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朝輝

【摘要】伴隨國家城市化不斷發展,各地也開始大力興建地下車庫以及各種塔樓帶地下車庫形式的建筑工程,因為這種工程結構的頂板面積比較大,其長、寬度都比現澆筑混凝的結構要求要高,需要設置伸縮縫。因此在進行結構設計的時候,為了確保塔樓穩定性,對地下建筑工程分縫之后的防水堵漏問題進行有效處理,一般都把大底盤裙樓、塔樓連接成為一體的方式。在實際施工中,基于后澆帶設計、施工方式進行有效解決,致使建筑工程施工難度的增加。在現代建筑工程的設計工作當中,要對后澆帶施工作業技術進行合理使用,實際施工中保證施工作業的質量。在建筑工程項目后澆帶設計中,應用變形接縫的設計方案,可以不設縫的位置就不設縫,能夠盡量減少設縫的就要減少設縫。基于后澆帶方式對結構變形相關問題進行合理管控,基于后澆帶施工作業技術的實際應用,有助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設,規避建筑工程結構、布局等方面的制約影響,強化建筑工程項目的美觀程度。文中著手于建筑工程后澆帶設計和的原理和作用,并且闡釋了建筑工程后澆帶設計應用的具體方式。
【關鍵詞】 建筑工程;后澆帶;設計;施工工藝;注意事項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7.005
伴隨現代城市建筑工程結構方面的持續變化,逐漸產生很多不同形式的結構、不規則的形體結構以及多塔式大底盤結構的工程建筑。為了確保所有建筑工程結構具備良好的連接性與穩定性,人們在建筑工程質檢開始設計后澆帶,并且后澆帶施工設計方式得以廣泛推廣與應用。后澆帶結構通常都設置在底層裙房與高層主體建筑之間,期間包含沉降差異以及混凝土變形、裂縫等諸多問題,這樣能夠讓施工工期得以減少,同時能夠對建筑工程的結構設計進行有效簡化,強化提升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成效。
一、建筑工程設計后澆帶施工的原理與作用
后澆帶實際上就是在現場澆筑混凝土結構的實際施工中,為了能夠滿足環境溫度的變化以及混凝土收縮、結構非均勻承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梁、基礎底板以及墻體等結構當中會預留出一定的寬度(如圖一所示),并且在靜置一定時間之后,進行混凝土帶的澆筑作業。
(一)對混凝土結構的收縮變形問題進行有效管控
建筑物面對的外部環境是動態變化的,當外部環境溫度方面產生大幅度變化的時候,就會導致建筑物構件因為熱脹冷縮原理而產生變形,在構件內部會出現溫度內應力,致使結構增加了構件的內應力,其會對整個工程的結構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會損壞建筑構件。在建筑工程的設計與施工作業中,需要充分探析、計算會產生影響的諸多因素,比如溫度應力,同時一定要使用合理有效的措施進行管控,而溫度后澆帶的設計,能夠保證結構當中的混凝土在合理范圍內進行收縮變形,不會對結構的安全性、穩定性等產生不良影響[1]。
(二)確保塔樓和裙樓不會產生沉降差過大的問題
在現代建筑工程的建設施工中,塔樓帶多層裙房類建筑工程數量的增加,為了確保塔樓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建筑工程結構的實際設計中,一般都會將塔樓和裙房主體連接起來。基于基礎設計對地基沉降進行計算的時候,因為主體結構連接在一起,裙房與塔樓基礎形式并不相同,其會地基產生不同大小的壓應力,塔樓和裙樓存在不同的沉降量與沉降速率,建筑結構的兩個部分相互作用,致使地基工程的沉降情況無法獲得精準計算。基于沉降后澆帶設置的方式,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能夠提升施工作業速度,更能夠確保施工工期。
在裙房塔樓項目工程的實際施工中,基于沉降后澆帶的合理設計,能夠對裙房塔樓結構當中的沉降差異問題進行有效解決,讓基礎設計變得更為容易,使計算數據更為明確。基于后澆帶施工技術的實際應用,讓多層建筑與高層建筑實現隔斷距離。基于地基沉降的具體情況,明確后澆帶施工作業的時間[2]。針對后澆帶施工設計來講,一定要先進行嚴謹、細致的計算與分析,使用切實合理的基礎結構形式,在實際施工中要對沉降情況進行觀測,確保群與塔樓之間的精準連接,以免在位置上產生偏差,確保結構的整體性、安全性以及穩定性。
二、建筑工程實際施工中后澆帶設計和施工工藝
在建筑工程的實際施工中,應用后澆帶施工工藝,確保建筑工程結構的整體性,以免產生由于伸縮縫設計問題而導致的建筑工程結構保溫、防水成效降低等諸多問題,減少建筑工程處理工作的難度,在實際施工中一定要對后澆帶施工設計、技術管控要點等諸多內容進行嚴格落實,具體來講包含:
(一)設計后澆帶的施工位置與寬度
后澆帶施工位置通常要選擇結構當中受力較小的位置,并且要求這個位置適于進行施工建設,通常要依據設計方案中的要求來進行,并且要依據建筑工程結構的種類以及現場位置、受力情況等諸多條件進行全面、綜合的考量與布置,斷面不同,其對應的后澆帶也要進行曲折連通。遵照國家相關規定,后澆帶預留寬度通常為700mm-1000mm,較為常見的一般為800mm和1000mm。如果是超長結構的后澆帶,其間距一般為30m-40m,并且需要在后澆帶施工過程中設置貫通頂板、墻板以及底板。后澆帶位置的設計,可以是三等分柱距中間位置或剪力墻附近,方向一般是同梁正交,豎著豎向在結構的同跨之內,底板和外墻位置的后澆帶需要增加防水層的設置,并且要求遵照建筑工程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3]。
(二)后澆帶澆筑施工、養護施工的時間
有關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規定當中,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施工的時間,預留施工縫的分倉澆筑,并且分倉澆筑施工的間隔時間盡量要在7天以上。在進行后澆帶預留的時候,后澆帶封閉的時間要超過14天,超長的整體基礎當中設有沉降度可調節的后澆帶,基于監測工作的實際開展,明確混凝土的封閉時間,并且要求在差異沉降滿足穩定要求之后對后澆帶進行封閉。在高層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的技術規程當中明確規定,后澆筑施工的時間為45天,同時相關手冊當中要求在28天之后進行澆筑施工。通常后澆帶封閉時間要求經由設計單位進行明確。后澆帶沉降需要在上部的主體結構完成以后再實施澆筑作業。在后澆帶的澆筑施工中,一定要兼顧季節、溫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有關后澆帶的養護時間,通常建筑工程不能夠低于14天。規范不同具體的要求也不同,其給實際施工帶來很多制約影響,通常需要遵照設計要求來進行,設計圖紙當中如果并未注明具體要求,要及時同設計單位進行溝通與交流,以此明確具體的要求內容。對所有專業規范的不同內容進行認真理解與掌握,遵照建筑工程項目的屬性、特征等,對規范要求進行靈活、合理的應用,基于此確保后澆帶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