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陳書燕

摘 要:綠色環保、節能減排一直是內河水運發展的主旋律,傳統的航運船舶已難以滿足越來越嚴格的環保和節能要求。目前,新能源電動船舶技術日益成熟,嘉陵江高等級航道基本建成,加大新能源電動船舶在嘉陵江航運中推廣應用研究意義非凡。本文通過分析新能源電動船舶的應用背景和在嘉陵江航運中推廣應用的基礎與條件,并提出推廣應用的實現路徑和對策建議,旨在探索新能源與傳統水運有機結合,以期助力嘉陵江航運綠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電動船舶;嘉陵江航運
中圖分類號: U674.9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1)06-0103-02
嘉陵江是國家內河水運主通道和國家戰備航道,也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規劃》中長江水系高等級航道布局方案“一橫一網十線”中重要的國家高等級航道。隨著嘉陵江梯級渠化和港口建設逐步完成,而發展航運的“港、航、貨、船”四個關鍵要素日趨完善,加大新能源電動船舶在嘉陵江航運中推廣應用研究,對加快促進嘉陵江航運全面復蘇意義非凡。
1 新能源電動船舶的應用背景
1.1動力電池技術發展日益成熟
相較于傳統動力船舶,新能源電動船舶具有節能、經濟、環保等顯著特性。近年來,隨著動力電池能量密度不斷提升、價格逐步降低,使得航運船舶采用新能源電池動力推動成為可能。
目前,國內新能源鋰電游船,已經得到了較多應用,全國已有了數百余條大中小型船舶采用動力電池驅動,技術方案較為可行及成熟。全球力度最大的新能源車購置和用車環節補貼政策,使得中國動力鋰電池得到了飛速發展并逐步走到世界前列,并建立了全鏈條的動力電池研發體系,而且船舶電池動力系統可以充分享受新能源車尤其是電動大巴發展帶來的紅利,以較低的成本使用高品質鋰電池作為動力驅動。
2017年11月,廣船國際有限公司為廣州發展瑞華新能源電動船有限公司建造的世界首艘2000噸級新能源電動自卸船整體吊裝下水,標志著全球第一艘千噸級純電池推動載重船舶誕生,填補了世界同噸位內河雙電驅動散貨船的空白。中國船級社新規范《純電池動力電動船檢驗指南2019》的發布,也對整個電動船舶行業的發展起到了指導和促進作用。
1.2航運業節能減排壓力與日俱增
2016年11月4日,《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其宗旨是提高綠色低碳轉型的競爭力、抵御氣候變化,這為節能減排提出了更加明確、更加嚴格、更高標準的要求。2021年2月2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國發〔2021〕4號),文件提出,要推廣綠色低碳運輸工具,淘汰更新或改造老舊車船;加大推廣綠色船舶示范應用力度,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
交通運輸則是國家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領域,其中船舶能耗問題一直又是行業節能發展難點。隨著港口建設步伐加快,船舶停靠碼頭數量和密度大幅增加,船舶靠港供電消耗燃油量也大幅升高,傳統燃油發電的高成本、高污染、低效率模式,造成大量廢氣和顆粒物排放,無疑在實現行業低碳發展進程中劣勢愈發明顯,而產生的嚴重環境污染,已成為目前全球第三大污染源。
港口是國際物流中十分重要的樞紐,在目前最新的世界十大港口排名中,中國共占了7個, 2020年最大的港口就是中國上海港。而繁忙的水運和海運帶來了港口區域嚴重的空氣污染,據統計,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及內河沿江地區,船舶在港口排放已成為大氣污染的重要源頭之一。以深圳市為例,船舶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2.5分別占全市排放量的 66.10%、14.10%和 5.80%[1]。為改善沿海和沿河區域特別是港口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全面控制船舶大氣污染,我國設立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區,嚴格控制船舶排放,航運業節能減排壓力與日俱增。
2 嘉陵江航運推廣應用新能源電動船舶的基礎和條件
嘉陵江廣元至重慶段共規劃15級航電樞紐,其中川境內13級,重慶境內2級。目前,嘉陵江川境段13級已全部建成,重慶境內已建成1級,利澤樞紐正在建設,計劃2024年建成。目前,通過渠化工程,嘉陵江川境段Ⅳ級航道已基本形成,南充港、廣元港相繼建成,嘉陵江已成為川東北地區經濟便捷的出海通道,這將極大地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目前,嘉陵江航運主要船型為拖輪、駁船、機動駁,都是使用柴油、污染嚴重,并且運輸成本較高。為積極倡導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的交通運輸理念,爭取盡早在四川內河水運落地見效,可積極探索和發展動力電池技術在航運船舶中的推廣應用。加之嘉陵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15級渠化梯級中,除了第一級亭子口外,各梯級之間最長距離為74公里(從利澤樞紐至草街樞紐),其余梯級之間距離大部分為20-40公里之間,結合嘉陵江各庫區航運碼頭布局建設充電樁,可在較短距離內解決電動船舶航行充電問題,這不僅可以有效節約運輸時間,而且還可以增加船舶航行的安全系數。
3 嘉陵江航運推廣應用新能源電動船舶的實現路徑
3.1整體謀劃,全面布局
組織技術力量對嘉陵江沿線航道、梯級、航運碼頭及相關港航基礎設施等進行全面深入的調研和梳理,掌握全方位的一手資料,充分了解現有條件和當前航運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關鍵痛點,對嘉陵江航運全面應用新能源電動船舶進行系統性研究,評估其可行性及經濟性,為行業主管部門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3.2選取試點,分步實施
在整體謀劃的基礎上,按照分步實施、試點先行的思路,可以嘉陵江現有貨船及南充港游船等作為試點,加大船舶電動化改造力度,并在南充港及適合的碼頭建設充電樁。通過試點工程的實施,獲得嘉陵江電動船舶有效的各種工況的實際運行數據,為今后嘉陵江航運全面推廣應用電動船舶及新建造電動船舶標準化設計提供依據,以期全面提升嘉陵江航運效益。
3.3總結經驗,推廣應用
根據試點工程實際運行情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在行業主管部門的引導和支持下,分步驟、有計劃的在嘉陵江全線推廣應用新能源電動船舶。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實施嘉陵江提等升級和完善智慧航運建設,提升整體運力、降低運輸成本,充分釋放嘉陵江高等級航道航運動能。
4 對策建議
4.1政府主導,加強規劃
嘉陵江航道是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其航運發展對沿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及產業布局調整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嘉陵江航道的具體特性,建議行業主管部門主導、航運企業配合,共同開展嘉陵江新能源電動船舶推廣應用的規劃研究。
4.2加大扶持,激發活力
一是新能源電動船舶推廣需各級政府進行引導,建議加大新能源船舶支持力度,首先在旅游電動船以及嘉陵江航段內的區間電動貨船建造運營試點,緩解國家對能源和環境壓力,推動水運綠色健康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二是為盡快實現嘉陵江航運市場復蘇,建議各級政府加大航運市場培育力度,積極引導和促進適水產業在沿江臨港布局,充分發揮南充港等重要港口吞吐能力,激發航運市場活力。
4.3強化管理,統一調度
嘉陵江高等級航道全江渠化雖已完成,但各航電樞紐船閘通航尚未實現統一管理和調度,這無疑增加了船舶航行時間,極大地影響了港口和航運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建議四川省對川境內13級渠化梯級船閘進行統一調度,同時會同重慶建立嘉陵江通航建筑物聯合調度機制,簡化船舶過閘手續、縮短船舶平均待閘時間,加速嘉陵江各梯級互聯互通,從而有效提高航運效率。
參考文獻:
[1]杜銘.船舶港口排放已成為大氣污染重要來源之一——港口上空“黑尾”從何而來.經濟日報,2017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