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路

6月11日晚,央視五套歐洲杯專題節目《足球盛宴》首期播出,我作為技術顧問登臺。主持人張斌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您看好誰奪冠”。直播面對全國觀眾,不能含糊,我說:“意大利和法國,二者之一。”張斌有些驚訝,問為什么會看好意大利。我的回答大意是意大利創造了一種新的打法,很具攻擊性和觀賞性,是對此前統治足壇的傳控打法的突破。
此時,在足彩圈子里,意大利奪冠的賠率僅排在第六位,沒有多少人看好他們。我斗膽在此時此地說這個話,并非信口開河,是有一定依據的。幾個月之前,很偶然,我在電視上看到意大利隊在歐洲杯外圍賽的半場比賽,那種連續快速打身后、插身后的攻擊性打法令我耳目一新。后來知道,這只是貝洛蒂、小基耶薩和貝爾納代斯基等球員組成的意大利替補陣容,這就更令人吃驚。又看了半場他們主力陣容的比賽,確認這就是意大利的基本打法,我當時認定這是主教練曼奇尼對足球進攻戰術的一次大創新,說是革命也不為過。堅持這種打法,很有可能一鳴驚人,奪取冠軍。此后,我在多個場合表示“看好意大利”,這都有案可查。
那么,意大利隊的新打法到底有什么特殊之處,值得如此推崇?簡單說,就是快速向前,打身后,插身后。
10多年前,巴薩創造傳控打法,逐漸風靡歐洲,成為各隊紛紛效仿的主流。追求對球的控制而不是速度,追求傳球成功率而不是冒險,追求大量橫傳回傳而不是向前的直傳,這就是傳控打法的特點。但10年之后,這種打法遇到了問題。近兩年,我在轉播解說歐冠和英超的比賽時,經常討論一種現象,就是控球率高的一方往往輸球。很多強隊將球傳來倒去,推進到對方禁區前沿時,面對弱旅的密集防守卻一籌莫展。對此,我們提出的建議經常是:第一,加快進攻速度,增加向前的直線和斜線傳球;第二,打對方后衛身后,傳向對方身后;第三,跑動隊員要插向對方后衛身后,多用后插上,早起動。有些隊采用這些方法成功突破,比賽就生動精彩,有了活力,但大部分時間很少有球隊打這樣的配合,讓人看得心急。所以,當看到意大利隊的打法時,驀然有一種遇到知音的感覺。他們不斷地打身后,插身后,不斷地后插上,向前傳,向前沖,甚至在一次進攻中數次打身后,令對手無從招架。這是一種全新的戰法。

打身后、傳身后這種戰術配合不是新套路,過去常有人用,有時一場比賽也能打出個三四次,但在比賽中把它作為進攻的主要手段,頻繁地多次使用,一場比賽竟能打出十幾次、二十幾次,我卻是第一次見到。我從事足球運動50多年,專業評球30多年,應當不是孤陋寡聞,稱這是一種創新打法也不是大驚小怪。憑借這套打法,意大利隊本屆歐洲杯小組賽兩個3比0先聲奪人,此后連克諸強,從一條艱難的路殺入決賽,他們的表現得到一致好評。
意大利隊最困難的一戰是半決賽對西班牙。西班牙隊用針對性很強的防守策略成功限制了意大利的攻勢,把他們拖入點球大戰。西班牙隊采取的具體方法是:第一,卡死兩條邊路,尤其是意大利隊左邊路的傳切配合路線;第二,阻斷中路意大利中后衛直傳中鋒的地面傳球路線;第三,守門員擴大活動范圍,搶斷對方長傳后衛身后的過頂球。有此三招,意大利的快攻大大減少,場面一度相當被動。但就是在這樣困難的局面下,他們仍然憑借為數不多的幾次快攻取得了進球,最終贏得勝利。
決賽的對手英格蘭隊有主場之利,球員身價遠高于意大利,且狀態上佳,沒有傷號,可以說占盡優勢。我在賽前仍然堅持意大利奪冠的說法,但心里也挺含糊,如果英國人借鑒西班牙的招數,意大利的進攻恐怕很難奏效。開場后英格蘭隊閃電進球,意大利人有些不知所措,十分被動,直到25分鐘后才逐漸把防線前推,控制住中場。此時,英格蘭隊出人意料地回收防線到本方禁區,打起了意大利隊拿手的密集防守。這招看似被動,但確實有效,估計英國人研究了西班牙隊的策略,認為還是防不住,所以干脆收回來,身后完全不留縱深,意大利也就形不成突破,只能從外圍攻擊了。
從防守的角度看,英格蘭隊的策略是成功的,意大利隊基本未能打到他們身后,唯一的進球也是靠角球破門。英格蘭隊的問題在進攻,意大利隊打防守反擊不光是防守,還有反擊呢。可是決賽30分鐘以后,英格蘭隊只是防守,很少有反擊,加時賽也是如此,這就令人費解。意大利球員經常壓過半場,身后有大片開闊地,英格蘭隊有斯特林、薩卡、凱爾·沃克、盧克·肖這樣的邊路快速球員,學學意大利打身后、插身后,不是手到擒來嗎?為什么不打?后來想明白了,英格蘭隊不是不想打身后,而是不會打,打不出來。有人說,一傳一沖不就破了嗎,有什么難的?殊不知,說著容易,做起來可不容易,看似簡單的一跑一傳,對技術和意識的要求卻是極高的。

首先,跑位的球員一定要先于傳球提前起跑,起跑的位置要后撤,距對方后衛至少5米以上,起跑效果才好。此次歐洲杯賽有些成功的戰例,如斯皮納佐拉、小基耶薩、盧克·肖等距對方后衛線40米就開始高速起動。先跑,多跑,就是利用提前啟動進入途中跑,造成與對方剛開始啟動跑的速度差超過對手,形成突破。另外,提前啟動也是給本方傳球的隊友一個信號,提前告訴隊友自己跑動的速度和方向,讓同伴有觀察、判斷、調整和擺腿的時間,知道應該把球傳向哪里。觸球的瞬間跑動者沒有越位,球傳出后跑動者又能超越對手,突破并接球,也保證了跑動方向與傳球方向一致。
這種打法要求跑動者不斷地反復地高速沖跑,而且大部分可能是空跑,這對他們的無氧運動能力和意志力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其次,傳球時機、路線、球速、弧線的選擇都要精確,還要充分考慮提前量,保證把球準確地送到高速沖跑的同伴腳下。
再次,跑動者的接球很關鍵,在高速跑動中要把不同方向、不同高度和速度的來球穩穩接住,落在適當位置,用最快的連接動作完成下一步,或過人,或射門,或傳切,這要求極高的技術能力和足球意識。總之,意大利人這種技戰術能力不是說說就能學會的,是要經過長期苦練磨合的。英格蘭隊可能自忖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就不去嘗試,這也在情理之中。英國人的保守成就了意大利,意大利的技戰術優勢造成了英國人的保守。
佩服曼奇尼的智慧和勇氣,他創造了這種攻擊力、穿透力和觀賞性極強的打法,完全不同于此前占統治地位的傳控打法,有人給它起名叫“穿透打法”,我很贊同。
再說一遍:傳控打法的路線基本是橫向的,穿透打法的路線基本是縱向的;傳控靠節奏,穿透靠速度;傳控講成功率,穿透講冒險和效率。這就是不同。
很可能,人們正在見證國際足壇又一次戰術革命的興起,未來穿透打法可能取代傳控打法,成為新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