星要求,40%的產品符合4星要求,沒有產品符合5星要求。針對鵝絨被,有13.3%的產品無法符合星級要求,16.7%的產品能符合1星的要求,10.0%的產品能符合2星要求,13.3%的產品符合3星要求,33.4%的產品符合4星要求,13.3%的產品符合5星要求。
圖2為企業規模星級分布圖。針對企業規模大小星級分布可以看出小型企業的羽絨被品質最高可以達到4星標準,中型和大型企業可以達到5星標準。
4.2 羽絨被各技術指標性能品牌推薦
根據本次質量測評結果,以3項性能和4大技術指標結果分別對羽絨被產品及品牌進行了排序,旨在評估相關企業的同時為消費者做品牌推薦。主要列舉了鴨絨被和鵝絨被的各項性能的3個相對最優品牌進行排序,如表11-表13所示。
保暖性能包含了絨子含量和蓬松度指標,從表11可以看出,排名前三位的鴨絨被和鵝絨被產品其絨子含量分別達87%、94%以上,蓬松度值分別達21 cm和22 cm以上,最優品牌為東隆和YOLANNA。從表12可以看出,推薦品牌的鴨絨被和鵝絨被透氣性能均達19 mm/s以上,最高可達31.6 mm/s,最優品牌分別為恒源祥和520時尚家紡。表13表明,推薦產品的防鉆絨根數均低于7根及以下,而鵝絨被的三大推薦品牌的防鉆絨根數則只有4根,防鉆絨效果極佳。
5 結 語
通過采集40批次羽絨被產品對羽絨被填充物、面料及安全性能共計11個指標進行評估,結果顯示除pH值、防鉆絨及透氣性指標有不合格外,其余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通過綜合羽絨被保暖性、衛生情況、透氣性及防鉆絨性對羽絨被產品進行分級評定,其中達到4星級及以上的羽絨被產品占比接近50%,不符合星級標準的產品比例達15%。以保暖性、透氣性及防鉆絨性3項主要技術指標結果排序向消費者提供了品牌推薦。針對本次檢測結果,建議不合格企業深入了解并嚴格遵守國家強制性標準和行業標準中規定的技術內容和要求,同時增強企業原材料及羽絨制品品質的管控。對于消費者,在選購羽絨被產品時要確保標識的完整性,同時也可通過按壓羽絨被觀察其回彈性來評估保暖性能。
參考文獻:
[1] 楊璐源.羽絨蓬松度測試前處理方法的研究現狀[J].中國纖檢,2013(3):81-82.
[2] 鄧瑾.國際羽絨羽毛局頒布2005版羽絨羽毛檢測方法標準[J].纖維標準,2016(9):17-23.
[3] 高琴,馮燕.日本羽毛檢驗方法標準更新與產品金標簽標準解讀[J].中國纖檢,2013(3):78-81.
[4] 高琴,馮燕.各國羽絨羽毛制品標簽標準比較分析[J].中國纖檢,2014(1):46-51.
[5] 楊斌.羽絨[J].紡織檢測與標準,2015(2):36-37.
[6] 林匹梅.普通羽絨與經蓬松劑處理下腳料羽絨的性能鑒別[J].化纖與紡織技術,2015(2):22-25.
[7] 陳研,謝光銀.純棉織物的透氣性能測試分析[J].紡織科技進展,2013(4):34-36.
[8] 楊瑞斌,李紅英,左芳芳,等.羽絨服裝面料透氣性測試的研究與評價[J].中國纖檢,2017(6):106-107.
[9] 孟靈靈,紀丹丹,黃新民,等.服用羽絨面料防鉆絨性影響因素研究[J].紡織導報,2019(9):85-88.
[10] 王明榮,李長龍,王宗乾,等.覆膜加工后對棉織物防鉆絨性能的影響[J].安徽工程大學學報,2018(5):42-45.
[11] 馮向偉,王旭,高雅,等.含絨量和縫制工藝對羽絨服防鉆絨性的影響[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9-12.
[12] 蘭繁,朱福忠,孫紅,等.羽絨清潔度檢驗方法現狀和趨勢分析[J].中國纖檢,2011(7):50-52.
[13] 柯萍英.實驗條件對羽絨清潔度的影響[J].紡織科技進展,2013(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