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愛偉
(湖南省衡南縣人民醫院,湖南 衡陽 421100)
肝臟是人體內以代謝功能為主的一個主要器官,具有分泌膽汁、調節蛋白質代謝、解毒等功能。肝臟受損可能導致多種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即為其中之一。相關研究顯示,約有70%的NAFLD患者伴有血脂異常,若干預不及時,可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1]。該病可歸屬中醫“脅痛”“肝脹”“肝積”“肥氣”等范疇。蒼附導痰湯是治療脾失健運、痰濁內蘊的經典方劑,具有暢血脈、行痰濁的功效,但臨床應用該方治療NAFLD合并高脂血癥的報道較少。本研究旨在觀察蒼附導痰湯治療NAFLD合并高脂血癥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衡南縣人民醫院收治的NAFLD合并高脂血癥患者60例,采用隨機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23例,女7例;年齡28~59歲,平均(42.16±3.19)歲;病程2~17年,平均(6.63±1.29)年。觀察組男21例,女9例;年齡29~57歲,平均(42.07±3.62)歲;病程2.5~18年,平均(6.75±1.4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參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修訂版)?及?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中相關診斷標準[2-3]。無飲酒史或飲酒折合乙醇量<140 g/周(女性<70 g/周);排除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病、全胃腸外營養等可引起脂肪肝的特定疾病;肝活檢組織學改變與脂肪性肝病病理學診斷標準一致。以上3項條件須全部符合方可確診為NAFLD。總膽固醇(TC)≥6.29 mmol/L;三酰甘油(TG)≥2.0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8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4.1 mmol/L。以上4項條件符合任意1項即可確診為高脂血癥。②中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相關辨證標準[4]。主癥:胸脅脹悶,肢體麻木,頭暈身重;次癥:口干納呆,大便不爽;舌脈:舌質暗紅且伴瘀斑,脈弦細。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首次接受治療;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且簽署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血液系統有異常者;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者;合并肝硬化者;合并高血壓病、糖尿病者;免疫功能障礙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治療,包括保肝、降血脂等,并指導患者控制飲食與適量運動。在此基礎上,給予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賽諾菲(北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010,228 mg/粒]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2周為1個療程,治療4個療程。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蒼附導痰湯治療。組方:蒼術20 g,香附20 g,滑石20 g(先煎),茯苓20 g,六神曲20 g,陳皮15 g,枳殼15 g,生天南星10 g,法半夏10 g,川芎10 g。加入清水500 mL煎煮,去渣取汁服用,每日1劑,每日2次。2周為1個療程,治療4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 ①肝功能。分別在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3 m L,以3 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層血清,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及谷氨酰轉肽酶(GGT)水平。②血脂指標。采用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南京美寧康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號:Mokosensor-C100)檢測TC、TG水平。③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腹瀉、肝區疼痛及嗜睡等。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肝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AST、ALT、GGT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AST、ALT、GGT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U/L,±s)

表1 兩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U/L,±s)
注:1.AST,谷草轉氨酶;ALT,谷丙轉氨酶;GGT,谷氨酰轉肽酶。2.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AST ALT GGT觀察組 30 治療前 44.83±21.59 63.96±24.12 71.83±22.14治療后 22.63±10.42△▲ 42.59±13.57△▲ 43.52±11.47△▲對照組 30 治療前 45.61±20.47 64.15±23.09 72.06±21.08治療后 31.07±12.58△ 51.63±16.42△ 59.63±12.58△
(2)血脂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TC、TG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TC、TG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mmol/L,±s)

表2 兩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mmol/L,±s)
注:1.TC,總膽固醇;TG,三酰甘油。2.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TC TG觀察組 30 治療前 6.34±1.73 2.96±0.29治療后 3.94±0.95△▲ 1.23±0.16△▲對照組 30 治療前 6.36±1.71 2.98±0.28治療后 4.83±1.26△ 1.96±0.23△
(3)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NAFLD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少數患者表現為肝區不適、腹部脹滿等,疾病后期則表現為肝功能異常、肝纖維化,嚴重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5]。此外,由于NAFLD患者常并發高脂血癥,會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不利于患者預后。臨床常采用西醫常規療法治療NAFLD合并高脂血癥。多烯磷脂酰膽堿是治療肝炎、脂肪肝等肝病的常用藥,可提供肝臟合成脂蛋白所需的磷脂,還可以通過調節膜結構以改善肝功能,促進肝組織再生,但長期服用會引起肝損傷,影響治療效果。
NAFLD合并高脂血癥屬于中醫“脅痛”“肝脹”“肝積”“肥氣”“積聚”等范疇,其病機為痰濕、濕熱、瘀血等壅阻肝經,導致肝氣郁結,疏泄失調,影響脾胃運化,加重濕濁內生,氣血運行不暢而生瘀血,進而引發高脂血癥。因此,中醫治療該病主要以疏肝健脾、燥濕化痰、行氣活血為主[6]。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AST、ALT、GGT、TC、TG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蒼附導痰湯聯合西醫常規療法治療NAFLD合并高脂血癥療效顯著,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
本研究所用蒼附導痰湯由蒼術、香附、滑石、茯苓、六神曲、陳皮、枳殼、天南星、法半夏、川芎組成。該病病機為脾胃運化不足,濕濁內生,故采用蒼術燥濕健脾,茯苓、六神曲健脾和胃、滲濕利水,滑石利尿通淋祛濕;濕性黏滯,易阻遏氣機,用香附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枳殼行滯消痞、理氣寬中;濕濁內生化痰,痰濕中阻,故選取陳皮理氣調中、燥濕化痰,天南星、法半夏燥濕化痰、消痞散結;痰濕互結,瘀阻經脈而生瘀血,川芎為血中氣藥,能通達周身血脈,具有開郁行氣、活血祛瘀之功。諸藥聯用,共奏疏肝健脾、燥濕化痰、行氣活血之功。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蒼術可預防肝細胞損傷,促進肝臟蛋白質合成[7];陳皮可輕度收縮血管,預防因高脂血癥引起的動脈硬化[8];茯苓可促使肝臟膠原蛋白降解,有效抗肝硬化[9]。
綜上所述,蒼附導痰湯聯合西醫常規療法治療NAFLD合并高脂血癥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然而,本研究還存在納入樣本量少、未觀察遠期療效等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須擴大樣本量,著重觀察其遠期療效,以提高本研究結論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